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小芳 《科教文汇》2008,(24):53-53
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大师姚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学生的阅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展示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曾雅丽 《知识窗》2014,(18):34-34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和创新,以致于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笔者深感阅读教学之弊,为寻求阅读教学新境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收获了以下几点体会:一、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访谈的方法,了解到现在的中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存在着动机、兴趣、应试教育以及"快餐文化'的影响,要让学生适应知识、信息时代,提高阅读能力,就要明确阅读的意义,采取合理的安排,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名著阅读由"要我读"真正转变成"我要读".  相似文献   

4.
王建英 《科学大众》2014,(4):31-32,13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利用文学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对阅读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要使语文阅读教学轻松高效,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期待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证实和打破读者"期待视野"转换上的灵活性,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实现阅读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首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其次要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期待视野,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解读期待视野,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秀贵 《科教文汇》2008,(17):69-69
探究性阅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自主阅读中放飞心灵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邱红英 《内江科技》2011,32(1):207-207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文章从适当的煽情、驰情其中、张扬个性“差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而是敷衍的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阅读即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很不利。新课标中,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训练。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教师要针对性的进行阅读的提高,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阅读期待"作为一个较新的名词,正渐渐的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正确地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掌握好引发的策略和时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趣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12.
关岱杉 《今日科苑》2007,(18):245-245
注意学生心理分析,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把握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启动其自我教育,重视心灵沟通,运用"期待效应",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如何启发诱导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一个教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必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循循善诱,精心设计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以问启知",让学生因"知"而"好"学。要达到这一点,教者就必须熟谙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方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满春燕 《今日科苑》2010,(18):203-204
自助式语文阅读,它的特点是内容的丰富性、选择的自主性、阅读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在一定范围有了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自由,学生较少地感到学习的压力,较多地体会到独立活动乃至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但在操作中要注意: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而欣然会意,然后让阅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解读,读出自己独到的理解。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地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能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教学成果的高与低。  相似文献   

16.
章亮 《科教文汇》2012,(26):86-86,88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自觉预习、加强交流来激发阅读兴趣,在质疑和探究中激发创造意识,不断拓展延伸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江远萍 《知识窗》2013,(8):18-20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义学习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侣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9.
科普阅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更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无限力量。青少年是科普读物的重点阅读群体,所以,开展科普阅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养,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以指导学生阅读科普杂志《科学大众·小诺贝尔》为例,通过七个阅读指导环节":身边模范激兴趣、观察封面知底细、通读目录解大意、细读栏目明内容、阅读笔记聚知识、好书推荐博众长、名人名言立雄志"来阐述如何加强科普阅读指导,切实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王凤珍 《科学中国人》2014,(7S):164-164
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这样,需要在教材的组织上,师生根据需要把各方面联系紧密或有相同之处的内容进行重组,使之构成一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有利于美德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