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于作文教材,而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深厚积累,要想使学生写出精彩美文,我们语文教师就应精心撰写"下水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如果教师能运用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下水文",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并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是要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的确,笔者也是偶然间从一节作文课得到启发,反思"下水文"的作用,并在后来的一次次教学实践中,学会写"下水文",牢记下水的几个要点,适时适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最轻松最快乐的情绪来引领学生步入写作殿堂。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下水文",即在教师写作指导之前,学生仅知道写作内容的前提下现场完成的作文。教师依据学生的"下水文"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并通过指导前后,学生两次作文水平的比对,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实现"先写后教""以写促教"的写作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却也是"老大难"问题。目前中学生的作文状况让人十分担忧,学生没有写作热情和兴趣,写作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被动写作,因而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厌烦心理和敷衍心理。这反映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低效现象。本文旨在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教师"下水文"和作文评语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初中生从"要我写"走向"我要写",提高写作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写作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都是听说读写教学,其中"写"一直教师特别关注的。所谓"写",主要是指写作、作文,作文在小学语文中的分值占比特别高。但是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作文是一道难题,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甚至有些学生"谈文色变"。作者就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下水文"是指教师面对布置给学生的作文题目,亲自构思、选材、布局、谋篇的一种创作活动,是给学生起写作示范引导作用的一种创作活动。下水文对作文教学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求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写相同的题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即一些教师习惯于占据课堂的主导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来开展写作,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文章内容也较为空洞,致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比较低。针对以上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下水文来转变以上教学现状,因为下水文不仅能够通过教师写作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展现出小学生写作的主体性,进而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力求在师生之间共同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9.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难点。教师们努力探求着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举措,他们身先士卒,切身体会作文的艰难。坚持为学生写下水文,已成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共识。写下水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下水文写的是身边的人,记的是身边的事,它比起《优秀作文选》中的习作对学生更具有直观性,对学生的写作更具有针对性,易于学生接受。写下水文能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言运用技巧,使之更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下水"。"下水"即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写作的过程,并按照作文的规律逐步完成命题、选材、提纲、初稿、修改等步骤,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敢于、善于写下水文。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有助于语文教师探究作文规律,有助于给学生做出作文示范,给作文点评提供亲近的范例,给学生以写作鼓励,增强学生对教师的现任感。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效教育模式下,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课堂指导苍白无力,课后评改辛苦无功。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不想写、不愿写、不敢写,对写作充满恐惧或厌恶;写作教学效率低下,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的不健康文风大行其道。教师"痛苦并无奈着",学生"恐惧并应付着"。作为长期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深感其痛,并不断反思,到底哪种作文教学方法才能让我们的作文课  相似文献   

13.
<正>关注学生的"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关注学生写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爱写",在实际写作中表现出"不会写",作品最终呈现的是"写不好"。如何改变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怕写""不会写""写不好"状况,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写好下水作文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养,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作,并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语文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首先要做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要经常练笔,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写作。在写作实践中,应注意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主题应深刻,富有创新性;选材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写后应注意对于作文成品的处理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下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文凯 《快乐阅读》2011,(11):74-7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作文教学思路,引领学生走出作文难写的困境。如今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是,学生面对作文常感"无米下锅",这主要不是因为没有投入生活,而是对千变万化的生活缺乏观察和发现。如果在写作中采用"演"、"说"、"写"的模式,相信同学们便会有深切的体会,并能在短时间内调动起自己的感觉器官,多角度地完成作文。  相似文献   

16.
正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非常专注于写作教学,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写作教学整体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千篇一律、生编硬造。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乐事,而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他们普遍认为作文难写。而教师只是反复讲、反复强调,但学生依旧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作文难教"是绝大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感慨。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学会用文字来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语文教学的进程:字、词、句、段、篇、章,就可以说明我们整个的语文教育过程,实际上都是为写作打基础.因此,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重视作文教学是每一语文教师必需的教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又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不容易的.教师感到教学难,学生感到写作文更难,有的学生把作文课说成"作难课",就足以说明作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据笔者的经验,学生最常反映作文难写的主要原因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词汇不丰富、不愿意写等几种毛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7,(9)
长久以来,令语文老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便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兴趣是成功的良药",促成学生养成写作兴趣,定能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在以往传统写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作文的"源头活水",以学生写作为主体,以真情实感为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习作的途径,开放习作的形式,激活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