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给了语文教育一个新的定位,也给如何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语文教育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之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广阔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郑力盈 《宁夏教育》2003,(10):20-20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方面的基本有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语  相似文献   

3.
宋焱 《现代语文》2008,(5):53-5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不难发现,《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人文素养”的提高,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芦维存 《甘肃教育》2009,(11):42-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现行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工具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文性。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就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意味着学生学习语文应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因为如此,语文无庸置疑地承担起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陈登山 《新疆教育》2012,(18):209-20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人的自我完善,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1.人文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加强提升人文素养,变"匠"气为"灵"气。  相似文献   

10.
棉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极具人文性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对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把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征。然而。在中国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明显存在两种误区,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也在向我们昭示: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应在教学中有突出表现。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语文教学感受人文的雨露,播下人文的种子,打好学生的人文底色。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其课程基本性质包含了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备教材内容丰富的特点,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许多文化现象都体现在其中。因此,语文教师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让学生能够在人文环境下受到熏陶,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关键在语文教师。教师观念的更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应在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人格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实践素养几方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贾琦 《贵州教育》2007,(22):23-25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现象着眼,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建设的措施,以此期望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鉴于此,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创造性,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增加阅读量,语文教学必须突出搞活教法,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强调的是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