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戈因《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出名,网络视频短片又因胡戈而流行,面对这种流行又时尚的新事物,在从众的狂欢之后,思想者能在流行的背后深看一层:那就是媒体和媒体人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理性且具建设性——  相似文献   

2.
书痴的日子是在书斋里打发的。打开书橱,书页送香,伫立橱前,随手拿一册在手,看那设计精美的封面及插页,读那读过多遍仍百看不厌的精彩文字,从文字中想象作者的音容笑貌,真是乐在其中。书痴爱书,恐怕只有嗜酒者一杯在手可相比较,我不喝酒不嗜烟,酒瘾烟瘾统统化为了书瘾,只要时时有新书可读,便觉时时新鲜充实。记得1986年我在四川大学进修时,见到导师带的一本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台湾版),真巴不得化作隐身人抢去先睹为快,先生说他不外借,我也不好意思张口。后来我听一位嗜酒者谈到他见别人喝酒,喉间便痒得难受,他这话倒使我想我上面说的一幕,便不由地对他同情万分。终于我托我的亲戚从台湾买来了《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据《北京晨报》报道:日前,国家版权局正式下发了《关于查缴盗版图书<我把青春献给你>的通知》。冯小刚处女作《我把青春献给你》4月初刚刚伴着春风,得意首发。在不到20天里,20万册书发售一空,目前正版书又在加紧印刷。但正如意料之中的,盗版书也随后迅速充斥市场——北京、山东、湖北、河南及东三省,盗印版本已经超过五六种。应该说冯小刚的嘴巴没乐开两天,脸上就带上了些不快。虽然冯小刚本人因为“非  相似文献   

4.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再讲讲其他两本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北京很多地铁口,地下通道的小书摊上面出现了一本可能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盗版书,那就是派力营销图书公司策划推出的《营销天才》,盗版书开本比正版书小,封面黯淡,无光泽,翻开封面,扉页字迹模糊不清,而且英文书名只有一半,印制质量和编辑质量都比正版书差很多。  相似文献   

6.
于淡雅的纸张间,透露出的书卷味包围中,邀游《中国书文化》的方寸文字间,细细品味,宛若佛经里描述的在菩提树下行走时,那种六根清净,无患无忧,醍醐灌顶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去年第8期刊登刘东耕同志一篇文章,题目是《努力做一个奋发有为的思想者》,读后颇受启发。文中有许多格言式的语言,而这些语言又凝结成一个主旨——人是靠思想站立的。同理,文章也是靠思想而立的。文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思想的含量,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皆以思想的深刻、新颖、博大而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8.
在余杰的《火与冰》那本书里,几处提到钱钟书,说:“无疑,钱钟书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但他并非奥林匹斯山的神祗,否则在那些悲惨的日子里,他何必拼命抓《毛选》英译本编委会负责人这根救命的稻草呢?钱先生字默存,然而,要是他真的保持沉默,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了。……在《柳如是别传》中,我读出了陈寅恪的面貌音容;在《管锥编》中,我读到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而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心灵独白二·四十七”);“世纪末,‘钱学’大盛,也算是杂草丛生的学术界的一朵奇葩。此‘钱学’(钱——钱钟书也)固非彼‘钱学’(钱——金钱也),但同样令我怀疑。我以为,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而非原创性的思想家……”(“心灵独白三·九”)。后生晚辈对先生前辈的不以为然溢于言表。不过,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不恭,还得承认余杰的童言无忌,而童言有时甚或就是“知言”。虽然“拼命抓……稻草”之说有些不顾事实,那根“稻草”是谁想抓就能抓,谁想不抓就能不抓的吗?说“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也大致不差,却忘了还有《围城》在——这,都欠公道;但说“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我以为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谢莹 《四川档案》2023,(3):60-61
<正>隔着纸张,你能“触摸”到山川日月的新变化跨越万里,你能“拥抱”到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她,就是《四川档案》阅读,或许已成为习惯而故事,才刚刚开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016年,我刚到郫都区档案馆工作不久,一天,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出现在我面前,他小心翼翼地将手里一摞资料放在我的手上,说要来归档。  相似文献   

10.
一家报纸,近日刊一文《“狗日的编辑”》,是评介一本名为《狗日的工作》的书的。作者说:“(该书)编辑将其‘狗日的工作’做得不错。为了表示感谢,笔者这里也愿亲切地说上一句:‘狗日的编辑!”’文章开头在提到“许多人可能都会记得那篇很有影响的小说——《狗日的粮食》”时写道:“像‘狗日的’这种粗俗的语言竟然如此,简洁、生动地表达出让人几乎无法再用任何更高雅的的语言来更贴切地描述的情感。人们对于自己一天也离不开的粮食的那种又恨又爱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一句狗日的,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那小说的题目是否“贴切”,…  相似文献   

11.
《朱德熙文集》第四卷收有《谈朱自清的散文》一篇,用的是原来发表在《新闻业务》1961年第7期上的。这篇文章后来又有增补,增补的《谈朱自清的散文》,见《完美的人格——朱自清的治学和为人》(三联书店1987年7月第一版)一书。在谈了《欧游杂记·威尼斯》以后,紧接着加了《伦敦杂记》两例。《完美的人格》已不易找到,现在把那两例照抄如下: 《伦敦杂记》里《三家书店》开头一段说: 伦敦卖旧书的铺予,集中在切林克拉斯路(Charing Cross Road);那是热闹的地方,顶容易找。路不宽,也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报》副刊《思想者》是以思想理论指导为主要功能定位的“大副刊”,本文对《思想者》在为期一年时间里的报道进行量化分析,从报道的内容和比重分析《思想者》在编辑过程中是如何做到把思想理论融入实际生活,让思想理论真正走进读者的心里,给读者以思想上指导的。  相似文献   

13.
记不清是哪位前人说过这样的话:摊好书如对佳人。今见已故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先生1961年所作《卖书》诗,第一首云:“爱书曾被目书痴,今日卖书如卖儿。小市青缃百卷掷,山妻红泪两行垂。”其他首又有“书痴原爱书如命,无奈翻书不救饥”、“万事无如吃饭难”等句。如此诗句,读来教人倍感心酸。两年后,罗先生又有《简张一纯先生》诗,还是谈书的,又谈到自己卖书事:“有书岂必久,八口日须糊。并州来几载,立券数烦吾”,句下自注曰:“予来此已卖书数部。”一个爱书如命的学者、诗人,为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而卖掉心爱的书,…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国广播界的一些同志,常常用列宁讲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这句话,来说明广播的特点。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刊登的《广播特点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对此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该文说: “‘不要纸张’和‘没有距离’这两条,实际上就是列宁对广播特点的高度概括。‘不要纸张’,指的是声音的特点;‘没有距离’,指的是无线电的特点。”又说: “广播特点大体上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2,(2)
黑河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省内媒体纷纷作了报道。《西安晚报》去年12月31日头版头条报道标题是《今后20年西安用水无忧》;《华商报》在对此作了一般性动态报道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6日又在2版头条推出一篇记者专访,指出“黑河枢纽主体工程竣工,使西安  相似文献   

16.
买东西付钱天经地义,报刊采用稿件要付酬也是《著作权法》赋予作者的合法权利。但据笔者了解,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媒体采用了作者的稿件后是不愿意主动付酬的。朋友张某经常在江苏某报“露脸”。有时也能收到几个“零花钱”,但也有很多时候收不到。于是就打电话到报社问,编辑说:“我们帮你查查。”又过了两个多月,还是杳无音讯,于是就又打电话问。编辑说:“查过了,是我们忘了,你们自己到报社来取  相似文献   

17.
"悦读书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中自是有书痴,对书痴迷者大有人在。而幼年读书的经历总是刻骨铭心的,或许你会渐渐淡忘曾读过的一些书,但关于童年读书的记忆却始终是最清晰、最生动地保存在你的脑海里。作家莫言在《童年读书》中,说他看的第一本“闲书”——《封神演义》,一辈子让他忘不掉!他生动地讲述了一些他读书的故事。那时候,由于父母担心他看“闲”书会中流毒,更担心他会  相似文献   

18.
王湜华 《传媒》2001,(11):42-43
前些天,庞旸送来她的新作《叶圣陶和他的家人》一书。该书封面的衬影即叶圣陶先生写给我父亲伯祥公《抄书》一诗手迹,想必当是作者建议设计者采用的,颇为合适;版面也宽松舒适,故二十七万余言的书竟排了四百余页,纸张虽不是很讲究,拿在手里却十分喜人,真有令人爱不释手之感。  相似文献   

19.
我几乎不读诗。读不懂。诗对我而言,就是特工之间的密码。读了后一句忘了前一句,读完整段,或多或少能感觉到文字间流淌的或激昂或沉郁的情绪,但到底说了什么,还是没有眉目。生平只读过两本诗集,一本朦胧诗,一本不那么腺胧但仍让人一头雾水的《恶之花》,为的是对付失眠。诗集在床头放了半年,塑料封套都没拆,封套上的灰尘能写字。  相似文献   

20.
正一部《空山——静寂中的巴蜀石窟》既是对拍摄对象当下状态的记录,又是借以追忆往昔的参照残本,隐藏在图象背后的,是对时间对生命的哲学命题的思考。《空山——静寂中的巴蜀石窟》,异形16开页,微微泛黄的纸张,朴实雅致,既古典的低调,又极富设计感。这是一部图文书,是有关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