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日前,一篇《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和一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引发网民的热议,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得失。据悉,这篇《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说。“中国妈妈”爱攀比,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第五册新选了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先生1936年生于美国,在台湾长大,是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1991年10月18日,《瞭望》周刊为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征颁奖大会,丁先生便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题,向与会的中国青年学生发表了这篇演讲。  相似文献   

4.
方氏创作寓言凡400余篇,其中入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11篇,译成《英语阅读指津》60篇,收有他160篇作品的《方崇智现代寓言》已在台湾面世,《中国文学》用英文和法文向全世界推荐他的寓言,美国的《世界日报》从我国众多的寓言作品中选登9篇,他一人独占6篇,他的作品被选入高规格的《世界寓言精品500篇》中。谁能相信,这些业绩都是由松江二中的一个普通教师创造的。  相似文献   

5.
《海外求学》2003,(21):54-57
加拿大媒体《多伦多信息港》近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华人在美国生活须知”的文章,为初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了诸多生活方面的参考指导,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并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6.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月10日发表了该报记者的一篇名为《美国未来的讲中文者在哪里》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在中国逐渐崛起、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美国应鼓励它的学生学中文。同时,在该报网站“教育与儿童论坛”的问卷调查中,有50%的人认为汉语学习对美国孩子非常重要。本文是该文的摘译。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篇历来是批评性话语关注的焦点之一,但鲜有关注自然灾害的。2008年初中国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雪灾。分析选自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国内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中国雪灾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对雪灾破坏程度的描述远比中国媒体所描述的严重,呈现出一个脆弱的中国形象。对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英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在新闻阅读与教学上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以凝炼、简约称,但他在小说中也大量地运用了重复。据统计,在他的小说集《呐喊》《镑徨》《故事新编》中,31篇小说有20篇使用了重复修辞,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多见的。美国学希利斯·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将小说中的重复现象分为三类:①细小处的重复,如语词、修辞格、内心情态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06,(4):119-121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至于它的作则一直存有争议。郭沫若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成书时间亦在战国。另有学详细考证了历代关于《乐记》作的献,得出作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其门人的结论,这一说法已基本被学术界所接受。《乐记》原有二十三篇、二十四篇两种版本,现仅存十一篇,这十一篇分别是《乐书》篇、《乐象》篇、《乐言》篇、《乐化》篇、《乐施》篇、《乐论》篇、《乐理》篇、《乐情》篇、《宾牟贾》篇、《师乙》篇、《魏侯》篇,《乐记》体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谈到音乐的本源、音乐的特点、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价值、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余篇仅留篇目,由篇名看,涉及乐器演奏、音乐创造、音律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应《班主任》杂志之约,我在上封信里谈了美中教育的相同点(译文发表在《班主任》杂志2001年第9期上)。在这篇短文里,我淡谈美中教育的几点不同。首先,我声明,我的感想仅仅基于短短的十几天当中访问的三所中国学校,同时,我只是众多美国教师中的一员,我的观点不能代表全体美国教师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专栏以《联接与跨越》为题,以一位华裔美国中学生的亲身体验,提供常识性的对美国小学和中学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校园生活、课余活动、升学准备、交友与聚会等中国学生和家长感兴趣的话题,提供短小精悍的中英双语介绍。本专栏分"小学篇"和"中学篇",分别在我刊《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中以连载的方式刊出。下文为"小学篇"的第二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左联”五烈士被难,鲁迅以笔为枪,悲愤地进行战斗,揭露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他先后写了一系列章;《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艺界的理状——为美国《新群众》作》、《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作《孩儿塔》序》等。这一系列章的感情基调大抵都是:悲愤。比较一下这些章的写作背景,前三篇写于作惊闻噩耗、悲愤难抑之时.最舌一篇写于作内心情感再掀悲愤波澜之际。  相似文献   

13.
童山东,男,1957年生,湖南岳阳人,1999年破格晋升中文教授。出版《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阐释修辞论》学术专著、教材、论文集等6部。在美国、泰国、香港、澳门等大学刊物和《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求是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1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2篇,《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篇,总计170多万字。  相似文献   

14.
本专栏以《联接与跨越》为题,以一位华裔美国中学生的亲身体验,提供常识性的对美国小学和中学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校园生活、课余活动、升学准备、交友与聚会等中国学生和家长感兴趣的话题,提供短小精悍的中英双语介绍。本专栏分"小学篇"和"中学篇",分别在我刊《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中以连载的方式刊出。下文为"小学篇"的第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能否自给自足的探讨──兼评布朗《谁来养活中国》90年代初以来,中国粮食问题引起世界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学者都先后提出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令人注意的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的一篇题为《到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的长文,引...  相似文献   

16.
本专栏以《联接与跨越》为题,以一位华裔美国中学生的亲身体验,提供常识性的对美国小学和中学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校园生活、课余活动、升学准备、交友与聚会等中国学生和家长感兴趣的话题,提供短小精悍的中英双语介绍。本专栏分"小学篇"和"中学篇",分别在我刊《小学教师》与《中学教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背景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里,收录的中国古代神话篇目有:《女娲造人》(七上语文)、《夸父逐日》(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七下语文《短文两篇》)。除此以外,学生对很多中国神话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妈妈”(Chinese Mom)成了美国校园贬义词!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永远以别人为标杆,成了美国高中生口中的讽刺语。  相似文献   

19.
《每日新报》2011年6月25日B2版有一篇介绍中国男篮明星姚明的国际影响力的报道《姚老板的人格魅力》,提到:姚明所在的美国休斯敦市宣布,将中国的国庆日10月1日定为当地节日。文章接着说:“我们不敢想象,如果那个城市里没有一个叫姚明的中国人,这个节日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20.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1924年在巴黎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其中的一篇。这篇小说的场景发生在意大利,塑造了一个受到丈夫冷落,感情受挫的美国妻子的形象,因而人们的眼光大多聚焦于从中探讨海明威对妇女的看法和对婚姻的观点上。其实,正如海明威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社会和人心带来摧残的其他小说一样,读者们也能从《雨中的猫》这篇小说含蓄的手法中透视到在一战后的美国社会里,年轻的一代失去精神乐园后无处栖身的困惑尴尬和对生存意义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