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暇中,我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讲到孔融准备分梨时停了下来,我想先听听小朋友们的想法。 “我要最大的!”“我想拿小的!”“奶奶说大的给宝宝吃!”……  相似文献   

2.
晚上8点,劳累了一天的爸爸才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我想:爸爸多累呀!我要给他讲个故事,让他放松一下、于是,我跳到爸爸身边,说:“爸爸,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爸爸说:“好哇!”我开始讲了:“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会魔法的小男孩儿飞到了寒冷的月球……”我看了看爸爸,他朝我微笑着。  相似文献   

3.
天还没黑,几颗性急的星星已经出来了。早早吃过晚饭,姐妹俩坐在庭院里纳凉。“阿姐,给我讲个故事吧。”“我哪来故事给你讲。”姐姐怪累的,将妹妹轻轻推开。“不嘛,就讲一个!”姐姐想了一想,说:“你在我身边坐下,别胡闹,我就给你讲。”妹妹一听,叽叽喳喳笑着去搬了个小凳,伏在姐姐腿上等着听故事。  相似文献   

4.
这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一句曹操的名言“: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呢?我说“:老师知道有不少同学都想当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群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小小说。不管是“小”小说,还是“大”小说,小说都是讲故事。这篇小小说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因为一本稍有损坏的语书,发生“我”(也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和“我”的学生之间的小小故事。让我们觉得很妙的是.这故事讲得很实在.很真切.也很有波澜。比如同学们七嘴八舌为谁该拿那本书给“我”出主意想办法的场面,就很真切.  相似文献   

6.
“捉”月亮     
当老师的就得有一颗童心,常给学生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我很“傻”,按妈妈的话说是“傻得可爱,傻得天真”。我时常说一些像“红旗在刮风”之类的傻话惹得家人哄堂大笑,也做一些傻事害得他们哭笑不得。你要不信,我讲个童年的故事给你听听———还是在我五岁的时候,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和芳芳在院子里玩捉迷藏。偶然看见一只盛水的脸盆里有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我惊奇地叫了起来:“芳芳快来看,我家有一个月亮。”芳芳跑来一看,“真的,这真是一个月亮。”我俩蹲在脸盆旁,静静地看着那明晃晃的月亮。忽然,芳芳的手不小心…  相似文献   

7.
鬼话     
刘梦稼阿姨家的小哥哥到我们家吃晚饭。晚饭桌上,我们比赛讲笑话。 哥哥抢先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一听说讲故事,我们都觉得肯定很长,就反对说:“不行不行,只能讲短小的笑话!”哥哥却不理睬我们,继续说:“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开头很恐怖,中间很搞笑,结局很悲伤!”听他这么一说,我心想:这个故事虽然很长,但是情节应该很生动,就听听吧!于是我对哥哥说:“好啊好啊,你快点讲吧!”哥哥见我很期待,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相似文献   

8.
约翰叔叔     
老师给五年级一班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请父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回到班上转述给全班同学,并总结故事的寓意。第二天,老师抽查班上的学生们。一个学生说:“我爸爸给我讲了他买鸡蛋的故事。他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回家时一个急刹车,篮子飞了,鸡蛋全打了。”老师问:“寓意是什么呢?”学生说:“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个学生说:“我妈跟我说了她在农场养鸡的故事。她把12个鸡蛋进行人工孵化,但是最后只有10个鸡蛋孵出了小鸡。寓意是,在鸡蛋孵化之前,没有人可以断定最后能得到多少小鸡。”这时候有个学生主动举手,老师鼓励他:“查理…  相似文献   

9.
高辉 《青年教师》2005,(12):46-48
我给学生讲过“智子疑邻”的故事。有一年高考作,也曾涉及“智子疑邻”的故事,我给学生辅导时,也讲得头头是道。其实“智子疑邻”的故事也曾真实地发生在我的生活中,不过,怀疑别人的不是“智子”而是我。被怀疑的不是邻里,而是我的学生,说确切些就是我曾怀疑我的一个学生偷了我的手表。多年来,我在许许多多的场合,讲师生间的互相尊重,但是我决不提及那件事情。因为事情的结局证明,是我冤枉了那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上课或班队会、活动课等给学生创设一定情景,进行专题训练。有一次,开班会时,我让同学们给我讲讲他们读过的报纸或者是学过的课文哪一篇写得最好,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给我说。我笑笑说:“你们说了那么多好看的报纸,那么多好看的课外书,老师也只能一篇一篇地看,哪有那么多时间,要不你们给我说说具体内容,我觉得哪篇好就看哪一篇,好不好?”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们想说的兴趣和欲望。于是,胆大一些的同学就给大家讲起他觉得好的一篇内容,还讲了自己为什么喜欢看等等,我借机又走向胆子小的同学身边表现出想听听他们喜欢和阅读过的报纸、课文,请这些学生也来说说。由于上课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让他们同桌互相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说得热火朝天,不仅听到许多报纸、课文的大概内容,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很愉快地完成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交流活动。从而,让学生大胆说,激发说的兴趣和欲  相似文献   

11.
约翰叔叔     
老师给一班五年级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请父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回到班上转述给全班同学,并总结故事的寓意。第二天,老师抽查班上的孩子们。一个学生说:“我爸爸给我讲了他买鸡蛋的故事。他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回家时一个急刹车,篮子飞了,鸡蛋全打了。”老师问:“寓意是什么呢?”学生说:“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个学生说:“我妈妈跟我说了她在农场养鸡的故事。她把12个鸡蛋人工孵出了小鸡。寓意是,在鸡蛋孵化之前,没有人可以断定最后能得到多少小鸡。”这时候有个小孩主动举手,老师鼓励他:“查理·布朗,你来说。”查理·布朗…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每一篇就是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教学时,我常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或老师讲,或学生讲。例如,我把《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用示错式绘声绘色地演讲给学生听,故事讲毕,鼓掌声、赞叹声、叹息声齐涌。我特别请叹息的学生说说叹息的原因。他们说:老师的演讲很精彩,只是没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如你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夫人”说成了“那些微小的夫人”;把“秦伯说,与郑人盟”  相似文献   

13.
我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自己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和归纳出“三多三跳”法,对英语教改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多”就是:多说、多听、多练。多说,包括“老师多说 和“学生多说”两层内容。上课时,老师要尽量多讲英语,最好用英语授课。上课前可以先讲一个英语笑话、故事或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大家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久而久之,就可以使学生讲英语时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金鹅的故事     
“好久没有讲童话了”,眼镜叔叔说,“你们一定很想听吧?我现在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金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爷爷真入戏     
在我印象中,爷爷给我讲的故事最多。因为我家的故事书多得很,我要听什么样的故事,爷爷就讲什么故事。讲小花猫时,他会学小猫喵喵叫,那声音可逗了;讲老虎时,他就跳起来,好可怕;讲小狗时,他就“汪汪”地“咬”  相似文献   

16.
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哄儿子睡觉。故事讲完,儿子意犹未尽,学着天线宝宝的口气深情地说:“再来一个。”此情难却,我只好说:“好吧,今天就破例给你讲个笑话吧!”第一次听说我要讲笑话,儿子兴奋得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我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您好。 我儿子是个小故事迷,每天晚上不给他讲三五个故事,就别想让他入睡。 儿子喜欢听故事,却不肯开口讲故事。有时一个故事已经给他讲了无数遍,明明知道他能倒背如流了,但如果你让他讲,他肯定会说:“我还不会,妈妈讲。”无论你怎样启发、引导和鼓励,一点作用都不起。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和儿子赌气,一个故事都不给他讲,可后来在儿子可怜巴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结合语文要素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讲”的训练,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中,就通过泡泡图“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这个支架来讲故事。虽然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曾经借助多幅图画讲过故事,但是这篇课文中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借助单幅图讲故事难度就比以前高了许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巧借插图支架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9.
这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一句曹操的名言:“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呢?我说:“老师知道有不少同学都想当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是呀,谁不想当英雄呢?故事讲完后,我意犹未尽,即兴发挥:“曹操作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很有眼光的。他的关于英雄的议论是很有道理的。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真有不少曹操说的那种见小利而忘命的人呢!可能大家…  相似文献   

20.
一家理发店里,一个长头发的人向喋喋不休的理发师问道。“你给我理发的时候,为什么总讲一些魔鬼及强盗的故事呢?”“对不起,先生,”理发师答道:“你知道吗,当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你的头发就会竖起来,理发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