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洛文化、汉人南迁及其有关史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迫使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成为客家人的第一批先民,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文化源于河洛文化;在洛阳和河洛地区,至今保留了许多有关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以三皇、五帝以及他(她)们的氏族或部落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文化,显示了史前河洛文化的辉煌.以及河洛在中国文明起源至形成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河洛体育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洛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河洛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途径有三方面:挖掘资源,创新河洛体育项目;举办"大学生体育文化节"比赛活动;定期举办河洛体育文化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4.
河洛文化,讲的是以古都洛阳为中心的特定文化现象和留给我们的文化记忆。洛阳建都一千五百余年,十三个王朝,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诸多大师,曾经云集洛阳。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是河洛文化的主题词。儒学渊源于洛阳,道家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三家融和,奠定了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河洛文化历经久远,其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依然对洛阳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5.
图景·图画洛阳,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夏、商、周、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都城史近1600年。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在这里完成,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也曾云集洛阳,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河南的根文化与根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特质,包括文化精神之根和姓氏血脉之根.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萦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根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姓氏文化是基于姓氏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以姓氏为纽带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是流淌在每一个生命个体里的特殊符号标记。复杂多元、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具有"完善思想品德教育结构,拓展思想品德教育视野,净化思想品德教育环境"之积极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平等、公正、守法","自强、文明、和谐"是姓氏文化中可以缕出的思想品德教育因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曾长期居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较之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更具有成熟性、丰富性和典型性等独特品格,引起了学界同仁尤其河洛地区学者的重视。在近20年的河洛文化研究中,各种有关河洛文化研究的会议相继召开,也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论著。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河南科技大学薛瑞泽、许智银先生的新著———《河洛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10月版,以下简称《研究》)。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高敏先生作序,约35万字,共分为八章,即“河洛文化的研究概况”、“河洛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河洛文化的滥觞时期”、“河洛文化的形成时期”、“河洛文化的发展时期”、“河洛文化的繁荣时期”、“河洛文化的持续发展时期”和“河洛地区的对外交往”,不仅对以往研究作了全面总结,而且对诸多研究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都提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细读《研究》,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内容的丰富和生动。在第一章中,作者从河洛文化研究的缘起开始,一方面介绍了河洛文化的研究组织和已有研究成果,一方面展望了今后河洛文化研究的趋势。作者指出:“总结河洛文化研究十余年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用成果不少、问题颇多来概括。”而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9.
“河洛文化”辩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素称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侨中广有影响①。精确界定和系统研究河洛文化,探求华夏文明之根,增进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团结,意义深远。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于此见述寥寥,且定义含混,殊称憾事。学术界公认:“河洛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河”,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洛”,即今黄河中段南面之支流──洛水;“河洛”,泛指黄河与洛水交汇之流域。“河洛文化”正是在这一土地上孕育、产生、繁衍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但是,事物的存在,不仅以空间为前提,且以时间为…  相似文献   

10.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河洛大鼓、白马寺佛教音乐等都是洛阳地区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深刻体现了洛阳地区的文化特点及人们的精神内涵,洛阳传统音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洛阳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传承和保护洛阳地区传统音乐文化起到一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1.
河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河洛文化得以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渠道,对其开发首先要对河洛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的门类梳理,确定适合产业化开发的产业门类;然后将各个门类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和业态设计,找出资源共性;进一步明确开发重点,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如以"河图洛书"为旗手,以"丝路起点"洛阳为核心,以周边地区及其他业态为支撑,从而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产业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河洛先民的原始崇拜及夏、商、周三代流行的鬼神敬仰是道教产生的心理基础;战国、秦汉盛行的神仙方术是道教产生的内在动因;老子在洛阳所著<道德经>与黄老学说的结合是道教产生的哲学基础.<太平经>在洛阳的问世,表明道教理论的确立;发源于洛阳的"五斗米道"的兴起以及"太平道"在洛阳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的形成.道教理论中的思辨哲学、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以及善恶报应观念是道教被河洛地区广大民众接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怡 《中文自修》2012,(10):48-50
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自周公建成周洛邑以降,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遂成"九朝都会"之誉。河洛之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立辉煌功业之处,龙脉集结引起群雄逐鹿中原,文化流长始自骚客赋诗文章。先秦时的洛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汉魏时期"洛阳纸贵","文章半洛阳";隋唐盛世"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两宋陪都"谁到鲜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丘墟诉说着洛阳往事,让我们一起回想古都留存下来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4.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遗存非常丰富,因而,洛阳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唐宋时期这里或为“东都”或为“西京”,是一个建立礼仪制度、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中心。如今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遗迹、遗物在隋唐五代宋考古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河洛文化,特组织刊发如下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并热忱期待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河洛文化惠赐大作。  相似文献   

15.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遗存非常丰富,因而,洛阳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唐宋时期这里或为“东都”或为“西京”,是一个建立礼仪制度、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中心。如今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遗迹、遗物在隋唐五代宋考古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河洛文化,特组织刊发如下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并热忱期待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河洛文化惠赐大作。  相似文献   

16.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遗存非常丰富,因而,洛阳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唐宋时期这里或为“东都”或为“西京”,是一个建立礼仪制度、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中心。如今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遗迹、遗物在隋唐五代宋考古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河洛文化,特组织刊发如下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并热忱期待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河洛文化惠赐大作。  相似文献   

17.
荆楚文化与河洛文化差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楚文化与中原河洛文化存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核心文化.荆楚文化则是诞生在江汉地区的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主源仍是河洛文化,二者存在悠久的渊源关系。然而。河洛文化与荆楚文化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地理差异、性格差异、学派差异、信仰差异及成熟差异五...  相似文献   

18.
晋文 《许昌学院学报》2003,22(3):F003-F003
在汉唐区域史研究中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经济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河洛地区的特殊历史地位 ,自古以来就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更重要的是 ,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自从安史之乱河洛地区经济遭受到致命打击后 ,直到新中国建立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河洛地区的经济再也没有恢复到汉唐极盛时期的水平 ,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因此 ,全面、深入地研究汉唐间雄居主导地位的河洛地区的经济 ,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史研究 ,总结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无疑具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暨汉民族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民族文化圣地研究成为热潮。一时间,全国各地兴起了大批具有文化研究和旅游双重价值的标志性纪念景点。类似于湖南永顺县的老司城和塔卧川黔革命根据地,他们分别以土家族宗教信仰圣地和革命圣地为包装,冀图以此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河洛地区生动的黄帝传说,密集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河洛地区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和文化旅游的圣地,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和人民群众获得历史知识及增强爱国热情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