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材是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意图: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研读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教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即自己潜心体会文本;“浅出”,即清晰地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一本教材上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例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弄清每一道例题设置的目的,能否准确领会例题设置的教学功能对实施有效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钻研理解教材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必备的“前奏曲”,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教师亲自动手做CAI课件 ,能够帮助教师深化理解教材 ,提高备课质量 ,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1 亲自动手做课件能深化理解教材 ,帮助教师把教材“吃透”  根据教学内容亲自动手制作课件 ,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复杂过程。教师要深钻教材。留心把握教材的每一个细节 ,要搜集素材 ,编制程序 ,反复思索 ,才能把教学内容“翻译”成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在此过程中 ,教师必须认真理解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查阅翔实的参考资料。这样 ,课件制作过程实际上变成了教师再学教材 ,再学大纲 ,扩展延伸对教材深化理解的过程。2 亲自动…  相似文献   

5.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的重要前提。具体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要把握好准确理解教材的主题与主线、活用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的重点、用活教材这两个原则,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敬业精神、科研能力、沟通艺术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素质教育思想作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是当前改革思想品德教学的首要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大面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就—定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教材。成功的教学往往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教师备课时必须明确教学目的,这是改进思想品德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教材应做到:①明确大纲对年级的要求,以及教材规定每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②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找准重点、难…  相似文献   

7.
<正>专家说过:"千重要,万重要,文本解读最重要。"教师如何全面、准确地解读教材,我觉得都是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度"就是教师基于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恰当地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从"广度"、"深度"和"细度"上去研读教材。  相似文献   

8.
李春芳 《物理教师》2008,29(2):14-14
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不应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准确把握《大纲》的精神实质,特别是目标要求,要深切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善于在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间搭桥,以帮助学生正确深入理解教材,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能力,促成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首先要把握好教材,也就是说,分析教材也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这一基本功在语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语文教材的文本多为文学作品,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也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解读呢?下面的讨论应该能开阔我们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善于运用,就是指教师要主动、灵活地把握教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理解编者的意图,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把教材本身固有的逻辑顺序与学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粱。教师的语言水平将直接彰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语言修养。一、课堂语言的“目的性”教师的语言始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组织,要为传授新知、突破难点服务,要准确体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教师能否准确理解教材,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进起 《科学课》2009,(10):34-35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教师能否准确理解教材,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语文教学要围绕语文教材进行。怎样高效地使用教材呢?教师只有做到:准确理解教材,切实用好教材,巧妙用活教材,才能让教材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一、读懂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了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一般来讲,在读教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励评价机制,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学会理解和欣赏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一忌曲解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它为备课提供了基本材料。备课,首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准确理解教材而不要曲解教材,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一位教师教《麻雀》一课,课文中老麻雀看到小麻雀摔到地上受到猎狗的威胁,“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落在猎狗面前,保护自己的幼儿。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这位教师解释为“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搏斗”的力量,这就是超越实际可能的拔高分析。再如一位教师教《美丽的公鸡》,有一个问题:啄木鸟听到公鸡喊“长嘴巴的啄木鸟”,心中不高兴,所以不和公鸡比美。…  相似文献   

18.
拥有较好的教材驾驭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据对河南省的调查,乡村初中语文教师教材独立驾驭能力偏低,主要表现为:缺乏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更缺乏批判性运用和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路径包括: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准确理解教材的能力;以具体案例为抓手,提升教师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提升教师批判性运用教材的能力;进行教材开发,提升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中既要重视深入研究、准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好教材资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要结合本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能动的、艺术的处理,使之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那么,怎样处理教材呢?以下是笔者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7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以课本为本",教师教学基本功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舍得在理解教材上下功夫,具体可从下列角度入手:一是从新旧教材的"变化"中去理解教材;二是要慎重看待"用教材教";三是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