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培根 《物理教师》2003,24(2):60-61
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 ,不是简单地评判它的对与错 ,而是看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是否符合现有理论 (人类目前对宇宙已经取得的认识 ) ,以及解得结果是否合理 (物理现象或人类根据现有理论的推理 ) !对物理问题的求解 ,不能以得到结果为终止 ,还需对所得结果进行检验和判断 ,不断修正分析思路 ,直到得出合理结果为止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两细绳与水平车顶面夹角分别为 60°和3 0°,物体质量为m ,当小车以大小为 2g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 ,绳 1和绳 2的张力分别为、 .解析 :选物体m为研究对象 ,受重力G、绳子 1、2的弹力T1和T2 ,并…  相似文献   

2.
物理习题是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科学抽象。解答物理习题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演练,是学生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活化物理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笔者曾布置学生做过如下题目:平直公路上甲、乙两汽车沿同方向运动。乙车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乙车在甲车前面4m处时,甲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运动,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把一个_____化为几个整式的_____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子内画“”,不正确的在括乌内画”X”.每小题4分,共16分):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每小题5分,共50分):四、利用因式分解进行简便计算(每小和5分,共10分):(一)因式分解测试卷(Ⅰ)  相似文献   

4.
用于传动的轻绳,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其两端点间的速度关系,我们称之为绳端速度问题.教学中.通常按照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绳端的速度,即把绳端的速度分解为:(1)沿绳方向的分速度;(2)垂直于绳的摆动分速度.对于第二个分速度,由于学生很难想到绳端垂直于绳的摆动效果,因此,使绳端速度问题成为一个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一细软且不会伸长的绳,跨过一摩擦可忽略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各悬质量为m_1和m_2的物体(m_2>m_1),如图1所示。求物体的加速度及绳中的张力。这是最简单的跨过滑轮的连接体问题。隔离物体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相似文献   

6.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的一般思考步骤是:(1);(2);(3);(4)3.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是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x-3)(x-2)=x2-5x+6是因式分解.2.a2-6ab+9b2=(a-3b)2是整式乘法.3.把a2+ab+bc+ca因式分解,得a2+ab+bc+ca=a(a+b)+c(a+b).4.把x4+x2-20因式分解,得5.把ax2+10axy+25ay2因式分解,应先提公因式,然后应用公式法.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每小题5分…  相似文献   

7.
一、境空题(每空3分,共18分):1.4x2y2-12xy3 6xy的公因式是_.二、判断题(正确的在话号内画“V”,不正确的在话号内画“X”.每小题4分,共16分):是完全平方式3.把分解因式,结果是(2x-y)4.4将多项式(x2+5x+4)(x2+5X+6)十1分解因式,结果是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每小题5分,共50分):四、分解因式(每小题8分,共16分):(五)初二(上)代数段考试卷  相似文献   

8.
杨立君 《高中数理化》2003,(4):25-25,34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的时候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 ,将小于或大于物体的重力 ,这就是失重或超重现象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 )时 ,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 )时 ,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 .利用失重和超重的规律去定性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比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要简单很多 .例 1 如右图所示 ,质量为m1 的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当质量为m2 的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有 (   ) .A 匀速下滑斜面体对地面压力等于(m1 m2…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5 4面中有一道习题,题目的内容是这样的:题目1 质量是2kg的物体,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 4N ,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图1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该题的解答过程值得商榷,其解答过程是这样的:原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F =2×1 4×cos 45°N =1 9.8N ,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Fm =9.9m/s2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与两个力的夹角都是45°,如图1所示.显然,编者是把这两个力的合力F当做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合了.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在力学问题中,很多研究对象是通过绳连接着,连接物体的绳从松弛到绷紧,或由绷紧到突然剪断(或断裂),这一突变的物理现象或特殊的物理过程一般发生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或平衡状态破坏之时,其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在审题分析时又对这一特殊的物理现象总是疏忽,对绳这一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朱成相 《物理教师》2010,31(5):19-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人教版)第4章第2节第7页“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中的“做一做”栏目中有一题为“摇绳能发电吗?”的探究性课后实验,其内容如下(如图1):“把一条大约10m长的电线两端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  相似文献   

12.
自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2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2.将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思考过程是:(1)先考虑是否有可提;(2)考虑是否可用分解因式;(3)考虑是否可用分解因式;(4)考虑是否可用分解因式.3.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是.二、分解因式(每小题5分,共40分):三、计算(每小题8分,共24分):14.已知a-b=2,ab=3,求a3-b3的值;15.已知圆面积等于47rx’+12。xy+9。y’,求表示该圆半径长的代数式;16.已知距形的面积等于a‘+sab+6b‘,求表示该矩形两…  相似文献   

13.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刘学衡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n鼻.苗小额给中的4个进而中月右一顶昙下们的)1.用轻绳悬挂一小球.将V。球Z至如图1所示的水平位置,然后放手(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在小球摆h最低点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图象的正确理解,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深入理解程度.由于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 s-t 图象和 v-t 图象,本文试图对其他图象所围面积进行讨论,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图象所围面积——功1.F-s 图象所围面积例1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根伸长的均匀柔绳,绳的一端恰好位于桌面上的一小孔上,绳长为 l,质量为m.一根轻绳通过小孔与绳头连接,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开始时用手按着柔绳尾使它们保持静止,然后放开手让它们运动.设绳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绳尾滑到桌上的小孔时,绳和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解析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是线性变化的,如图1所示,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3题原题为: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度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为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设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被轻绳AB和BC固定,绳AB与竖直方向成θ角,绳BC沿水平方向,若将BC绳剪断,求在绳子刚刚剪断后小球的加速度。对于这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绳子剪断前,小球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绳AB的拉力T,绳BC的拉力F,并处于静止状态,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剪断绳BC后,力F取消,由力的合成原理,此时小球所受合力必然等于-F,加速度的大小应为α=F/m=(Gtgθ)/m=gtgθ,方  相似文献   

17.
韩雅君 《中学教与学》2007,(6):38-42,F0003,F000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50cm(C)一同学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可达到3m/s(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2.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其中指音调的是().(A)他的地方口音太浓,我  相似文献   

18.
郭金 《物理教学探讨》2009,(6):46-49,79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m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动力学的问题中,除了支承物(路面、地板、滑轮)之外,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关连而运动,这些物体称为“连动体”。连动体运动的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有包括两个物体的,也有包括两个以上物体的;各物体之间有用绳、杆或弹簧等等连接的,也有甲物体直接托负着或推顶着乙物体的,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有完全相同的,也有完全不同的。这表明,同一连动体中各物体,除了具有共性之外,还各有其个性。“隔离法”就是对各物体(称隔离体或单元)分别研究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方法。它  相似文献   

20.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2分,共12分):1.(m-n)是a(m-,;)+b(,;-m)的各项的公因式.()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互为逆过程.()3.在有理数范围内将多项式a‘-4分解因式,结果是(’+2)(a‘-2).()4.将a’-a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a’+l)(a‘-l).()5.将X’-ZX’*+X’一Zxy分解团式的结果是X(X’-Zxy+X一如).()6.m(y-x)’+n(x-y)=(x-y)(mx-mp+n).()二、境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将一个、化为.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或叫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