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作文》2007,(12)
作文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常遇的教学难题,而小学生作文最感头疼的是"无材料可写"。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广开"材"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实作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是对作文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  相似文献   

3.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为种种因素羁绊,效益低下,学生作文素质普遍不高。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教学传统思想作怪,教学想当然所以然,学生被动全盘接受,作文成了禁锢于课堂教学之内,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完全成人化、课堂化、格式化、理论化的"怪圈"。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指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知识和经验展开自己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爱上作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实际的作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甚远。因为学生们望"文"色变,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有些教师为了升学、谋分数,误导学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概括出四个字即:趣、真、活、实。下面本人就如何进行小学语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历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跌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生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29):43-44
<正>"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学生普遍怕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这严重妨碍小学语文素养的提高。如何解决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作文成为学生一件感兴趣的事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一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成了小学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直处于不理想状态,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空话连篇、毫无生气。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对当前写作教学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并变得喜欢写作文,爱写作文。  相似文献   

11.
赵俊 《快乐阅读》2011,(22):182-18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下面谈谈本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本色,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力求作文生活化,使作文走进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需要,巧设情境,靠拢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下进行作文,打破作文难题,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思考和善待生活。作文教学应回归本色,回归生活化,回归学生灵性表达,这也是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明 《小学生》2013,(12):19-19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作文教学。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产生较高的效率和兴趣。而新课改倡导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语文、学语文的意识,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使学生更加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现实密切关注,对自己的真实情感能够准确地表达。而如何提高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水平呢?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华 《考试周刊》2012,(41):44-45
小学作文教学,应定位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把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不拘形式、自由写出来,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一本无言的"大书",也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真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上,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及其教学的基础要植根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读"好生活"无言书",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作文摆  相似文献   

16.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应重视作文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作文教学,在第一学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其重点要落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上。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愿望,让孩子乐于表达;要落实段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沈九霞 《成才之路》2014,(33):102-10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性,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具有工具性,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的作文,在试卷当中的分值比例分别是:一二年级占有10分~15分,三至六年级能达到25分~40分,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体验教育渗透在习作教学中,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写作时有内容可写,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9):67-68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的必修课。作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想方设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为之努力的方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首先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掌握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才会写出行文流畅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难点.我从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深感作文教学之艰辛.不少学生提起笔来不知从何说起,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心里有话却表达不出来.为此,我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探讨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注意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