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低音手风琴是传统低音手风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是手风琴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突破.自由低音手风琴在我国起步较晚,通过自由低音手风琴与传统低音手风琴的比较,可知手风琴已真正步入专业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2.
<正>手风琴的演奏是一个容技术、表演、风格于一体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内,技术是整个演奏艺术的基础和手段,而风箱运用的技巧是整个演奏艺术的核心和动力.研究和掌握手风琴风箱运用的技巧对整个手风琴的演奏和音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此,本文将手风琴风箱运用的几种技巧从理论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手风琴课是高等院校中音乐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手风琴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中手风琴主要的教学特点,论文对手风琴的教学组织结构、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手风琴在经过170多年的发展后,上世纪后半叶成为了流行于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一门乐器.但是近些年来,我国手风琴音乐的表演实践活动有萎缩的趋势,很少出现在舞台上,使手风琴人开始思考手风琴的属性和功能.引进不同的手风琴教学方法和演奏模式,丰富手风琴的演奏风格和表演形态,在坚持发展手风琴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社会手风琴教育,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对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学院中,手风琴专业相关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手风琴具备携带方便,演奏音色优美、表演张力强等等有点,无论是合奏还是独奏都十分受欢迎,所以对于有关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教师资源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专业教师的教导下培养学生们十分扎实的手风琴基本功,让学生们掌握手风琴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手风琴演奏素养.  相似文献   

6.
手风琴的音乐魅力在于"情"与"琴"的结合.这种音乐感觉对于学习和演奏手风琴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和演奏中,我们必须着意培养和提高这种音乐感觉,方法是把演奏技巧和基本乐理的学习同步化;自我欣赏倾听自己的琴声;恰到好处地控制音箱来取得手风琴音乐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手风琴传入中国近百年来,最初作为一门伴奏乐器为大众所接受,此后凭借其自身特殊的音效与多变的音色而受到广泛喜爱,并逐渐衍生出了多样的演奏组合形式.近年来,由多台手风琴进行重奏或与其它乐器协奏的演奏形式成为了手风琴发展的新趋势.也因这一趋势的产生,对手风琴重奏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予以梳理和归结成为了现今讨论的热点,手风琴重奏艺术的发展、手风琴重奏作品的审美等也成为了手风琴界议论较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是音乐教育体系比较完备的音乐大国,本文对俄罗斯手风琴音乐教育的体系、方法模式、就业去向等方面作一介绍,对比我国手风琴教育,探明中俄手风琴教育存在的差距,希望通过对俄罗斯手风琴教育的有益借鉴能为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手风琴学生演奏出错几率高,这是影响手风琴教学绩效的一大因素,采取怎样的科学训练方法降低学生演奏出错几率、提高手风琴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手风琴教学工作者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收获并从四个方面谈一点肤浅的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自由低音手风琴是传统低音手风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是手风琴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突破。自由低音手风琴在我国起步较晚,通过自由低音手风琴与传统低音手风琴的比较,可知手风琴已真正步入专业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1.
尼古拉·亚克夫列维奇·柴金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b小调奏鸣曲》是世界上第一首手风琴奏鸣曲,也是世界手风琴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成功地将奏鸣曲引入到民族器乐作品中来,并将交响音乐的构思创作方法运用到手风琴创作中,为手风琴艺术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手风琴分为键盘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两大类。在教学过程中,对键盘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进行研究,是每一位手风琴教师的职责。本文以键盘式手风琴和B系统键钮式手风琴为例,对两种不同类型手风琴的大调音阶的排列、指法、手型、手腕等进行比较,找出两种不同类型手风琴的异同点,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两种手风琴的音阶学习。  相似文献   

13.
刘红洲 《陕西教育》2009,(4):40-40,43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师手风琴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加强手风琴学科建设提出了"均衡手风琴学科教学的普及与提高、加强学科本体建设、开设手风琴必修课、加强高师手风琴教材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生命力,但却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赖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并受时代风貌、民族心理、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手风琴音乐也遵循这一规律.在现代手风琴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手风琴是实现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结合的电子乐器载体,以电子手风琴的开发和演奏为切入点,思考手风琴表演意义的前伸与后延,即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为何演奏这样的作品,我们的艺术作品怎样呈现在大众的面前,如何具备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以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手风琴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手风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同时手风琴课程又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结合手风琴的基本技巧和作品分析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手风琴伴奏技能是高师手风琴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体现师范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手风琴是人们常见的伴奏乐器之一,由于我国手风琴教学体系和手风琴教材的不完善,手风琴艺术普及和推广缓慢。本文针对手风琴乐曲的创作与表现进行探究,并从手风琴表现动态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心情、表现自然风景、模仿声音四个方面分析了手风琴乐曲的创作与表现特性,为我国手风琴普及教育和乐曲创作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手风琴民族化音乐创作而言, 由于乐器本身构造原理中和声设置的固定和局限, 给实践运用带来困难.全文探讨了著名手风琴作曲家王树生的作品《夕阳箫鼓》的创作风格, 从而感受他创作中的个性化特点, 并通过对手风琴曲《夕阳箫鼓》的技术特点及简要结构分析, 了解《夕阳箫鼓》的艺术魅力以及这首曲子的创作特点, 从而进一步说明手风琴不仅是世界的,同样也是民族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乐器、声源的多样化与多元化,手风琴领域作曲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制约了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其中作品创作的民族化更是影响我国手风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阐述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了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有利条件及发展途径;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为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提供一些富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乔 《华章》2013,(31)
手风琴室内乐是手风琴的一种表演形式,手风琴室内乐的出现为室内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室内乐的发展,丰富了室内乐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的促进了手风琴的发展,使得手风琴的演奏形式多样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本文就室内乐和手风琴室内乐的发展概述以及国内手风琴室内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0.
<正>八五年以前全国师范专科学校音乐专业学制为三年,其中,键盘课的课程安排是钢琴开两年,手风琴一年,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基本上是照搬艺术院校模式.钢琴课“一对一”每节课五十分钟,练习曲弹几条,乐曲弹几条,学生从进校开始,奋斗目标是弹车尔尼练习曲,599、849、299等;乐曲从中国的“小花鼓”到外国的“小奏鸣曲”甚至“协奏曲”等.毕业时弹两条练习曲,二首乐曲,看谁的练习曲程度高,曲目难,那么谁的分数就高,谁的老师教学就有水平,以此作为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手风琴教学形式与钢琴也差不多,但由于师生普遍有重钢琴,轻手风琴的思想,加之开课时间只有一年,学生多数没有基础,故学习效果和实标运用都不理想.八五年以后,全国师专音乐专业改为二年制.由于学制缩短,手风琴课在全国师专普遍被取消,只开钢琴课,多数手风琴教师只好改行学教钢琴或其它课程.少数坚持开了手风琴课的学校,也因时间短,学生无法在两年时间内既要学好钢琴又要学好手风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