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文章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认为强势网络语言模因需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才能成为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类型.笔者从出版行业、网民宿主、教育行业的角度提出了规范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改变了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模式,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在模音作用下得以传播和复制,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将以模因论为基础,对网络新词中存在的强势模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①模因是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将一些思想加以传播.何自然指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②本文基于模因论,从语义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逆袭”的来源、复制和传播过程,解释“逆袭”作为强势模因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晓 《东南传播》2013,(3):35-36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的复制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流行语"甄嬛体"的传播类型、传播周期、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平台在国民认知中逐渐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直线上升,日益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及观念,学界对网络流行语形成机制与传播影响的探究也越来越重视。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具备传播性、奇趣性、时效性、社会性、典型性等特征。其传播机制包括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社会化的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再创造,网民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关注,网络名人对网民心理、情感及价值的引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网络信息时代重要的传播媒介与手段,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认可并广泛传播.仿拟作为一种修辞和构词(句、篇)手段,在网络语言的复制、生成、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词语、句式和篇章仿拟,涌现出了大量网络语言.本文探讨仿拟在网络语言生成和传播中的应用,并从模因的角度解释其传播.  相似文献   

7.
谈倩 《东南传播》2014,(5):74-76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人类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当红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走红及其流行语传播从模因传播类型、模因传播过程、模因特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8.
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有多种途径,有文字、语言表达、行为模式,还有电视、广播等,但电脑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信息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途径,网络在模因的传播方面体现出了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网民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甚至流行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0.
马荣丽 《新闻世界》2012,(11):144-145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使网络成了最有力的传播工具之一,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一些网络语言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走红,成为“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传播学中的“魔弹论”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根据费尔克拉夫提出的实用话语分析框架,独创性地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文本生产特征、消费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语传播对汉语体系发展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同时也对国内和国际网络用户造成困扰,不利于汉语言对内和对外的传播;展望网络语言今后的前景,新的网络语言依然会接着出现,同时无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会被社会淘汰,网络语言的规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于网络语言的成因,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形成并被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得出网络语言模因间的相互竞争产生强势模因.强势模因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在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三方面具有较高值.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为网络流行语和广告语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网络流行语模因分析进行研究综述,并结合实例将其分为字词模因、整句模因、段落模因、语气模因和缩略模因五大类。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在虚拟空间使用的"方言",它通过字、词、句甚至语气模因,在网民中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实现"言外之意"的巧妙传达。广告制作者可以借鉴模因发酵的规律,通过创造"传染因子"并加强口语化创新模因,使广告语言实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4.
郝雨  吉敏 《当代传播》2020,(2):41-44
智能化媒介条件下,网络舆论时常发生非理性暴涨。而对这种隐含社会风险的舆论加以引导及有效控制必然要依赖相应的技术。道金斯首创模因概念,称其为文化的"复制基因",采用模仿与复制等非遗传方式将一些观念、想法加以传播。高速、匿名且能存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模因传播的首选媒介。在网络模因的传播机制中,需要经过信息同化、记忆、表达与交流传输四个阶段。由于在传播形式、内容和机制上都具备高度相似性,模因常常充斥于非理性的互联网表达中,助长了负面的舆论影响。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模因传播机制切入,对如何控制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要成为强势模因,需要被广泛复制、传播,在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三个生命标准方面有较高的值。在模因论语言观的视角下,网络语汇可分为"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两大类。结合网络语汇的形式,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网语模因成为强势模因主要原因:(1)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2)人在网语模因的选择、模仿、复制、传播中的主体性作用;(3)网语模因的自身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濂 《新闻记者》2004,(10):44-45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前卫和新潮受到  相似文献   

17.
进入自媒体时代,公众对网络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信息的衍生品,也在传播中深受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既是公众对于文化因素的一种迫切需求,又是对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反馈。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才能够正确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5):52-5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随之而来,标新立异的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崛起。本研究选取了一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网络流行语放置到日常对话情境中,对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话语呈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语境具有自黑式、黑色幽默、熟人式、无厘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青少年网络语言的行动逻辑就像一场语言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他们遵从游戏化表达、默认一致性以及艺术化思维的范式。了解其传播语境及背后逻辑,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模因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其可用于分析和阐释文化的进化规律。网络语言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模因论为研究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利用模因论的相关观点对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及原因进行探析。对网络语言及其传播的探析,可以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衍生和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1.网络流行语现象简述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一种被称为"信息社会方言"的新型语言现象逐渐兴起,这就是在如今的网络信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网络流行语。所谓网络流行语,即基于网络传播背景,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并广为流行的语言形式。从互联网应用之出的MM、伊妹儿、恐龙等新型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