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国演义》全书围绕曹、刘、孙、司马四人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从曹操到司马懿,首尾呼应,重在展示历史事实;另一条是刘备、孙权,重在表现作者的情感、道德取向。这一结构使作者既尊重了历史的既定结局,又在主体情感上树立了尊刘抑曹的情感倾向。罗氏独特的英雄史观是他艺术表现的有机手段,成功地融合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
《长生殿》经典的确立是多重合力的结果,而围绕本剧写作的大量序跋题词,是审视其经典化历史轨迹最直接亦最重要的文献。文章在整理《长生殿》剧本内外序跋题词的基础上,首先从自序视角结合剧本内容论述了作者对李、杨故事题材的创造性改编及其典范意义;其次从他序角度,依据历史先后梳理了文人曲家对该剧的经典化论述,并切入戏曲史及文学史双重视域予以解读;最后通过序跋题词对《长生殿》艺术价值与经典情节的提炼品评,揭橥其在本剧经典化过程中的价值。该剧的题词作序者时代与性别不同,身份与动机各异,却聚焦于这一剧本从不同视域予以解说,探讨其内容及文化指向,既有助于丰富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的内涵,亦能为戏曲文化学的研究提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3.
嘉靖锦本《沉香》声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风月锦囊》本戏曲选出《刘昔投店》是久已失传了的宋元南戏《刘锡沉香太子》在明代流传时改编了的传奇。该剧为民问改本,改写的成分很多,既吸收明代说唱艺术,又直接采用民歌、谜语入曲。从演剧的流行地域、使用的方言等多项考证,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该剧属于明代弋阳腔传奇。  相似文献   

4.
此文写了一个学子眼中的杜牧,将杜牧传世的诗文与他的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等人生际遇连缀、穿插在一起,道出了他传奇的一生;并紧扣题旨"千古风流千古愁",既表现了作者对杜牧明媚流转、富有色泽的诗文的熟稔与热爱,又对诗人身世处境深深的惋叹。诸多的引诗与抒情议论熔为一炉,为本文的特色,且篇末点题,语言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杏花村》诗,其中两句可说是家喻户晓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是,诗中的杏花村是否专指某一地名以及确址究在何处,数百年来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影响甚广“的一说在山西汾阳。据说自南北朝以来,汾阳就以产酒著名,汾酒享有a甘泉佳酿”之誉。天下杏花村之多难以胜数,而有名酒的杏花村确实应在汾阳。可惜的是,杜牧的生平历历可考,却没有到过份水中游的记载。另外一说在安徽贵池县城西。理由很充分:杜牧做过池州刺史(治分安徽贵池),在池州整整两年;而且贵池县城西有杏花村,素产名…  相似文献   

6.
理解李渔的“虚实”观,须结合其传奇创作。李渔“虚实”观里不仅解决了题材来源的问题。还关注到了情节叙述以及“写实”与虚构的处理。李渔视传奇为“大半寓言”,在其传奇创作中,有其理念、情感含蕴其中。李渔主张剧本选材时,如果所选材料有故事原型,要有基本的依循,在谋篇布局时则不排除虚构。虚构是为其传奇创作服务,并不违背艺术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既受到历史真实的制约,又受艺术规律、艺术创作法则的支配.一部好的历史剧应该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义的实施》是当代美国剧作家艾米丽·曼创作的文献剧。该剧以法庭庭审的方式探讨了1978年丹·怀特刺杀旧金山市长乔治·莫斯科内和同性恋身份的议员哈维·米尔克的历史事件。本文在详细介绍剧本历史背景,剧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历史事件在促进美国司法进步与完善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功课跳跳豆     
古诗变剧本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清明》是千古名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换一种标点法,就可以把原诗变成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你能再换一种标点方法,加上几个交代性的词语,把这首诗变成一个“剧本”吗?(姜芳)妙解趣题下图中是一道英文竖式趣题,即6(six)+7(seven)+7(seven)=20(twenty)。现请你将算式中的相同的字母调换成相同的数字(如1、2、3……9、0),不同的字母换成不同的数字,并使原算式仍旧成立。你有办法吗…  相似文献   

10.
电影《长津湖》通过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结合,在虚与实之间,既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又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在书写历史上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文艺真实观的基本原则。而在对战争的书写中合理利用了先进影像技术,在客观再现战争的基础之上,为战争叙事提供了美学感受的技术基础,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影像美学风格。作为文艺创作现象,《长津湖》隐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识,“不想打”与“必须打”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发展的悲壮隐喻。不论是对历史的艺术还原,还是对战争的影像表达,《长津湖》都在对历史与战争的共同书写之中表现了民族性的史诗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1.
布莱希特提出了文学艺术特别是戏剧艺术的“间离化”效果.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该剧没有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它将观众与戏剧的距离拉远,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与此同时却又让观众对剧本反映的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剧可谓是戏剧史上一次真正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山匪》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作者在题材的取舍上,将历史记忆和家族记忆作了巧妙整合;在情节叙事方面,讲史与传奇又有巧妙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着力突出残暴匪性与传统仁义力量的抗争;大量的民俗描写,反映了作者浓厚的传统民间本土文化情结。真实广阔的历史画面的再现与精湛的小说叙述艺术的结合,使《山匪》成为孙见喜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是一部再现解放战争全过程的艺术史诗。它浮雕般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英雄群体、创造出既具有传奇的英雄本色又富有普通人情感的人物形象。在艺术手法上运用宏大的叙事方法,忠于史实而又有诗意的开拓,"史"与"诗"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历史小说创作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准确把握历史小说的本质特征,将其定位于小说艺术的范畴;第二,遵循实虚结合的创作原则,使历史小说作品既具历史本真又具艺术价值;第三,克服虚妄附会和艺术构思贫弱两种错误倾向,提高历史小说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5.
在人的种种品格中,备受珍视的恐怕是真诚了。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朝代,无论什么文化背景,对作家来说,真诚既是一种做人的标准,又是一种写作原则。艺术真实必须源自作家的真诚,而真实,正是艺术生命之本。郑心传先生已出了两本散文集《追寻》、《协堂小集》。以真为美,这是他在散文中一再强调的美学思想,也是他的散文创作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文如其人,郑心传先生本身就是一个纯真得透明的人。他生在战乱年代的海岛农家,亲身感受到下层民众苦难、民族屈辱的历史。他又有幸拥有一位慈祥正直的母亲,养成他既淳朴真率又刚直不阿的性格。他…  相似文献   

16.
赵月 《文教资料》2014,(16):21-22
《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是孟京辉创作的第一个话剧剧本。剧本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入了许多艺术元素,但最突出的是该剧中包含丰富的音乐元素。  相似文献   

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提到了“杏花村”。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   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北 15公里。杏花村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 (lǐ,甜酒 ),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话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位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  相似文献   

18.
《百合花》是在一种温馨而又让人感伤的情感氛围里着力于对美好人性与人情的诗意赞美。本文通过细读,发现《百合花》的叙事策略在文本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把美好人性人情的故事与战争英雄的“传奇”成功地拼接在一起。因而对英雄精神有节制的颂扬与对普通民众情感的真实书写的完美糅合赋予了文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小说《林海雪原》是红色经典青山保林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说发表伊始就坚持说其故事是对革命英雄事迹的忠实记录。但当我们回到历史原场,寻找那群剿匪英雄的真实事迹时却惊奇地发现了很多令人困惑甚至自相矛盾的问题。当剿匪小分队被当做历史真实来讲述时,小说造就了杨子荣、少剑波、白茹等传奇英雄,却也遮蔽了大量的历史真实。正是艺术将原本并非传奇的历史塑造成轰动全球的真实故事,才成就了一个空前的兵之传奇。  相似文献   

20.
经典传奇戏曲《桃花扇》一直被称为秦淮余韵,以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着重写南明王朝的兴衰历史.剧本中的青楼女子,除了李香君,还有卞玉京、李贞丽、郑妥娘和寇白门,本文将以剧本为底,分析《桃花扇》里的青楼女子,得出乱世女子皆薄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