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一、整体感知,了解文本"写了什么"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在文中出现几次?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安塞腰鼓表演的?(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在文中圈、画、批、注)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分别出现在课文的第8、11、14、16自然段。  相似文献   

2.
(老师让学生看地图,介绍安塞腰鼓导入课题)一、感知"腰鼓"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生:课文第六到十七段是写打腰鼓的。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6——17段。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请同学们边  相似文献   

3.
课前播放录像,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腰鼓声响起,场面热烈。渲染了气氛,学生沉浸其中。)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安塞腰鼓的表演,现在请同学们谈一下看后的感受。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生:高兴,热烈。生:有节日的气氛。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学生七嘴八舌。)师: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老师觉得这片段的表演远不能表现安塞腰鼓壮阔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不信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陕北作家刘成章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魅力,去感受力量的磅礴和生命的激荡。师: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三个字来学习这篇课文:读、品、悟。读课文,品语言,悟真…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投影“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师:请大家看注解①,课文发表于1986年,正是安塞腰鼓获得大奖的那年。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体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投影"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阅读教学大赛中,笔者执教了《安塞腰鼓》一课,现撷取其中两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所思所得。【片段一】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课文,那么,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作者又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汇报你们的体会和收获。生:好在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我从"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中感受到场面的豪放。师: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出这种豪放场面的,谁能说说?生: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受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两篇有关舞蹈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和《观舞记》,可以比照进行赏析。一、从风格和手段看《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而《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安塞腰鼓》中"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  相似文献   

9.
《安塞腰鼓》一文气势恢弘,语言简洁有力,学生只要通过朗读,就可以真正体昧到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感受其生命力,领略安塞腰鼓的内涵。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11.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入选教材以来,一直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安塞腰鼓作为"天下第一鼓"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在于作家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气势威猛、磅礴的安塞腰鼓,在作家的笔下,仿佛是掀起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飙,让读者震撼,让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南方城市的新课程观摩课上,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给近百名教师做课,课文篇目是《安塞腰鼓》。课从安塞腰鼓的视频欣赏开始:黄土高原,飞扬的尘土,茂腾腾的后生,激奋的腰鼓,变幻的光与影……鼓声刚刚消失,教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观后感受。此后课就围绕着教师的要求展开:找更能体现安塞腰鼓特点的语句或语段,并加以品读。学生找、说、评、读,教师引导学生说朗读方法、开朗诵会,整堂课教师对“读”毫不放松,永不满足于学生已经找到的句子。学生找了一句(段)又一句(段),读了一遍又一遍。教室很大,教师戴着耳麦所以声音响亮;学生没有扩…  相似文献   

13.
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健身功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塞腰鼓——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的表现。安塞腰鼓——是一种舞蹈艺术。安塞腰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安塞腰鼓——众多社区开展的最为广泛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课文品读] 《安塞腰鼓》奇妙的抒情艺术 凡是读过《安塞腰鼓》的人,就一定能感受到文中激扬的情感。这篇美文与其说是在描叙“安塞腰鼓”的气壮山河。还不如说是作者在借安塞腰鼓抒发心中不可遏止的激情。作者奇妙的抒情艺术,值得我们体味、欣赏。  相似文献   

15.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同学们,你见过打鼓吗?给你什么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与魅力. (师板书课题.) 二、字词擂台赛 1.教师出示生字卡,生举手抢答,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  相似文献   

17.
<正>安塞腰鼓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陕北地区的一种鼓舞艺术,其因发源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而得名。安塞腰鼓历史气息浓郁,据资料考证,其已经走过数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走出陕北地区,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诸多美誉。如今,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下,安塞腰鼓作为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无疑是地方文化生态建设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深入探索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发掘安塞腰鼓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师送教至村小,执教的是《安塞腰鼓》,设计流程不错,课堂上师生互动对话流畅。在教者的激情演绎之下,学生走进了课文情境,感受到了课文趣旨。无可厚非,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不过,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还是有一点瑕疵。《安塞腰鼓》第六自然段以短句的形  相似文献   

19.
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文本自身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高小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帮助学生再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以下课例谈的是自己的一些引导措施。课例1《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借歌颂安塞腰鼓,  相似文献   

20.
许雅健 《江西教育》2012,(Z5):12-13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好一个安塞腰鼓!"5月11日上午9时,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青新小学多媒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