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问代词“何”一般代事,疑问代词“谁”一般代人,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并非尽然。在《鸿门宴》中,叙述樊哙闯帐后,项羽问道:“客何为者”,教参译作:“客人是干什么的?”不够准确,因为从张良的回答“沛公之参乘樊哙也”看出,答句答的是“什么人”,如果将“何为者”解释为“干什么的”,则张良的话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2.
怎样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我常常从下面几点入手。1.审题弄清楚问题的要求,才有可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会答非所问,主要是还没有真正搞明白究竟“问的什么”,就急忙去作回答,因而答不到点子上。所以我提问时,常常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本身,而先引导他们认真地审题,搞清问题属于哪种类型,提问的范围、重点是什么,等等,特别要求他们注意把握题目的关键词语。我常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辨析问题。例如,教《荔枝蜜》一课,我问学生该课“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有何好处”,开始学生并未明确问题的要求,试图以多取胜。这时,我就让他们考虑这一提问和“《荔枝蜜》如何运用借物抒情写法”这个问题有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三位教算术的教师。一位老師在教课时举了一个例题,并採用談話法進行教學。題目是:白布每尺2000元,買5尺6寸共要多少元? 教师和藹地提问,学生回答。问:這个题目应用用什么方法做?答:乘法。問:名数应该是什么?為什么?答:名数應該是‘元’,因为题目是问的共要多少元。  相似文献   

4.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  相似文献   

5.
一、审题失误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题目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从而答对题、答全题。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  相似文献   

6.
规范答题应该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特别是语文学科,规范的作答能有效提高得分。但在考试中,许多学生未能做到规范答题,不规范作答是多数同学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如何规范高考语文答题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以供参考。一、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内容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所问,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内容,再具体作答。怎样问就怎样答很重要,考生往往在这个环节上失分。答题时力求做到问几问就答几问,是  相似文献   

7.
一、“内因”“外因”的含义《课程标准》要求“识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学生在回答概念的含义时却又容易出错。当问什么是内因时,学生常常答成“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这就把内因的作用与内因的含义混为一谈了。对什么是外因的回答,也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问学生长大后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考大学,极少数会嘻嘻哈哈地答说“活着”。如果再认真问一次:“你长大了做什么?”大部分学生就会显得茫然。  相似文献   

9.
浅析“答非所问”与“巧妙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句的回答是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一般认为,问句的回答“包括问句的可能回答,问句的真回答,问句的回避和问句的回绝等种种情况”(《哲学大辞典·逻辑卷》,第193页)。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种“答非所问”的现象,小到生活琐事的回答,大到国际舞台的政治、经济、军事对话,都可以找到答非所问的实例。形式逻辑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要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答非所问”被看成是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因此它属于在禁之列;而言语交际则要求人们出言得体,陈辞适宜,充分利用语言规律和语言环境,提高表达效果,有些“答非所问”却被看成是一种交际的艺术,常被誉为“巧答”、“妙答”之类。究竟何为  相似文献   

10.
现象描述:教师问:“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教师拿出一个青色微红的苹果问:“这个苹果什么颜色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这个苹果有色,有点儿红——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两次问答,幼儿对于苹果的描述是如此相似。若说第一次提问引发出了幼儿经验似的回答,那么当教师手执实实在在的青苹果提问时,为什么幼儿最终仍会作出“红苹果”的描述呢?应该看到,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较细致准确地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观察描述,不过他们的实际经验却与物体概念之间对不上号。类似现象在…  相似文献   

11.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例如:  相似文献   

12.
答案     
期中考,有一题目为:“什么是勇气?”一同学交了白卷,还写上:“这就是勇气!”期末考时,老师出题为:“这就是题目,请做答案。”这个同学在卷上写道:“这就是答案,请给分。”老师恼羞成怒:“你给我过来,我有两道题问你,你答出第一题就可不答第二题……”  相似文献   

13.
“异想天开”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形容想法非常奇怪”。长时间以来,它在人们头脑中是“幻想”和“脱离实际”的代名词。但听了下面这个小故事,我们又该作何感想呢?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解着有关蔷薇的知识,之后教师问学生们:“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另一个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第三个学生答非所问:“我想,我们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这则故事中的第三个学生想必每个教育者都遇到过,但我们往往视他们的想法为“异想天开”而轻易地加以否定或干脆置之不理。事实…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这个问题,哪个妈妈都会答,而且答得八九不离十。“孩子什么时候会想?”对这个问题,妈妈们的回答就五花八门、没个准谱了。我的一个心理学同行,是美国人,她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从美国、中国的北京和香港、还有日本找了一  相似文献   

15.
一、听写制度的由来 高三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后,与我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错误令我瞠目。主要问题如下:1.审题这一关就有很多人没有过。答非所问,题目明明问的是"该季节……",他们还是会回答冬天如何,夏天如何,还有的回答全年如何。  相似文献   

16.
[题目]怎样使用独特的语言来表达“拆卸”?[幽静思考]这个问题要我们答什么?用一句话来阐释一个词,还要求“独特”,什么是回答的要点?[友情提醒]“拆卸”最容易理解的是把什么东西卸下来,而这个时候,被卸下来的“东西”已经离开了它(他、她)的原体(母体),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论文。一只狐狸走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日:“论文。”问:“什么题目?”  相似文献   

18.
定势误人     
傅玲燕 《江西教育》2003,(18):27-27
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问: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念什么?答:lái。再问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有的顿时语塞,有的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这个字;也有的则答曰:qù。而实际上“法”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涞”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中考开放性试题中一般有一小题目问“面对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该怎么办?”,即青少年能做些什么?注意回答要有针对性,特别注意中学生不能做到的如“制定法律”等不能回答,另外题目有“具体”措施问法时候要回答“具体”措施,而不能太空洞。  相似文献   

20.
“自然”,教师运用了启发谈话法。 教师问:“你们头上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头上是天花板。” 教师又问:“天花板上面是什么?” 学生答:“椽子。” “椽子上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