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峰 《小学生》2007,(9):10-10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读这本童话书,就如钻进了多彩的世界,里面有爱心、有期望、有欢笑、有安慰。读这本书会掉泪,会傻笑,会感觉到真善美的存在,《安徒生童话》成为我最喜欢的书。现在书中一些主角的名字和故事我已经忘记了,但丑小鸭的名字和故事我至今不能忘记,因为丑小鸭曾经无数次安慰过我的心。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大家好!又是我们“出动!粉丝群”栏目的时间啦。今天来和大家“亲密接触”的是大名鼎鼎的“怪老头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老师!孙老师写了半个世纪的童话,好玩好看的作品能堆成一座小山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兴许也是孙老师的粉丝呢!  相似文献   

3.
童话书看得多了,我们觉得脑子活了,想象力强了,特别想写童话,心痒痒的。“那就写吧!”语文老师说,“痛痛快快过过童话瘾吧!我们班没准能出几个周锐呢!”我们都知道,周锐叔叔是著名的大童话家,据说连眨巴眼、打喷嚏都是童话,我们班能出一个周锐就够“童话”的了。我们的“飞笔女侠”邱娟娟,写了一篇《茶杯里的老鲸鱼》,老师给大家读了一遍,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就问老师,是不是童话里面的“个头”可以改变?要不鲸鱼那么大,茶杯那么小,怎么进得去!“好,你说到点子上了!”老师冲着我说,“在童话里,人和动物的个头常常是…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 中国童话 文体简说   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幻想、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的。它几乎伴随了所有孩子的童年,其中透明的真善美,在孩子稚嫩的心中播下了珍贵的种子。   较之外国童话,中国童话的步履虽然姗姗来迟,但它距离读者的生活却是很近的。中国童话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是现实中的童话。从叶圣陶的《稻草人》到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从郑渊洁的《郑渊洁童话全集》到段立欣的《棒棒老师》,作者用超常规的思维叙写着一个个光怪陆离却活灵活现的现实故事,让人忍俊…  相似文献   

5.
学开车     
第一次和孙幼军老师接触,他就与我滔滔不绝地讲“种棉花”!(孙幼军自称是一名“侃将” ,张之路形容他能侃:“讲衬衫的生产,从种棉花开始。” )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儿童,这位创作了《小布头奇遇记》的老爷爷最近在忙什么呢?你们也很好奇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生活轶事,相信你们在乐不可支的同时也会深受启发的。  相似文献   

6.
国庆节女儿下课回家,说到老师讲了一篇课文《一颗小豌豆》,是安徒生写的。我听了很感疑惑。我不记得安徒生写过这篇童话,我只记得有《豌豆公主》。我太太本科时专门写过安徒生童话的论文,她也没有印象。我家有一套叶君健先生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四卷本《安徒生童话》,翻找后,才发现这篇课文改编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问你:“喜欢读童话吗?”你准会反问我:“小朋友谁不喜欢童话?”我知道,你已经读了不少童话故事,什么《丑小鸭》啊,《皇帝的新装))啊等等。《龟兔赛跑》就是一篇家喻(yu)户哓(xiao)的经典童话,不管你以前读过没有,我都想请你再来读一读,读了以后,我可要问你几个小问题哟!  相似文献   

8.
拿起笔,你就是童话家!这不,现在我们的"铜丝"中可产生了不少小童话家,他们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成为大童话家的潜质。本期子先生还特意邀请到知名童话家剪刀妹妹对"铜丝"的作品进行点评,有了老师,进步会更快哦!  相似文献   

9.
这篇原载于《小学语文教师》上的文章,非常有深度,非常值得一读。虽然作者只是谈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篇童话的教学,但它实际上敏锐地触及了当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应该如何把握人文精神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郑重地向各学科老师推荐此文。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读过好多的奇遇记,木偶的,爱丽丝的……你知道还有个《小布头奇遇记》吗?他可是我们中国的奇遇记哦!小布头是个很小很小的布娃娃。一个扎着两条长长辫子的老师把他做了出来。桃红色的布头,是小布娃娃的脑袋和身子;葱绿色的布头,给小布娃娃做件小上衣;老师把辫子上的白色缎带解下来,做成了小布娃娃的裤子。真是个小布头,全都是用零零碎碎的小布头做成的。这个小布头有什么惊险奇遇呢?去问问你的老师吧,没准儿他们知道呢。为什么老师会知道啊?因为这部奇遇记,1961年的时候孙幼军就写出来了,说不定你的老师家里还正有这本书呢。孙幼军就是…  相似文献   

11.
快乐启航《小草集》《聪明蛋集》《芳草地》《太阳花》……翻阅着案上的这一本本装裱精美、取名别致的童话集,我的内心收获着喜悦,也惊异于三年级孩子的创造。刚接手这个三年级班级不久,周末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双休日的学习任务:写一篇记事,不少于100字,题目、内容自定。刚一转身,就看见一个小机灵鬼高举着手,急不可耐地喊起来:“老师,可不可以写童话?”还没等我回答,下面陆续晃动起十几只小手:“是啊,老师,能不能写童话?”“老师,让我们写童话吧?“”老师……“”老师……”一片嚷嚷。爱看童话是孩子的天性,我自己的孩子就是个童话迷,我小时…  相似文献   

12.
我人在香港大学工作,但非常关注内地幼教动态。前晚忙里偷闲,上了一个幼教网站,惊见一份讣告挂在头版:《教育部孙岩同志治丧领导小组讣告》。初悉噩耗,内心悲痛莫名。孙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幼教老前辈,我在北京求学和工作时,就和她非常谈得来,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一致,堪称忘年交。当晚我写下一副挽联:“一心为儿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俯首甘为孺子牛,终身谋幼教呕心沥血生生不息笑颜常在你我心”。挽联寄往北京孙老师家,在收件者一栏里我郑重写下“孙岩老师”四个大字,并忍住心头的悲痛在孙老师的名字上画上黑框。我多么希望这封信能寄达已在天国…  相似文献   

13.
读了《现代家教》第七期刊登的“他为什么前后判若两人”一文之后,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真是既羡慕又感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羡慕的是王亮有幸遇到了“孙老师”,感激的是“孙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厚和友爱。相信决不会  相似文献   

14.
<正>一如今见到我的人大概很难想象,我曾经是那样顽皮的孩子。逃课去操场看童话书,和男孩子打架,去公园不走正门要翻墙……小学时的我做得理不直而气壮。在又一个疯玩到满脸是土的课间,我踩着上课铃跑回教室,正撞上教数学的孙老师。她把我叫到办公室,邻班老师的女儿也在那里。孙老师问她:"你愿意跟这个小姐姐一起玩吗?"小女孩瞟了我一眼,说:"她浑身是土。"孙老师说:"可她很漂亮,还会玩很多游戏。"  相似文献   

15.
《长春》第四期发表的姚莉同志题为《在逆境中成长》的文章,介绍了文坛新秀张抗抗的成长道路。文章说:抗抗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学薰陶。四岁上,能背普希金的诗。为了培养她的想象力,妈妈有意识地让她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作品。以后,更多的让她读俄罗斯、苏联文学。小学五年级,她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题为《我们学做小医生》的习作,以后又连续发表了几篇作文。这  相似文献   

16.
钱燕群 《阅读与鉴赏》2011,(7):26-26,58
镜头一:《童音》天地——学生习作 老师为我们创办了《童音》,谁的文章写得好,就能发到报纸上,老师会发"稿费",我们拿"稿费"买"商品"。爸爸为我准备了四本作文书,我每天读,就想提高写作水平。第二期班报也没有我的文章,我想: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不丧气。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先生的奇作《我的老师》,令人叫绝。说是奇作,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理由:一是独特的题材。大凡赞老师之作,都是“以小认大”,如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贾先生则不然,他“以大认小”,认一个“三岁半的小儿——朋友的孩子”孙涵泊为师,并高声敬呼其“孙老师”,作为大方之家,这是需要磊落的胸怀与勇气的!二是精心的选材。文章选取了生活中的五件事:不  相似文献   

18.
<正>读书,是我和女儿共同的爱好。在女儿识字前,许多个夜晚,她都要听着故事在我怀里睡觉。识字后,她开始读《小王子》,明白了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读《鲁滨孙漂流记》,被主人公顽强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动;读《夏洛的网》,一只蜘蛛织网救一只猪,感受亲情与爱、生命与友谊;读《老人与海》,明白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相似文献   

19.
陪女儿读书     
女儿上二年级时不喜欢读书,妻子很着急,便交给我一项任务:要让女儿爱上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妻命不敢违。于是,一有空闲,我便把女儿关进她的小书房。我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新编一千零一夜》《上下五千年》等故事书堆满了她的小书桌,硬逼着女儿读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在妈妈、奶奶的怀抱中,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经常会入迷地听着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小马过河》、《青蛙王子》、《白雪公主》、《丑小鸭》……上了小学,我们不仅在课本上学过许多童话,还在课外读了更多的童话,既然我们爱听、爱看童话故事,为什么不自己试着编一个童话故事呢?请你任选几个动物,想象一下,在这几个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再写下来。第五册积累·运用(4)作文要求树枝上有个黑乎乎的小茧子。一条小青虫钻在里面,正做着美梦呢。它梦见自己咬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