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2、3期刊登的陈修良同志撰写的《刘晓同志领导白区工作的回忆》一文,以当事人的身份提供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有价值材料,特别对了解中共南京地下党更是属于“独家史料”。陈修良同志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期的老同志,在1945年至1949年期间,担任地下的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领导过1947年轰轰烈烈的“五二0”运动。由于陈修良同志在当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她的回忆材料无可置疑地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后世的历史研究者,肯定在很多历史情节上是要以陈修良同志的回忆材料作准的。但因陈老年事已高,事情已年久回远,在这…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3期载有陈修良同志《刘晓同志领导白区工作的回忆(二)》一文,其中有段文字云:  相似文献   

3.
五、整顿党的队伍与作风刘晓同志懂得领导方法主要有二条:一是出主意,二是能用人。他经过数个月的工作,对上海地下党干部的历史面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特别注意混入党的特务、叛徒坏分子、投机动摇分子,他把个别有这样那样问题、情况比较严重的党员调出上海,到游击区考察,有的则坚决开除,切断关系。关于如何管理党员问题,因为条件限制怕出事故,不能由组织部集中管理,而是由各个委员会自己掌握,有事请示省委处理。这个方法,现在叫做“权力下放”,实际上是实行了党的民主。刘晓同志的作风是民主的,他有事必然同大家商议,在理论…  相似文献   

4.
1949年11月,刘晓同志在与国际友人的一次谈话中,回顾并介绍了抗战前夕至解放初期中共上海党组织的情况和斗争历程,原题《略谈上海党的工作》。由于刘晓同志自1937年起就一直是上海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所以他的回忆对上海党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兹予公布,档号D1-195。由张辰选编整理。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使命     
纪希晨 《新闻界》2001,(4):23-23,25
本文是纪希晨《史无前例的年代》一书的序,标题是编者加的。纪希晨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为写本书他花费了十年的心血。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纪希晨同志在“文革”期间有机会目击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粉碎“四人帮”后,他采访了包括叶剑英、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华国锋等在内的许多当事人,又因参加审判“两案”采访,接触了大量的文件档案。纪希晨同志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使命感,真实地记录下那段“史无前例”的岁月。纪希晨同志说得好:“遗忘历史的民族必然丧失前途”。这段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牢牢记取。我们选登这篇序言的目的也在此。  相似文献   

6.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国民党统治下的华北地区领导北方局的工作。刘少奇根据过去自己长期从事白区斗争的经历和一年来在北方局的领导实践,深感党的白区工作问题很多,急需来一个彻底的转变。为此刘少奇决定对党在白区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和反思。他接连在1937年的2月20日、2月25日、2月26日、3月4日给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  相似文献   

7.
“拓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同志1956年6月同吴冷西同志谈话时提出来的,几十年来一直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句警世之言。江泽民同志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重申这一主张,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政治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作为中共襄挺市委机关报的《禁失日报》,这几年坚持按政治家的要求办报,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报纸基本上做到了“市委放心,读者满意,专家认可”。1996年8月上旬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央和各省报总妇辑会议上,《襄樊日报》作为全国地市报的唯一代表应邀参…  相似文献   

8.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4,(12):43-44
近日,荆门市档案局局长关明成同志荣获荆门日报社、荆门市新闻出版局、荆门市新华书店等单位授予的“十佳通讯员”和“十佳藏书户”荣誉称号,这是市有关部门对他长期以来买书、藏书、读书、写书,与书为伴,笔耕不辍精神的高度评价,也是他第二次荣获荆门市“十佳藏书户”称号。几十年来,关明成同志以藏书为乐,已藏书达5000余册,以历史类、旅游类和各类工具书为多。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他作为党的核心领导成员,参与制定和经历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和事件。大革命失败后,他就在白区领导建立了人民的无线电事业,为人民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用“天才加勤奋”来形容一个人成功的经历,对毕福臣来说,他的成长、他的成功,用“勤奋”二字来概括更为确切。 1966年深秋,毕福臣从部队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部。面对复杂的采编业务,知识水平不足,使他在工作中是那样的力不从心。他深刻体会到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得靠真才实学。 几十年来,有两件事令他终生难忘。一件事是30年前他刚到广播电台,正是“文革”风暴席卷之际,社会上批判彭德怀同志,把1958年以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也列为一大罪状横加指责,把“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上纲…  相似文献   

11.
贵州日报于十一月二十八日举行庆祝会,庆祝报纸创刊十周年。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周林同志,省委书记处书记李景膺同志,省委秘书长褚振民同志等,都参加了这个庆祝会。周林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要求新闻战线上的同志们,要看清报纸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报纸办得更好。他鼓励全报社同志在不断前进中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总路线,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高举总路线的红旗前进。贵州日报总编辑陈健吾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肯定了十年来贵州日报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是: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按照党的政  相似文献   

12.
“政治家办报”是毛主席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毛主席对人民日报的宣传工作不满意。为了让人民日报的同志惊醒过来,毛主席十分严厉地批评他们不是政治家办报。甚至不是书生办报,而是死人办报。据吴冷西同志在《忆毛主席》一书中回忆。突出地提出要政治家办报是1957年6月13日。组织上安排他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海英 《出版史料》2005,(3):104-105
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本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原放同志,1923年1月生于江苏扬州,早年于苏北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工作。1959年1月,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后,恢复职务。1980年11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局长,1983年1月至1985年10月任上海市出版局党委书记。离休后,致力于出版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主编《上海出版志》、《中国出版史料》(十卷本),并热情支持在上海筹建出版博物馆的工作。1996年,他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伯乐奖”;2004年被授予中国韬奋出版奖。2005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15.
尚途文 《图书馆杂志》1992,11(4):2-8,47
一上海图书馆1952年成立,至今已整整四十年了, 回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怀念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市长。早在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上海进军途中,他就叮嘱有关同志:“要组织力量,加强对(上海)文物图书的保护,因为上海也是书海。”(见刘晓《“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回忆陈  相似文献   

16.
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他要求,要“把档案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之中,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梅益同志在2003年9月13日永远告别人世,倏忽过去一年了。从1946年6月开始,我就在他的领导下工作,风雨沧桑半个多世纪,往事桩桩、件件,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在危险的环境中并肩战斗的情景,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年来,他那鲜活的形象,经常映现在我的眼前,我总是默默地祝祷:“梅益同志,你走好啊。”  相似文献   

18.
金近同志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而且是一位儿童读物的老编辑。他从1935年在上海一家《儿童日报》报馆做助理编辑开始,几十年来,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倾注了不少心血。如今,拿他自己的话说,已经是“须发花白的老园丁”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登门拜访了这位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园丁”,请他谈谈做好儿童读物编辑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摘自《报人、出版家陈翰伯》一书的《在白区新闻战线上》一文。标题是摘后加的。陈翰伯同志“青春办报,皓首出书”。他是新闻出版界前辈,生前曾任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1936年,他从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供职的第一家报社就是张学良将军办的《西京民报》。西安事变是他到报社后第二个月发生的。1936年12月14日他开始担任《西京民报》总编辑,直至停刊。  相似文献   

20.
商务印书馆自1958年恢复挂牌至今已31年。重新组建的“商务”不再是私营的综合性出版社,而是中央一级的专业出版社。它的出书范围,依中央规定,只限于中外语文辞书和外国古今学术译著两大类图书。 31年来的新“商务”,除去乱糟糟的“文革”10年,实际工作只20年光景。“文革”前的总编辑是陈翰伯同志,他是新“商务”的创业人,开拓者,路子是他走出来的。“文革”后的总编辑是陈原同志,他按中央部署拨乱反正,在恢复中有创新。“二陈”都是编辑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