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李世林 《考试周刊》2008,9(5):139-140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天才作家D·H·劳伦斯(1885-1930)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为年仅28岁的劳伦斯带来了荣誉.他打破十九世纪前辈作家的传统创作方法,以其独特的风格,抒情的笔调,细腻的心理刻画,为我们创作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女性形象.如在<儿子与情人>中出现的三位女性.可正因为他刻画女性形象的成功,使大部分学者将他们的精力放在了研究和分析那些女性人物身上.而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相对来说,就容易被人遗忘或忽视.在<儿子与情人>中,除了保罗这一男主角之外,他的父亲瓦尔特·莫瑞尔则明显被很多人忽视.在劳伦斯的笔下,这是一个让大多数人憎恶和瞧不起的男人.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普通的矿工,一个可怜的工人,他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本文拟从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入手,从社会经济,家庭,和他自身的性格弱点三方面入手,从而说明,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文明发展社会工业化的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同时它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这也正是劳伦斯大多数作品所反映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D·H劳伦斯的作品深刻地展现了对人类复杂内心世界和精神困扰的哲学思考。他的《儿子与情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表面所涉及的"俄狄浦斯情结"和两性关系的背后,展现的是劳伦斯对人的精神与肉体、理智与情感、个性独立与依赖他人等二元关系的深刻的、辩证的思考。从这部小说可以看出,劳伦斯追求灵与肉的融合、理智与情感的并重、个性独立与尊重他人并行的理想生存状态。他认为这样才可以实现一种内心宁静的愉悦和宽容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是20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和谐关系的破坏,对人性的压抑和戕害。  相似文献   

5.
庞慧英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6-18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探讨了关于人性的解放与人的生存问题,关于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宗教思想则是贯穿于劳伦斯一生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对宗教的理解也随着他的创作而不断地改变、发展和完善。在他的作品中,劳伦斯强烈反对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并勇敢地提出了强调无意识和性意识的“血的意识”理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希望能找到一种原始的宗教来拯救人类以及当时的英国社会。在晚期的创作中劳伦斯又进一步提出了“星际平衡”理论以追求人性的彻底解放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关系,至此他把宗教救世上升到了一种关于人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创作的第三阶段和最后一个阶段所写的小说当中,经常将自己置于其作品中充当原始性以及无意识的代言人,甚至很多人在他这两个阶段的小说当中读出明显的帝国主义情结,认为劳伦斯是一个鼓吹集权和支持纳粹统治的人。本文通过对劳伦斯后期两个阶段小说的分析,认为劳伦斯是一个关心人类终极意义的作家,在是否走向集权和纳粹的路上,他并没有变节。劳伦斯通过对领袖和原始宗教问题的探索,突出反应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一位大师、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他在创作上摒弃了英国十九世纪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质朴,句子结构简练,大量使用淳朴的生活语言.在小说节构上不重情节的发展,不迫求故事的离奇和戏剧性的高潮,而重在对人物的精神世界作细腻的刻画,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于描绘几乎无法表达的各种情绪,写出人们感情上的冲突、予盾和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他既是一位有独特艺术特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富于想象力的小说家。英国著名评论家 E·M·福斯特在悼念劳伦斯的文章中,称誉他是“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富于想象力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论劳伦斯的"血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鸣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1):80-83,102
"血性意识"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基本性观念.其主要涵义是反对理性对性爱的干涉,追求灵肉和谐结合、"星式均衡"的男女两性关系.劳伦斯从性这一特殊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并探索建立自由健康的男女两性关系.但是劳伦斯所谈的灵肉合一,星式均衡是抽象的,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因而批判是乏力的.而他大量...  相似文献   

1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赫·劳伦斯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劳伦斯最倍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康妮与梅勒斯的偷情为主线,以自然的树林为依托,极力的鞭笞了工业文明下的生态破坏,赞扬了自然中人类灵与肉的结合。同时,劳伦斯通过塑造代表工业文明之子的查泰来爵士、代表人性的查泰莱夫人:康妮和代表自然之子的守园人梅勒斯,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呼吁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9):20-21
每次读劳伦斯的作品,都会感觉到从他那双漂亮动人的蓝眼睛里发出深邃的目光。曾经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英国文学史,书中评价劳伦斯的修饰词是"情爱大师",当然这可以用弗洛伊德对他的一生进行阐释概括的俄狄浦斯情结表达。他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真正根源在哪里及什么是他性格及行为上的分离与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大学课本上第一篇劳伦斯的作品《木马赢家》进行拓展性探究成长环境对劳伦斯的影响及分析劳伦斯性格和行为上的分离与矛盾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文学是欧美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灵状态。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无论从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作者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3.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小说",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因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多样化的叙述技巧、独一无二的语体和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等.  相似文献   

14.
高兰 《考试周刊》2011,(3):35-37
弗·雷·利维斯是二十世纪饮誉全球的英国著名批评家,倡导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法.强调文学的道德批评使命。他以四十余年的教学与批评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小说批评遗产——《戴·赫·劳伦斯》(1930)、《伟大的传统》(1948)、《小说家劳伦斯》(1955)、《小说家狄更斯》(1970)和《思想、话语和创造性——劳伦斯的艺术和思想》(1976),重新改写了英国小说史,捍卫和传承了英国的文化传统,推动了文学鉴赏的发展。回眸这段难忘的批评史,对于我国的文学批评和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精神生态解读下的劳伦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两极关系理论,虽然在现实操作上有一定的悖反和局限,但它代表着劳伦斯对于人类精神生态超前的探索.以劳伦斯的最后一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范本,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在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后.人的自然本性逐渐消失和萎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化.把劳伦斯的男女两性关系放到生态视界中解读,不仅符合劳伦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一贯主题,更能接近其自然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英国现代作家D·H·劳伦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19世纪、20世纪之交,英国已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在帝国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激化,大工业文明蔓延到英格兰的每个角落,英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精神方面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所有这些都在20世纪英国文学中得到了反映。在劳伦斯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同样可看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缩影。 劳伦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但他却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人生的探索者。他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在文学这块田园里辛勤地耕耘着,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批判社会,探索人生,构筑着一个新世界。 D·H·劳伦斯生在乡村,长在矿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矿工的儿子,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自然之子.劳伦斯从小就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美好的大自然的践踏,对人类自然天性的摧残和扭曲,也饱尝了充满矛盾的不和睦家庭的苦计.因此,热爱美好的大自然,崇尚清纯的大自然,追求和谐完美的男女关系,是作家劳伦斯的天性。正是这一天性促使他拿起笔,歌颂大自然,赞美生命,抨击和鞭挞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劳伦斯象他父亲一样,终生挖掘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有两座艺术高峰:一座是意识流小说,另一座是心理小说,劳伦斯是心理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出生在英格兰北部诺丁汉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庭,一生经历三次婚姻。1930年逝世于威尼斯疗养院。劳伦斯的人生体验随时进入文学作品,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D·H·劳伦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争议的英国小说家。在D·H·劳伦斯的小说中,几乎每部作品中都透露着他对工业文明的揭露和抨击,不仅仅揭露了工业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还指出了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生态危机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试图唤醒世人对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用心去感悟生态与文明,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让世人都要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去看世界,使整个人类与自然界始终保持绿色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