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2.
一、尊重孩子的创造性(一)首先需要有自由的家庭气氛。如果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有太多的限制,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允许孩子去想和表现,才能使孩子得到勇气。(二)孩子专心想什么问题的时候,不要去妨碍他。应该鼓励孩子“再进一步想想”、“再换一种方式想想”、“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做试试”等等。(三)想要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一开始难度不要太大,否则容易失败。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失败,而要让他尝到甜头,这很重要。(四)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父母要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做。如果孩子的答案是错的,也允许孩子对答案作出说…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家长现在不仅仅注重"早期智力开发",他们的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方面,美好的期望也罢,功利的目的也罢,都反映着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要输在"兴趣点"上。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或者有一定特长本身是一件无可厚非的好事情,但如何做,如何把握尺度,却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明天幼稚集团的几位家长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吧……  相似文献   

4.
一、鼓励孩子富于冒险精神。如果你希望孩子自信,那么,就让他为了成功而锻炼。鼓励他去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应让孩子记住,有缺点是正常的,在一件事情上的失败并不等于是失败者。二、不要让孩子老是自贵。每当孩子说“我真笨”我太丑”等时,你都应该鼓励他要有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要让儿童乐意做家务,家长应掌握好以下六个方面:1.不要在孩子玩耍时提出。孩子正玩得兴高彩烈或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父母不宜要求孩子做家务,因为孩子也需要尊重,不希望别人中途打断自己的活动。2.不要采用吓唬的手段。多数家长常采用威胁或惩罚的手段来吓唬孩子:“如你再不把玩具收拾好,以后就别再想让爸爸、妈妈给你买新玩具。”威逼不一定见效,也许有的孩子宁愿不再得到新玩具也要拒绝听命。要知道,多数小孩常常是吃软不吃硬。父母应强调会为孩子的合作而高兴。3.不要采用利诱的方法。倘若家长第一次赏钱给孩子作为做家务的酬劳,以…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家长都会困惑,孩子可以玩电子产品吗?如果可以,玩多长时间合适?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市场上设计出这么多电子类的早教产品?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玩手机、iPad要不要管?聪聪从几个月大就开始玩手机,只要妈妈忙不过来时就用手机放儿歌给孩子听。现在聪聪已经3岁多,每天见到妈妈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手机,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妈妈又买了iPad,让孩子学英语。妈妈发现,孩子从里面学会了很多新东西,手指也更加灵活。有时妈妈在想,用电子产品陪伴孩子蛮省心的。  相似文献   

7.
周围的许多家长常常这样互诉“衷肠”: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了,什么责任感都没了,好像我们上辈子欠他的,让他做点事情就冲你发脾气,仿佛他做什么事都在给我们家长做似的……仔细想想,嘿,还真是如此呢。先不要急着责怪孩子,让我们回放几组生活小镜头:  相似文献   

8.
/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习惯。孩子喜欢预先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固定的睡前准备活动可以使孩子想到上床的时间要到了。/让孩子从准备活动中获得温暖和安全感。同孩子聊聊白天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来,或者让他把明天要用的东西准备好,都可以起到提醒作用。/睡前不要做剧烈活动。打闹和剧烈的游戏会影响孩子入睡。要提前半个小时让孩子做安静的活动,这样他才能放松。不要让孩子睡觉前用枕头打仗或打球玩,你可以给他读书、讲故事或者听音乐。孩子白天玩得很累也不容易入睡,睡觉前可让孩子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帮助他入睡。…  相似文献   

9.
育儿资讯     
不迁就孩子的三种坏习惯随时打断父母讲话孩子有时可能会很兴奋地想要告诉你一些事情,但如果总是允许他在你讲话的时候打断你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解决方法: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讲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讲话前都要保持安静;如果你  相似文献   

10.
不肯吃药—— 吃药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但常常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父母们在碰到孩子不肯吃药、喂他药时把药吐出来、闭住嘴不肯再吃药以及让他吃药时他躺在床上又踢又叫时,总是又着急又担心,你该怎样做呢?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 你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也认为药很难吃。你  相似文献   

11.
宁晓微 《新疆教育》2013,(8):102-102
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他比较感兴趣,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即使再苦再累,有一定的困难,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王金战 《教育》2015,(1):17
在高考期间,家长都希望关键时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更多地为孩子做些事情。可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家长究竟做些什么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呢?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尽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让家成为考生最稳定的支持基地。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深造自然是幸事,但即使失利也不能认定全盘皆输,现在孩子求学道路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家长要从内心认识到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要为当下这件事负责。家长和孩子最好通过协商,明确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哪些事情是父母要做的,哪  相似文献   

13.
王莉 《中华家教》2020,(5):28-28
学业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想让孩子有主见,家长不妨就让孩子多做一点主,不要怕孩子选错,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今天孩子能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明天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比如选课这样的事情,你能否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14.
早上接待幼儿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向我反映说,老师,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懒,让他帮我做一些他能够做的事情,简直比登天还难,要不然就是提交换条件,帮我做了什么事情,必须要满足他的要求,否则就不做。孩子这么小就这样,长大了还了得!你们老师替我好好说说他。家长把孩子的这种行为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似乎孩子这种行为的形成与自己平时的教育毫无关系。楠楠妈妈就向我讲了一件发生在她家的事情。有一次,楠楠妈妈在家里搞卫生,蹲在地上久了站不起来,就让5岁的儿子帮忙端一张凳子过来,可他就是不愿意,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妈妈说:“楠楠,如果你帮我的话,我请你去吃肯德基。”孩子马上就答应了。虽然孩子帮忙端来了凳子,可是从那次以后,每次让儿子做事他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否则不干。其实许多做母亲的,当要求孩子做事的时候,经常会用利来诱导孩子,比如:你帮我,我请你吃肯德基,我给你买玩具等等,这样做会使孩子认为工作很辛苦,必须用食物或玩具作为补偿。因此,这样的做法是不会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的。那么我们家长该怎样去引导呢?首先要让孩子尽全力去工作,他就会很高兴地帮你去干活了。比如你想让孩子帮你一起做家务,一开始他可能不愿意,可能...  相似文献   

15.
树人 《辽宁教育》2010,(4):26-26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应尽量别做哪些事呢?对此,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认为,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使他有一片可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交给孩子一项任务,他不接受,怎么办? 首先,让他了解完成这次任务的意义。其次,布置孩子的任务,要考虑到他是否力所能及。善于正确估计孩子的可能性,比善于吸引孩子参加工作还更为重要。要让孩子完成一件事以后,自己感觉得到一种满足,而不要让他感到:“这件事我不会做”,“不完成任务,父母会骂的”。当然,给孩子布置过分容易完成的任务,也是不够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搞好,或者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用实物刺激孩子,以期达到目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更应该注重精神鼓励。比如:要让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待他守成后,家长右以给他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18.
1.慎用批评。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他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找他的闪光点。不要放过每一个值得表扬的机会。当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后要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让他知道成功是多么快乐,于是他下次会照样去做的。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1.在班级环境上狠下功夫。力求班级布置整齐,美观;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进教室,入状  相似文献   

20.
教育感悟641:您是否经常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呢?比如,孩子正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叫孩子喝水、吃水果或者拿什么东西,甚至就是叫过来看一眼等等,这不仅不和利于发展孩子的专注力,还可能"使得儿童认为自己的活动是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