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阿克塞是是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哈萨克族自治县,哈萨克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用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叙事文学是哈萨克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广泛而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哈萨克族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哈萨克民族文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传扬的不仅是哈萨克先民创世的历史、英雄救世的传说及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更传承着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付培 《华章》2009,(10)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之根,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浅显分析,透视出哈萨克族丰富的民俗事象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站在文化反思立场上,对现代化给哈萨克民族造成的历史灾难提出冷峻批评,直面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坚持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精魂的真诚守护,在文化融合的广阔视野中,对哈萨克民族文化认同进行重新书写,体现了哈依霞·塔巴热克既具有现代观念,又不乏民族自觉意识的思想个性和艺术风采,应当能给当前的民族文学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是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成就辉煌的部分,也承载着哈萨克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情感心理。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有:草原意象、马意象、鹰意象、猫头鹰意象、狐狸意象、狼意象等。这些审美意象充分传达出哈萨克民族深刻的心理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图瓦人世代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喀纳斯山区,与世居民族哈萨克族互相融合、相互影响。文章分析了哈萨克族与图瓦人两个民族在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异同,揭示了两个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且富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游牧民族,在草原文化中拥有不同于其他游牧民族的文化。通过对哈萨克语中含有畜牧业词汇的谚语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探讨其反映的哈萨克民族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展示哈萨克民族丰富渊博、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族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及其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以构建哈萨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疆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性。从中得出的结论有:构建与新疆地域多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与新疆地域旅游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新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主要突破口。充分挖掘当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造,提炼出文化精品,将资源所蕴藏的无形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具体的旅游产品设计中是天山天池哈萨克民族文化乡规划的重点内容。将哈萨克民族文化渗透到各种物象和意象的旅游产品中,并通过游客的参与使民族文化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的艺术教育无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都极为重要,作为甘肃省唯一的一个哈萨克族自治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哈萨克民族文化中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适合幼儿教育的文化艺术内容来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丰富、完善现行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几年来,我园一直尝试在幼儿园开展哈萨克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开展哈萨克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实践意义1.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我园在  相似文献   

11.
纵观哈萨克女作家的创作,不难发现,她们以群体的形式,带着对生命的敏感,将生命表现得自然、独特、深刻,体现出一种浸透于哈萨克民族社会心理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至今追求的自然、和谐、平等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文化从属于心理文化,是广大文化的深层表现。以词源和义项分布为线索,以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口头传承、伦理道德为依据,展示了哈萨克语数字的文化内涵;以18个数字为例,力图揭示哈萨克重奇数轻偶数、重理性轻感性、重抽象具体的心理文化特征。还对部分非物质文化现象做进一步阐述说明,以期探究其数字根源。  相似文献   

13.
辽代契丹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其中的居住与出行文化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契丹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特殊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决定了特定的居住和出行形式,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在居住与出行中,更多地体现出毡帐为居、车马为行的特点,同时还融入中原地区汉族的居住与出行的文化特色,一方面反映了契丹族传统的物质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与中原汉族文化相融的状况,并且在辽墓壁画中直观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雏吾尔和哈萨克两个民族自古生活于同一个文化区,同属突厥语民族,由于经济结构相同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构成共同或相似的文化特质,其中谚语就是显著一例.谚语产生年代久远,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和知识宝库.运用民族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例举维吾尔和哈萨克两个民族三个“水平级模式”的古老谚语,不仅指出两个民族谚语的共性、交流和演变,而且揭示和探讨了两个民族共同或相似的传统精神特征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词义中所融进的民族个性.词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特有词“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文化;反映同一客观事物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社会习俗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和引申历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色彩词、数词、动植物的象征义、比喻义无不渗透着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文化模式与类型属于草原文化圈的游牧文化。哈萨克族文化是在由四大畜文化、苍狼文化、白天鹅文化、宗教习惯文化、色彩文化、数字文化为主干,在自然生成的元典文化基础上生发的特殊文化、世俗文化的集合体。以哈萨克族文化生成期为视角,可以分为十一个时期,以哈萨克族文化特征为视角,可以分为九个时期。哈萨克文化的分期与分类工作对哈萨克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是文化与科技整合走向的新兴文化形态。信息文化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重要意义,因为从信息文化的特征分析,它有利于全民族文化创作更加繁荣;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我国以信息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必须预防信息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伤害和挑战,必须预防信息文化中其它民族语言对中华民族语言的同化。  相似文献   

18.
李璐 《海外英语》2011,(9):255-256
As a form of cultural exchanges,it isn’t avoidable for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to be closely connected and influenced by each other.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target work is influenced by all kinds of cultural elements so that target work is different from source work in some degree.The content of source work remains the same,but the form of that is changed more or less as the resul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Sometimes the cultur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a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may be on equal footing complementary but sometimes they might be unequal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posi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one culture is neglected.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translator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arget work.The target work is the recreation of the translator.  相似文献   

19.
渭南"三圣"在各自不同领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又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就是一脉相承的创造精神,标志着人类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体现一种生生不息的诗性精神,蕴含积极的文化意义,形成渭南地域文化,彰显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生命观,传达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20.
民族是一种具有政治与文化双重属性的共同体。一方面,民族的政治属性突出表现在它与国家的关系上,无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还是现代民族,它们总是与某个事实上存在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或人们要求其存在的国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民族与文化的互动,更令民族本身成为特定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