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传统学习评价的缺憾传统的学习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只重视期中、期末等终结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努力程度关心不多,忽视了对学生课内学习表现和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因而不能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物理学习的激励、调控和发展的功能,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二、新课改下多元化学习评价的建立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综合测评手段实施,这种评价手段存在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轻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共性评价轻个体差异性评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提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改革评价内容、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身优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存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问题,这是教学的桎梏,改变上述问题需要以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为根本,注重多方评价、过程评价、激励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教学的三化评价活化教学过程,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动力,满足发展需要,探讨三化评价模式对丰富学生英语学习感知和提高学习中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1.评价与激励、管理、指导相结合。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效用不在于给学生的成果贴标签,而在于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管理、指导,促进学生发展。研究性学习需要通过评价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通过给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一个比较权威的反馈,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正受到学校、导师和伙伴的关注和督促,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并使学生通过评价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教学中评价的单一性,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课题研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丰富评价的内涵,拓展延伸评价的外延,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参与到评价中,不仅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让评价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激励导向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进取,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评价经历了由客观鉴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社会效率阶段,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社会建构阶段,再到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阶段.当前,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已成为教育教学评价的主流.本文探讨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的主要特点、基本要求及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形成性评价能使教师专业、学生学习持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是一种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策略。笔者分析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建立适合中职语文学习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策略;提出形成性评价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常青藤"。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科学学习评价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和随意性。从评价目的上看,强调的是选拔、甄别功能,忽视了学生发展;从评价主体看,注重教师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评价内容看,评价指标单一,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内容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丰要途径。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评价的质罱。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评价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评价体系应注重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知识结构的掌握、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的评价、即实施多元化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而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99):85-86
课堂评价的生成性应当贯穿始终,它如同一根红线,将教师、学生、教材紧紧地串在一起并引领课堂不断前进。带有仪式感的评价策略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发展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策略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极为重要的推动因素,更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充分了解自己,进行有效自我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能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吕虹 《教学与管理》2021,(11):32-35
有效的项目化学习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又要体现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评价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做了什么,将学生学习后的可能反映或表现作为考察的核心内容,可以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四个角度,聚焦学生能力发展、核心目标达成、学习过程展开、评价方式呈现,优化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评价在数学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评价方法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活动,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应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要追求评价目标科学化、评价内容全面化,以形成民主、开放、灵活的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把评价的主要目的放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评价,应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档案袋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与过去相比 ,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并强调课程综合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活动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这种课程理念的实施 ,要求教育工作者反思以往过分重视甄别与选拔作用的评价方式 ,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和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新的课程理念和目的 ,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即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的评价不能满足对学生的发展过程的评价 ,它更多…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助于他们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如何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个教育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呢?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都处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如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反馈、评价等多种角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合理、到位的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以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谢部  陈园园 《考试周刊》2008,(48):84-85
在BCIT①和TAFE②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中,BCIT和TAFE对学生英语学习都采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他们的形成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上课参与情况、自我学习与提高等。这些方面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自我提高。比较和反思他们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学习他们的综合评价的优点,以不断完善我们的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并进一步地促进大学英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