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胶体性质比较天水市一中胡筱岩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分散质微粒──淀粉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大小均达到了胶粒的大小范围(10(-7)─10(-9)米)。因此,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均能表现出溶液和胶体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2.
一、考查三种分散系的比较1.考点归纳注: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微粒直径的大小,胶体微粒直径都在1nm~100 nm之间,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  相似文献   

3.
1概念上的区别 胶体指的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为10-9~10-7m的一类分散系,属混合物.而胶粒是胶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一般是纯净物.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有关胶体的考查都是零散地分散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笔者就近几年高考有关胶体的考查分类例析如下,以便同学们了解高考有关胶体知识考查的方向. 一、考查胶体的本质特征 例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C.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D.TiO2·nH2O控制一定条件可形成溶胶 解析: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而不是依据胶体的性质,A说法错误;豆浆属于分子胶体,雾属于气溶胶,都是胶体,B说法正确;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葡萄糖不属于胶体,C说法正确;TiO2·nH2O溶胶控制其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 nm~100 nm,可形成溶胶,D说法正确.答案为A. 点评: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1 nm~100 nm,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胶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概念的考查例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解析: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粒子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半径在1~100nm之间,与纳米级材料为同一数量级,(D)项符合题意·答案:(D)·点评:胶体、溶液、浊液都属于分散系·在外观上胶体与溶液几乎相同,它们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二、性质的考查例2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化合物的足( )。 ①普通玻璃 ②水晶 ③水煤气 ④水银 ⑤福尔马林 ⑥明矾 (A)①③⑤ (B)②⑥ (C)②④⑥ (D)②③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 )。 (A)分散质微粒带电荷 (B)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0~(-9)—10~(-7)米之间 (C)分散质微粒不能穿过半透膜 (D)分散质微粒发生布朗运动  相似文献   

7.
当物质分散成胶体的微粒时,一方面胶体微粒倾向于聚结成较大的颗粒,发生凝聚作用而从分散剂里沉淀析出;另一方面胶体微粒的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从溶液中吸附某种离子,使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同一种胶体微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微粒间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能稳定存在。胶体微粒的这两种倾向性是由其本身的结构决定的。利用X射线、电子显微镜对胶体进行微观结构的研究,发现胶体微粒内部是由许多分散质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胶核。胶核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若溶液中有少量电解质,它就会吸附离子。至于吸附什么离子,这与胶  相似文献   

8.
对胶体若干问题的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学层次的限制,中学教材没有对胶体的知识进行足够的展开,导致很多老师和学生对此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针对中学教学实际,笔者搜集几个有关胶体的问题作一解答.1溶胶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化学上常把难溶物在分散剂中形成的胶体称为憎液溶胶,简称溶胶,其分散质的粒  相似文献   

9.
1教学目标 1.1认知目标 ①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②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③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当分散系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胶体同溶液、浊液一样都属于分散系,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胶粒与其他分散质直径大小不同(胶粒直径介于l~100nm之间),因而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体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规律总结1.带电规律(1)吸附带电①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胶体粒子吸附自身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体粒子吸附自身阴离子带负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②AgI胶体粒子吸附Ag+时会带正电,吸附I-时会带负电·(2)电离带电①H2SiO3胶体因电离出SiO23-而使胶粒带负电,即H2SiO32H++SiO32-·②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  相似文献   

12.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当分散系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考点一:分散系的区别例1 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解析:区别溶液与胶体可用有无丁达尔现象来区分;区别悬(乳)浊液和溶液、胶体可用静置是否分层来区分.B、D属于溶液,C属于乳浊液,A 为胶体.故选A.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与胶体有关的化学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直径在10^-9m~10^-7m之间)来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根据丁达尔现象来鉴别溶胶和溶液;  相似文献   

15.
分散质粒子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具有布朗运动现象、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二、运用 例如: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②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我通过列表格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对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懂得如何鉴别它们。为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例子、胶体的例子来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一、在分散系判断中的应用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表达。如图1所示:二、在溶液酸碱性及pH判断中的应用在25℃的水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强酸与强碱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稀释强酸pH增大,稀释强碱pH减小,但最大的限度是接近于7。这些知识用数轴可准确、清晰、直观地描述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掌握。如图2所示: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可能表现氧化性,也可能表现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不同价态若能发生氧化还图1图2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溶液、浊液的有关知识引出分散系的概念。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形成胶体的概念,并正确的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3.通过实验掌握胶体的制取。  相似文献   

20.
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尽管其内容不多,但因近年来纳米技术、表面化学(如催化剂研究、营养吸收与释放等)的迅速发展,使胶体知识成为高考中热点内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在Ⅱ卷大题中以综合题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