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艳 《中国新闻周刊》2006,(43):28-28,30
“台湾社会已经不需要陈水扁.不只不需要他的领导.而且不需要理睬他这个人。不如让陈水扁一直拖累民进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郑辉灿 《新闻天地》2008,(11):33-34
虽然从民进党内部的所谓“深绿系”仍然不时传出陈水扁将“再战2012”。但当陈水扁的“海外洗钱扁弊案”逐步曝光的时候,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这似乎是大家对其达成的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8,(11):24-34
一个四年过去。又是一个四年过去。3月22日,台湾民众用手:中的选票,解决了困扰他们8年的难题。结局没有太多的意外,中国国民党的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获胜。765.87万张得票,220万张的胜出票数,陈水扁和民进党处心积虑力推的“入联公投“失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唯一发表谈话称,这再次说明“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本文中台湾民众吴先生的父亲说,“阿扁把我骗了,也骗了所有的台湾人”。陈水扁执政8年,以一己之私、一党之私,裹挟台湾民众。经济停滞不前。族群对立,利益集团贪腐。两岸关系倒退,普通百姓也有切肤之感。这一次,他们用手中的选——给了陈水扁及其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一个“公投”  相似文献   

4.
陈水扁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7月23日,住在当时最豪华的王府饭店。对他的来访当时是有争议的。因为陈水扁在1989年11月的“立委”选举时,公开刊登竞选广告:“台湾独立万万岁”。后来经研究,认为他既然愿意来大陆沟通,毕竟是好事,还是接受了。由此也可见祖国大陆的度量。陈水扁提出了一些要求,因为事涉敏感,无法满足,还是时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唐树备见了他。只陈水扁一个,没带任何人。陈水扁着重了解“动武”问题。他问什么情况下不会打?说是在大陆的台商很担心。他表明两岸要“政府的谈判”,反对国共谈判。交谈基本上是一问一答,陈水扁反应很快…  相似文献   

5.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等待,台湾检调部门终于完成了“国务机要费案”的侦讯工作。陈水扁夫人和三名亲信终成被告,而陈水扁本人因受“总统豁免权”保护而被免予起诉。虽然陈水扁没有被列在起诉名单中,但在民众心里他早已成为被告。陈水扁的形象早已崩塌,他的去留已经不再重要。人们所关心的,是律师出身而今又坐拥行政资源的陈水扁将如何去打这场官司?而台湾“司法”是否还能继续维持“独立”?无论如何,这场注定旷日持久的官司,将进一步考验台湾。  相似文献   

6.
速读     
焦点陈水扁推出“第二共和宪法”草案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3月18日发布了由他主笔的“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陈明通是陈水扁颇为倚重的重要智囊。  相似文献   

7.
未来两年陈水扁能否顺利卸任已有疑问,而此时“第一亲家”卷入台开案引致后院失火,让他更是如坐针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面对台北凯达兰大道头陈水扁、吕秀莲就职的“闹事”,位于大道底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显得异常冷清,气氛尴尬。这里可容一千人办分,平日也有四百多人在使用,可今天却是诸室多空,“铁将军”把门,请假的人,上自主管,下至杂役,起码超过一半。往  相似文献   

9.
再诉陈水扁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10-10
5月5日下午,台湾“最高法院检察署特侦组”宣布,对侦办的陈水扁家族弊案的第二波案情已经侦查终结,“特侦组”接下来将以“公务员对职务上的行为收受贿赂”及“图利”等罪名追加起诉陈水扁、吴淑珍夫妇。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对北京摊开的底牌反应莫衷一是。国民党候选人连战最近警告说:台湾如选错“总统”,两岸将走向战争。他明显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有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是‘台独’万万岁,这种做法只能将台湾带入灾难。”然而,被认为是最强硬“台独”分子的陈水扁,却仍旧于公开场合出示这张危险的牌,他公开重申:“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主权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11.
还原陈水扁     
5月20日,陈水扁宣誓就任台湾“总统”。伴随着他的“上台”,为两岸关系的前景、台海之间乃至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很多新的变数。要了解这个变数,就要了解陈水扁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8,(5):10-10
陈水扁办公室1月28日表示,陈水扁已经批示退回台当局“行政院长”张俊雄所提的总辞职文。预计张俊雄将留任至5月20日新任“总统”就职为止。  相似文献   

13.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5,(47):10-14
吕秀莲与陈水扁矛盾激化刚刚将新办公桌搬进民进党主席办公室的吕秀莲12 月12日宣布请辞。她12月7日被推举至民进党代主席职位, 接替因在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失败而辞职的原主席苏贞昌。吕秀莲接下民进党代理党主席后,与陈水扁的矛盾一再激化。她12月10日公开表示,自己是在替“总统”看守党中央,此言激怒了陈水扁,他取消了原定于12月12 日举行的两人之间例行会晤, 并抱怨吕秀莲得寸进尺。这算是陈水扁自2000年两度选择吕秀莲担任副手以来,所出的最重一拳。  相似文献   

14.
在大陆某门户网站上,陈水扁遭起诉的消息宣布才两个小时,就有逾七百名网民留言。然而在扁案跌宕起伏的剧情里面,执法者并非唯一的主角。这应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台湾整个司法体系,政治力量,民间力量,当然,还有陈水扁。尽管离故事落幕时日尚难预料,但我们很确定,台湾和台湾民众都已经继续前进了。而陈水扁这个名字将留在台湾政治的耻辱柱上。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恢复“大三通”。  相似文献   

15.
“国务机要费案”峰回路转,陈水扁夫妇终成被告。然而,如果法官能在司法规定限期内审结“国务机要费案”,最迟2008年3月初才可结案,届时陈水扁的任期只剩下约两个月。而且,陈水扁很有可能把一审拖到任期结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兼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罗斯说,2005、2006这两年是非常微妙、非常敏感的时期。因为陈水扁试图在这段时间内修改台湾“宪法”。只要台湾把谋求“独立”写进“宪法”,情况就十分危险了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民主斗士”形象示人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6月20日对“立法院”关上了他的大门。根据台湾“立法院”的罢免流程,陈水扁须在20日以前提出答辩书,但他却拒绝到”立法院”答辩,在大批“倒扁”人士的抗议声中,在电视上发表他的“人民报告书”,请求人民给他一个公道。 自从今年五月其女婿赵建铭因弊案被羁押以来。围绕“第一家庭”的弊案不断深挖,剑锋直指陈水扁。尽管其想通过“清君侧”和“自废武功”等手段,换取一些进退空间,并不忘打出“悲情牌“,但沸腾的民怨还是把他推上了前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连宋相继登陆引发的两岸亲情互动,使得陈水扁在台湾大演变脸戏法——在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压力下,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却  相似文献   

19.
苏贞昌的出局,表面上是他在民进党初选失败后“退位让贤”的举动,但在这背后,却是民进党为提前应对2008选举所设下的新布局,这一点,对亟需“安全保证”的陈水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两岸变局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和公投立法提议,使大陆对其彻底失去信心和耐心,未来台湾局势充满变数。如果陈水扁和民进党执意要推进公投,则意味着宣示要“独立”,从而将两岸拖入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