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早在五十年前,就曾深刻地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出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347-348页)。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今天,人们之所以越来越加重视图书资料的出版发行工作,正是因为图书资料记载着人类几千年来,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所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宝藏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时,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很难设想,一个对于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全然不了解的人或者知识极其贫乏的人,能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任务。16世纪的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党号召全国人民做一名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缺乏必备的科学知识,就不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天》是一个知识性的综合副刊。出版这个副刊是编委会为提高报纸质量、发展报纸特点听采取的措施之一。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青年正处于长知识的时期,知识教育是青年报刊向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星期天》副刊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知识,去发扬青年的革命朝气,启发青年探求知识的欲望,使我们青年的头脑能够更聪明一些,更复杂一些。为要使副刊能包括多方面的知识,我们设立了许多小栏目。像在《一周谈》上,我们通过讲解《察  相似文献   

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编辑是书稿的工艺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负有时代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这一切又必须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前提。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宝藏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时,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先生认为,不管是当作家还是当编辑,或者做领导工作,他们的脑子应该是一座贮藏丰富的原料仓库。编辑工作是一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唯有知识渊博、腹笥宽广、思路敏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震古铄今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这两者在他身上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正因为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才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终生刻苦勤奋地学习,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正因为他是杰出的学问家,才能够在斗争中客观地判断形势,科学地领导革命,引导革命的航船绕过各种暗礁而到达胜利的彼岸。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进步是靠了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文化积累得愈是丰富,人类进步得就愈是迅速。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向来重视文化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在人类知识领域里占重要比重,是人类智力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必要资源。社会科学图书是高等院校图书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些理工科院校图书馆中,往往忽视社科书刊的购集、管理和使用。影响了社科图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利学校培养开创型人才,不利提高馆藏书刊的利用率。一、社科知识与智力发展智力,是指人的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智力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多种能力的培养,多科领域的开拓,多方面知识的运用,其中社科知识是促进智力发展的一门重要科学。人们的智力来源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寓于在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在掌握了的文化科学的基础上,是活的知识力量的体现。所以人类的综合知识和经验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革命导师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  相似文献   

8.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变革和超速发展的时期,其科技创新、财富积累、思想普及都超过人类以往的总和。可以说,./世纪是创造的时代、发展的时代、巨变的时代。人类不仅用自己的思想、知识、文明等形而上的东西改变主观世界,也开始用其改造客观的物质世界。信息高速公路、智能岛、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政府等等,一切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似乎都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映像存在。数字图书馆也生逢其时,并获得迅猛发展。本文仅就数字图书馆研究中难以回避的概念、形态、研究范围等问题,提出我们的见解与思考。!“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近…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迪生说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四位伟人以他们自己的深刻体会,高度科学、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书籍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对列宁同蔡特金谈文学与艺术的一段话译得不准确。 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列宁论文学与艺术》(据1957年俄文版)中是这样译的:“每一个艺术家和每一个想做艺术家的人,都有权按照他的理想独立自主地来自由创作”。三联书店版《列宁印象记》大体也是这样译的。但读一下上下文,就会感到这句话前后不大衔接,因为列宁接着就说:“但自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决不可能袖手旁观,听任混乱的局面随意发展下去。”既说有权自由创作,怎么又说不能袖手旁观呢?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许多同志的头脑中,认为图书馆出纳工作就是“借借还还,跑跑颠颠”,根本不需要什么科学文化知识,是连一个目不识丁的“老粗”都能胜任有余的工作。这样不仅严重地贻误了图书馆工作,也打击了出纳工作人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列宁与书评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又是书刊评论工作的行家里手。读书、写书、评书是列宁革命生涯和日常生活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内容。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图书对列宁的一生起了巨大作用,对他所从事的艰巨工作给以帮助,“如果没有图书,那他就不能成为我们大家知道的那个列宁了”。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一定要牢牢抓住提高出版物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图书出版物对社会发展、对人类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具体地说,一本好书或一本坏书,对社会、对时代、对人们的思想、工作、生产、生活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由此便涉及图书质量问题的意义。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纲领。要实现它,归根到底,要靠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列宁说过,“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从理论高度上和战略高度上强调大力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共产主义思想去教育和影响广大群众,号召“全党和全社会的先进分子,一定要不断地传播先进思想,在实际行动中发挥模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会快些,好些。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品要体现“大手笔”,就要求作者在新闻的采写中,要具有政治家的头脑,战略家的胆识,探险家的勇气,文学家的功底。 要体现出政治家的头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曾指出要政治家办报。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时指出:“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每个同志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舆论  相似文献   

16.
帅红芹 《大观周刊》2013,(3):210-210
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时候开始有“科学”这个玩意儿的,恐怕谁也说不清。但是,“科学”这个玩意儿的作用,人们或多或少能说上那么一点儿,说上那么一会儿,尽管大家说的不怎么一致。据我看,科学的作用不外乎这两点:一是它使世界丰富了不少,一是它使世界简单了不少。就前者而言,因为科学使人类在创造世界的同时,创造了自己;就后者而言,因为科学使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了自己。这里说的丰富是形态意义上的丰富,这里说的简单  相似文献   

18.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李瑞环同志到医院看望时说:“穆青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为新闻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推进新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就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日常的工作。具体地说,应主要体现在更新知识(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和更新观念(新闻意识不断创新求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天歌 《湖北档案》2008,(12):30-30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 的确,人的一生没有谁是平平坦坦的,一帆风顺是我们善良的祝愿,但是谁能平步青云而终老一生,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以历改变命运的一个大坎——失学、失业、失恋、失去亲人、失去财富、失去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