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战初期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齐康(一)30年代是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战争危机不断增长的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政治局势动荡不已,德国、日本继意大利之后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倾轧和军备竟赛日趋激化,战争成为迫在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性激化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它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将不可避免,并且资本主义在其自身范围内是无法克服危机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发生后,财政政策应实际需要走上历史舞台,并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从美国的财政政策实践来看,财政政策对经济危机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1929至1933年,一场举世为之瞩目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饱受冲击以致贸易萎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则更为深远,它对各国政府都是一次最为严峻的考验。日、德等国在这次危机中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而美国则是依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这次危机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藉此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深入研究罗斯福“新政”中的各项措施,对我们应对当前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独立前的印度和解放前的中国各方面情况大体相似,同是位于亚洲,都是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同处经济不发达状态,又同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次大战后,陆续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此后,两国却走上不同的道路,印度是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却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领导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独立后两国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走上不同的道路呢?对此,本文试作一浅析。由于对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已发表了不少文章,并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这里着重对印度为什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做一初步探讨。可以从两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英、美、法等国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构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主体(或核心);二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全球的殖民扩张,将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附庸"。在新课程中,课标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八二五年开始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结束了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此后,经济危机总是规律地、周期地发生,而且周期越来越短,破坏性越来越大。当前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7.
小王:李师傅,今天您给我们讲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吧! 李师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个偶然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经济危机闹得厉害,不但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日子不好过,更重要的是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到了衰亡的阶段,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而且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94页:“1973年底,中东国家在同西方国家的斗争中,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事实上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90年至1992年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9.
关于“经济危机”,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下4册主要有10处提及。这么多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空间、危害程度彼此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说到底只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危机。第一类: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①“自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后,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3页②“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5页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条道路”的实质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化.“第三条道路”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只能廷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一 1936年法国人民阵线的历史前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迄今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经济危机中最严重、破坏性最大的一次。随着这次危机而来的是一种新的反动浪潮——法西斯主义化的浪潮。因为这次危机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基础上发生的,这正是造成这次经济危机特别严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性又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和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理论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目前这场影响深刻、旷日持久的全球经济危机,站在资本主义前沿阵地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给予了高度关注,围绕着这一议题先后召开了三次国际会议,对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特征、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方案、摆脱经济危机的真正出路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对于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态势,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 :14—18世纪 ,世界资本主义经历了萌芽和初步发展的历程 ,英、法、美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事件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直接相关的有①新航路的开辟②德意志宗教改革③意大利文艺复兴④法国启蒙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2.17、18世纪 ,英、法、荷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C.新航路开辟后 ,商品市场更为广阔D.通过殖民掠夺 ,积累了大量资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治思想和经…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英、美、法等国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构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主体(或核心);二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全球的殖民扩张,将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附庸”。  相似文献   

15.
茅盾1930年从日本回国后,参加了国内思想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深入上海社会各阶层,联系蒋、冯、阎中原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上海的国际背景,确认“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他打算以小说形式“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表现一个宏观度  相似文献   

16.
陈玮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15-17,35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最深刻、最广泛、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垄断资产阶级面临严峻的选择。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革,最终把美国引出了经济萧条的死胡同,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影响,史称“罗斯福新政”。本文拟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成效及其意义和历史地位几个方面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27~1936年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动荡多变的历史时期,这种动荡的历史发展特征必然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由相对稳定的发展顶峰跌入经济危机的深谷,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美国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德、日受到的打击最严重,引起国内政治危机和国际局势的紧张;各国政府在历经重组与整合后,采取措施克服危机,走上了两种不同的道路;法西斯势力在德、日建立专制统治的同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世界大国的绥靖政策又  相似文献   

18.
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深刻、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破败不堪,矛盾异常尖锐,政局激烈动荡,统治极为不稳,某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到经济崩溃的可能性亦在增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构在它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危机是政治变革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犹如海啸一般席卷了全球,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是继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全世界议论纷纷.<美元霸权与经济危机>(李慎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危机>)一书,就是我国有关专家探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的汇集.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许多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却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即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更不是任何阶级、政党或英雄人物的主观臆造,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