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因此,校园化既是一种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群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这种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协调、约束诸功能相吻合;因此,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文化,通俗理解就是知识、艺术、道德风俗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能力与习惯,即是人的力量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如果离开文化环境,成长无从谈起。校园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品牌推出,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的,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并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与校园人的发展。目前,农村中学中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随处可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  相似文献   

7.
校园环境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制约着师生的活动与学校的发展。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成为决定和影响师生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职教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这就涉及教养问题。职校校园环境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并以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制约着人的活动与发展,与培养“有教养劳动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刘彦飞 《教育》2024,(4):107-109
<正>校园美术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综上所述,美术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校园美术活动,形成学校美育特色,进而优化美术教学,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美育目标。其中,美术作品展是美术作品欣赏、交流的一种方式,在校园内举办美术作品展,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杨健 《辽宁教育》2013,(8):19-20
文化展示的是一种生命的尊严,它追求的是一种朴素而又有生命经历的坚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因此,一所学校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拥有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阜新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二是努力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环境;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网络建设为核心,传播新世纪网络文化观念是信息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校园网络的建成使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管理都有了网络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学形式、方法的变革,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实现了有机整合,为学校的网络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了物质条件。网络…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校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探索新时期中  相似文献   

14.
严卫 《天津教育》2013,(18):24-27
学校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校同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河南郑州市在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确立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基本点的原则,坚持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学校大课间活动、学校校本课程、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社团组织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相结合,破解了中小学体育工作重成绩轻体质、重形式轻内容等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一、校园纪念日文化活动及其特点校园纪念日文化活动是指在较重大的节日期间,由学校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节日为载体,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由学生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校园文化理念、师生的价值观念等。马斯洛的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表现出的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其活动的形式和物质形态,是以师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各种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气候。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课程的目标指向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校园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活动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的形式组织和实施教育的学校活动.活动课程可以使校园活动更加规范、系统,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极大地提升教育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衡水中学积极推进校园活动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健 《教育》2013,(15):29
5月4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面向社会开放校园活动。活动包括中招咨询会、参观校园、校园讲座、短片介绍、学生社团展示、艺术作品展览等内容,以多样形式表现学校的多元、开放、包容精神。图为北大附中天文社成员为来访者演示天文望远镜的操作。  相似文献   

20.
校园环境建设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环境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制约着师生的活动与学校的发展。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成为决定和影响师生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以“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数字化校园1.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我校两年来投资近八百万元,在综合实验楼内装配了高规格的理、化、生实验室,有200余台微机的师生微机房,多媒体数码投影机、多媒体视频演示仪的教室、现代化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