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尽管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运用立论和驳论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但是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基本写法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范围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要求是“学习驳论点或驳论据、驳论证等基本方法”,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展开来讲的也是驳论,因此,驳论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然而,在议论文的学习中,驳论是较为艰难的。如何化难为易呢?简便可行的办法是:用“立论”突破”驳论”。由于在本册第二单元已学过立论的知识,同学们已懂得了“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懂得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框架,而在这两点上,驳论与立论是完全相同的,因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其“同”,从“同”生“异”,点破  相似文献   

2.
1988年秋季使用的高中语文第五册共有七个单元,其中议论文两个单元,应用文一个单元,诗歌一个单元,小说一个单元,文言文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单元知识和训练”,其中“基础知识”部分结合本单元文体介绍有关读写知识;“训练”部分根据全套课本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的纵线安排分别插入各单元。本册“阅读、写作、听说训练”有如下安排:阅读训练有“专题阅读”、“诗歌的朗读”、“分辨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特点”三项内容,分别安排在议论文单元、诗歌单元和小说单元里;写作训练有“评论———议论文的综合训练”、“读后感——议论文的综合训练”、“应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是:运用论证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要注重具体的论证方法同立论的特定高度密切联系。本单元教学要求中提到“运用论证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和“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在教  相似文献   

4.
一.单元整体设想初中议论文教材共编八个单元40篇文选和三篇知识短文。纵观初中议论文读写训练系统,关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要求。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大体以递进型兼交叉型和螺旋型逐步提高。学生在前五册已学过六个单元30篇文选与《论点和论据》、《论证》两篇知识短文。就学生的学习基础看,已经积累了可以入门的阅读经验,大体上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因素,也从一些侧面进行过写作尝试,不过,其基本知识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统,读写能力还比较薄弱。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单元和本册第五单元之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应当达标。本单元前四篇课文的议论方式属立论,第五篇课文的议论方式是驳论,这种安排是为了向第五单元学习驳论过渡。可见,本单元在初中议论文教学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所以,本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扩展,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册教材共二十八篇课文,分现代文(二十一篇)和文言文(七篇)两大部分,分别编为七个单元,其中记叙文三个单元共十篇课文(散文六篇,小说四篇);议论文两个单元共八篇课文;诗词(包括散文诗)一个单元共三篇课文,古文一个单元,共七篇课文,另外还有知识短文六篇。从这一编排中,可以看出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上。备课前,教师必须对全册教材的总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指导每一单元的教学。本册教材的总要求是: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职工业余中等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第三册的读写训练要求,本册共编入课文35篇.阅读课文12篇,讲读课文23篇。按文体和写作特点组成九个单元.其中记叙文九篇,组成三个单元;议论文八篇,组成三个单元;说明文三篇,组成一个单元;应用文四篇,组成一个单元。文言文十一篇,组成一个单元。本册各课的“思考和练习”基本上体现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指导学员紧密结合“思考和练习”进行读写训练。第一单元是记叙文单元.包括四篇抒情散文。是本册单元教学重点.散文两篇《雾》和《黄昏》是茅盾三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初中语文中第一次接触的议论文单元,其教学要求是:1.了解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2.体会夹叙夹议的方法。学习本单元,要着重引导学生区别议论文与记叙文,了解记叙、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要有无产阶级的骨气,要有“见大而忘小”的精神及像“奔马”那样奋斗进取的精  相似文献   

8.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七年级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开始。这一阶段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试结合本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三个:①学习归纳论点和引出论点的方法;②学习论述语言;③练习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提出论点的不同方式和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难点是议论文层次的划分及叙议结合的写法。考点是: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②议论文语言特点。 本单元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三到万》、《想和做》及《哨子》等中外不同类型的四篇议论文,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指导思想: 本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教学本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五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和掌握有关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写一般的议论文,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学习和掌握几类常用复句的构造,学会准确使用有关的关联词语。 导读时应特别重视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以其统领本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论各尽所能》和《散文重要》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两课,要体现阅读课力的特点,不能按讲读课文的要求教。 导读方法: 首先,从横的方面,抓住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前三篇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知识》从正面立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事理;学习《“友邦惊诧”论》采用驳论的方式,引证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系议论与说明单元,共安排五篇文章。其中说明文一篇:《什么是生态系统》,议论文四篇:《大自然警号长鸣》、《马说》、《说虎》及《为学》。可见,编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联系和区别,由第三册学习说明文为主过渡到本册以学习议论文为主,并初步接触议论文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以及对比、设喻等论证方法。为此,教授本单元时,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通读,初步弄清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点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大意 ;从文体特点入手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理解作者表达的见解与主张。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本册教材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均为“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议论文”。我们学过了这三个单元的 1 5篇议论文之后 ,了解和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回顾这些内容 ,有助于我们学好《〈孟子〉二章》。2 .引导学生阅读课前的“阅读提示”、对课文标题的相关注释以及课后 (第 1 5 2页 )的小资料 ,了解本文作者的背景材料。3 .播放《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教学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议论文,就文体教学要求而言,教学中应该抓住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根据教材的编排系列和本单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习议论文准确、鲜明、概括、生动的语言特点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议论文的语言以严谨、缜密而有别于其它文体,它所论之“理”大都较抽象,它必须借助准确、鲜明、慨括、生动的语言,把丰富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本单元两篇讲读课文思想深刻,语言极富特点。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比喻的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2.在阅读训练中,进一步复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组织学生完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任务,培养自读能力。 (二)表单元的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议论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指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把握每篇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从体裁上看,全是议论文。 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是:通过第三、第四单元的议论文学习,在了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的基础上,进而介绍论证和论证方法,其中主要介绍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四种方法。 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建议教师通过这些思想深邃、文质兼美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论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学习和使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并初步地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同时联系课文中某些论点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单元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把握议论文“提出问题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从总体框架上看,除了把“比”的内容从“分数除法”中独立出来另设单元,本册教材修订前后的单元名称基本相同。但有两个单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位置与方向”的内容由“用数对确定位置”调整为“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二是“数学广角”的内容由“鸡兔同笼”问题调整为“数与形”。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是本册书重点单元之一。包含四篇议论文:《反对自由主义》、《事事关心》、《关于写文章》《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和一篇知识短文:《论证》。 四篇课文虽写法各有特点,但都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内容;各课的写作方法也大体上可归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导读目的: 一、训练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二、复习有关论点和论据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论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要求。 三、通过写作实践,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法。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辛集是河北省最后一批进入课改实验区的地区之一,九年级采用的历史教材为人教版《世界历史》。本书采用的编写体例和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新加入的许多内容。如:《致同学们》这一篇导入课,告诉广大师生:学好世界史的意义、学好世界历史每一课设有哪些栏目以及编者设计这些栏目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之前便从大方向上知道如何学习本册书。这比旧版有了很大的改进,值得肯定!本教材的另一大闪光点是采用了模块式编排,即新教材中的“单元”,且每一单元课题下列出了本单元的内容要点,如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列举的本单元内容要点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走向强盛的转折”(见课改实验区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次印刷。以下只注页码)。可使师生从宏观上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有一个概括性了解,且在学完本单元后可充分利用“本单元内容要点”查漏补缺,加深对本单元重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本单元的历史知识。我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利用这部分内容的,效果较好。本册书的又一新颖之处是,活动课的设置给许多教师提供了理解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一评价目标的具体案例,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