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潮是清初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其编辑出版的作品集有《虞初新志》、《檀几丛书》和《昭代丛书》等。《虞初新志》为文言小说集,集中体现了张潮的编辑出版思想,在保存文献及启迪后人方面有着杰出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潮是清初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其编辑出版的作品集有《虞初新志》、《檀几丛书》和《昭代丛书》等.《虞初新志》为文言小说集,集中体现了张潮的编辑出版思想,在保存文献及启迪后人方面有着杰出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历来因其凄婉的词风而为人所欣赏,因此对于纳兰性德的认识也多以他的词作为依据。其实纳兰性德作于三藩战乱时期的杂识类文体的代表作《渌水亭杂识》,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他深刻的入世思想,大致包括了为君者、为臣者和相关国政等三个方面。这种入世思想在他的爱情外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4.
正书名:《纳兰词》作者:纳兰性德内容概要:《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彩夺目。作者个人超逸的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汪海 《学苑教育》2012,(14):42-42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纳兰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虽是富家公子,也身陷仕途,但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而南唐后主李煜也是才华横溢,能诗擅词,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纳兰性德、李煜和贾宝玉三人在才华、秉性和人生轨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夏承焘先生编《天风阁丛书·饮水词》附录三《纳兰性德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天骥先生编著《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附录二《纳兰性德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前者是张任政先生于一九三○年十二月撰写的(原载于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二卷第四期)。后者是黄天骥先生一九八三年撰写的。在内容上较之张撰年谱,又补正了不少史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出版工作者,陈原先生有着自己的一套编辑理念和编辑思想,把出版工作作为一项大的事业来抓。陈原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新振兴商务。他主持制订商务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商务出版大计;注重培养编辑能力,使当年那些年轻编辑后来都成为商务印书馆的骨干力量;秉承商务传统,翻译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和词典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赵家璧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主持编辑的《良友文学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等都成为了研究中国新文学的重要文献。他大胆的对编辑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创新,使得整个编辑出版活动成为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这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独到的编辑意识,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纳兰性德这位清代杰出的词人,多少年来没有很好地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在很多方面仍然是一个“谜”。需要我们去揭开这个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纳兰性德是满族第一位著名词家。可是,为什么长时期以来研究纳兰性德的人却十分稀少呢?有的研究者认为,首先,这是和民族偏见以及晚清的腐败政治有关。纳兰生在清初,一些有民族偏见的人总认为只有汉族才会有大诗人、大文学家,只有唐代才有大诗人,只有宋代才有大词人。到清代末年,更由于对叶赫那拉族后代慈禧太后的祸国殃民深为不满,因而对纳兰性德的研究,也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大感兴趣。其次,是由于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估价不足。再次,是由于人民群众对纳兰性德很不了解。建国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虽然清除了一些偏见,但是在长时间的极左思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富天才、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在融合前人词作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在题材内容、意象、语言、音律等四个方面都有着高超的表现技巧。纳兰性德给词这种文体带来了新鲜的生气,加入了新的元素,对词学的发展可谓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才子诗人,龚鼎孳的诗作深刻反映了贰臣文人具有的独特心态。鼎革之际的进退失据,让其一生都背负着贰臣的尴尬身份。仕清后,龚鼎孳在诗中频频表露归隐之意,字里行间真切地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愧疚和辛酸。  相似文献   

12.
旷世殊荣:清代名臣张廷玉配享太庙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制时代,配享太庙是君主对臣下的最高褒奖形式,所以历来要求都十分严格。纵观有清一代配享诸臣,张廷玉作为仅有的汉族大臣十分引人瞩目,且其一生无亲历戎行、开疆扩土之功,是配享功臣中唯一的文臣。他能荣膺配享太庙之典,与其过人的才识、非凡的德行息息相关。同时,雍正皇帝对其工作的高度认可与赞许和不顾满汉成宪对其崇信异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成就了张廷玉如此的旷世殊荣。  相似文献   

13.
论屈大均“逃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生怕死,可以说,他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潜心研佛,而是借“逃禅”为名行抗清复明之实。后来复明涉茫,屈大均仍未泯灭心中的祁愿。在某种意义上说,屈大均的“逃禅”暗寓他具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但与其强烈的爱国精神相比,则显然为小巫大巫之辨。  相似文献   

14.
李塨是清初知名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其一生中,他曾多次应聘入幕,辅助地方官员料理政务。他的游幕活动,既解决了其家庭生计问题,又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广交了朋友,同时也使颜李学派的实学思想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并使其政治经济思想或多或少地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出降满清,做了"贰臣",过后他又不能自安,晚年为抗清复明活动极力奔走。钱谦益曾为"贰臣"的复杂心态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大型组诗《后秋兴》诗中时时流露出愧疚颓靡之意。文章对钱谦益的"贰臣"心魔和《后秋兴》诗文本进行解读,对《后秋兴》大型组诗的创作中"贰臣"心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皇朝经世文编》看魏源的经世致用编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和经学家,也是晚清率先树起经世致用思想大旗之人.他为贺长龄所辑<皇朝经世文编>集中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编辑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仍具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子世界》是晚清众多女性期刊中的翘楚,其主编丁祖荫始终以敏锐热忱的启蒙眼光和心忧天下的身份自觉,广开稿源,尽力延揽、吸纳和培养优质作者,试图建构一个条修叶贯的稿源系统和一支相对稳定且素质较高的作者队伍;其中蕴含的现代编辑理念,不仅在晚清报刊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先锋意义,而且对于当下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著名的画家,是清初四僧之一,明王室的后裔,由于坚持自己对明朝的忠贞思想,所以在清代不愿仕官,一直隐居在山林,以绘画来抒发自己情感,是典型的文人画,一生画了大量的作品,但是他笔下的形象非常个性,充满了自己的悲情,是一个创新的画家,其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试图从他不平凡的人生来探析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吴嘉纪是清初一位非常优秀的遗民诗人 ,生前身后一直为清人所景仰。但今天 ,人们对他的品性与诗歌存在一些误会与偏见 ,认为他与周亮工、王士等清廷官吏交游唱和 ,渐失本色 ,诗歌走了下坡路。经考辨 ,他一生坚持民族气节 ,品性高洁 ,抱穷守志至终老 ;他秉持儒家诗教精神 ,关心民生疾苦 ,善用白描 ,以高超的诗艺创造了自成一家的“野人体”诗歌 ,有力地彰显了清诗的实绩 ,从而成为清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者大槻干郎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是因为清廷实行闭关锁海政策.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并非由于清廷锁海政策,主要是其持鲜明的的抗清复明誓不降清态度.由于反清复明无望,他以遗民僧身份终老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