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峡西岸发展港口物流业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拥有优势的港口资源,港口经济对发展本区经济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业能够带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在分析本区港口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港口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路,即更新观念,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港口建设,建立综合物流体系,开发物流需求,壮大物流企业,拓展物流业联盟,构建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物流行业在经济产业链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一条有效途径。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生鲜果蔬需求不断提升,市场的倒逼使得冷链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冷链物流发展不仅是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刚性需求,也是生鲜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要求。在调查了解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工具分析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而针对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短板,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标准形成、信息化平台搭建、运作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信息化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指手段和现代化方式对物流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对物流资源进行快速整合,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针对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应从制订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加快物流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明确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随着经济的发展,浙中物流业面临向现代物流的转型。面对信息化程度低、智能化发展慢和自动化装备小等问题,浙中物流业应该采取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物流网络体系、装备物流现代技术和培养物流网络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升级与现代物流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三明市产业集群经济快速发展对物流产生了越来越强的需求,而其物流供给存在网络布局不合理、经营分散、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企业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应构建包括物流政策、设施、技术、企业网络、智力的“现代物流五体系驱动模型”发展现代物流。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要构建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就必须发展和完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这也是建设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入手,对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现存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漯河市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将现代物流作为漯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明确工作重点,分步推进物流现代化建设;政府部门要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骨干龙头企业,促使企业发展规模化,使企业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流通主体;发展农村物流产业,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以快速提升漯河物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粮食部门发展现代物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方针,全面规划,逐步推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运输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和京津冀一体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张家口能否抓住机遇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现代物流是关键。为此,张家口要打破原有物流格局,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培植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多条高速公路和京包、大秦铁路为纽带,以黄金岛开发为集合点的沟通辐射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张家口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分配模式,作为社会重要公共产品之一的基础教育,其均衡发展应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河南省基础教育建设存在资金来源单一、配套资金短缺、财政绩效管理不高等问题,应从整合现有资金和项目、减轻县级政府配套资金压力、创新多样化资金投入方式等几方面提高河南省财政的支持力度,解决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以提升河南省基础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6—2015年内贸流通效率展开实证分析,并运用多种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方法及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流通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内贸流通效率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效率水平各异,分布极不均衡。流通效率的地区绝对差异总体不断攀升,相对差异则保持轻微波动,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为促进河南省内贸流通效率协调稳步提升,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商品流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对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并优化商品流通信息资源,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分析目前河南省土地流转工作的突出问题,探索以优化土地流转环境,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为载体的对策,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依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从专业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三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从管理体制、招生体制、评估体系、政法体系、经费体系五个方面研究建立和发展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与河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河南省工作的重心之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要促进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河南区域软实力建设.提升河南区域软实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河南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河南特色文化影响力、支撑力、知名度和发展活力;二是强化河南区位优势,增强河南对区域外经济要素的吸引力;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河南人口素质,发挥河南人力资源大省优势,为提升河南区域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四是改革行政体制机制,提升河南各级政府公信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河南发展的制度活力;五是塑造河南正面形象,增强河南对区域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农村音乐文化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河南农村音乐文化建设面临的管理机制混乱、发展模式落后、音乐人才匮乏与音乐创作贫瘠等问题,应通过建立起科学有效管理机制、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丰富音乐创作方式、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等措施,破解当下的困境,促进河南省农村音乐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次调查,最终遴选出20个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指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对这些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出四个公共因子;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法,筛选出对体育产业五大行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因子.结果显示:体育健身娱乐业受消费环境因子影响最大,体育竞赛表演业受四个公共因子影响程度的差异不具显著性,体育用品业受产业环境因子影响最大,体育旅游业受区位环境因子影响最大,体育培训业受体育环境因子影响最大.基于河南省各区域所具资源禀赋与发展现状,提出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开发策略,为进一步研究河南省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旨在促进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原崛起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中原崛起,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下,立足已有的中原文化资源,加大文化整合和创新力度,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以和谐文化的成果推进中原和谐发展和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