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主体在行使权利时,由于过错而给他人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权利滥用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以行为人存在一定的权利为前提,这是与普通的侵权行为最主要的区别;二是行使权利的主体有过错,这种过错有故意和过失两种;三是由于该行为给他人造成一定的损害。何谓禁止权利滥用,台湾学者郑玉波先生认为:“权利人行使权利之本旨,法律上乃加以禁止之谓。”民事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必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但是如果主体滥用权利,给他人造成损害,不但不受法律保护,而且还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这就是所谓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现代社会中调整权利分配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在禁止权利滥用方面的规定不是很明确,导致我国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理解上的混乱,这不利于民法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为此,深入研究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有利于解决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漏洞和困境,同时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法律,从而正确地行使权利。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对诉讼权利滥用之制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要求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和诚实、善意:滥用诉讼权利是违背权利设置目的,专门以损害对方当事人或国家利益为目的行使权利的行为.为诚实信用原则所禁止。各国均立法规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滥用诉讼权利的程序性惩罚措施,但并未规定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有效遏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切实落实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湘南学院学报》2018,(1):30-36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和司法必须遵守的准则,具有宏观上的指导作用。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虽然对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存废与否一直有争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以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为标准适用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而依照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判案时,则可以引进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比例原则进行裁判。一方面在判断是否存在权利滥用时可以适用,另一方面在构成权利滥用之后的责任承担上可以适用,以寻求司法公平,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9,(2):83-86
作为生命孕育的过程,代孕行为具有重大的伦理价值和特殊的法律意义。现代法治社会普遍遵奉的法律保留、正义平等与合同自由,是代孕行为有条件合法化的法理基础。而委托夫妻的生育权和代孕母亲的身体权则成为代孕行为合法有效的具体权利依据。相关权利的行使和代孕行为的实施应遵循禁止权利滥用和维护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6.
禁止权利滥用随着法权观念的变迁,逐渐由一种道德观念演变成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承载起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历史使命,并成为走向权利时代的必要立法规制。本文将沿着理论——实践、历史——现实的研究理路,试图在澄清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正负价值,在对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导致的危机防范思考中探寻其合理的构建路径,以真正实现此原则在协调权利分配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1,(1):136-144
密切接触者隔离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防控手段,其实施过程既要保障密切接触者权利,又要防止密切接触者滥用权利,因此讨论二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密切接触者依法享有获取医疗指导救治、获取必要生活资料、个人隐私受保护、不受歧视等合法民事权益,但同时亦出现隐瞒行踪信息、拒绝或脱离隔离、行使权利超过必要限度等权利滥用情形。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隔离机制实施中的理解适用出发,可以通过分析故意或过失、权利行使目的与行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判断密切接触者是否构成滥用权利。在未来的规则建构完善上,可以采用列举方式,明确密切接触者隔离中的权利内容,具体化禁止权利滥用的判断标准,同时坚持以最小侵害方式实施密切接触者隔离机制,加强疫情防控中的监督保护力度,平衡密切接触者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基于商标的注册、使用所产生的商标权与其他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从而给司法审判实践带来诸多问题.本文从保护在先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禁止恶意取得原则、反淡化保护原则和利益平衡效益原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善意的、恶意的权利冲突和涉及驰名商标的权利冲突问题予以规治.四原则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为商标权权利冲突的解决提供规范.  相似文献   

9.
诚实信用原则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被确认为民法的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在市场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保护善意者的合法权益;规制行为人的恶意民事行为;制裁行为人的不诚实信用行为及补充法律、合同条款不完善的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功能的实现需要各种条件的成熟和全民认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学生隐私权与高校管理知情权冲突不断。调适两者冲突的原则有:公共利益原则、保密原则、尊重人格尊严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法和高等教育法及司法须针对学生隐私权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公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公民权利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公民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和公民权利与时扩展的原则。我国公民在享有和行使其权利时存在如下的问题:地位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重实体权利轻程序权利、重硬权利轻软权利、重"小我"权利轻"大我"权利等。要推动公民权利的发展,一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二是要培养公民理性的权利意识,三是要与时扩展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是社会组织中最强大的实体,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弱势的个人或组织。代表国家行使侦控权的司法机关权力越大,就越易侵害与之对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因此,确立控辩平衡原则是调和双方力量及尊重与保护人权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论对等原则-不平等的合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原则只能对人与人之间在哪些方面应该平等予以辩护,却不能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作出解释。后需要对等原则来说明。对等原则相对于平等原则的特点是:它们都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把握,但前都只关注人与人的差别性,后则关注人与人的相同性;前则只起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对等原则与平等原则的这些区别源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根据。对等原则以人是功能的人为根据,即社会根据每个人的功能大小及性质来分配各种利益。它的具体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及付出与获得对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一方当事人过失地违反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先契约义务造成他方当事人损失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其赔偿范围包括因缔约过失行为导致相对方固有利益及(或)信赖利益的损失;对于固有利益的赔偿,应以实际损害为标准;对于信赖利益的赔偿,应当以履行利益为标准;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应坚持过失相抵原则、损益相抵原则、受害人自由选择诉权原则。  相似文献   

15.
滥用职权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该罪的主观罪过认定难度较大,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滥用职权罪的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持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但是,行为人对滥用职权行为本身却是出于故意的态度。通过借鉴“行为故意”的理论可以更好地认定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分析知识产权滥用和反垄断法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的论证,提出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中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法律规制时应明确的问题和建议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强制拆迁中各种利益关系发生冲突,势必导致非直接利益冲突的产生。其有用行政权力取代法律,忽视民意民生的主观诉求,对各种利益关系未作平衡,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假公济私滥用行政权力等原因,均是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必须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办事,健全制度,维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并在实践中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理问题,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方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官释明权制度源于大陆法系,在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释明权制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辩论主义为基础,但是纯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过分强调法官的消极性,对保障当事人权利,促进诉讼公正,有效率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阻碍作用。法官释明权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为弥补辩论主义和当事人处分权主义的不足,保障实质正义和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下,释明权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文章通过对释明权制度功能、价值的分析,论述了我国构建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明确规定释明权的内容,完善释明权行使的方式,确立释明权救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CISG第42条规定了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责任,其立法目的是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防止权利滥用。但条文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诸如担保发生的时间点、第三方利益的保护等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违背之处,这也使得该条文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该条款的完善能够避免国际贸易中的诸多纠纷,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同时对我国《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