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孙玮 《出版广角》2016,(1):44-45
如何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向世界,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主题文化,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在三联书店从事国际合作的经历,对学术出版机构如何通过挖掘资源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走出去”路径进行分析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了卓著成效,为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出版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总结出2011年走出去工作的几大趋势,即整体趋好但仍面临挑战,立体化雏形及新兴产业将成重要推手,营销渠道将有突破进展,资本走出去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4.
出版“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文章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现实境遇,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理论基石、先行者、加速器、底层逻辑四个层面提出中国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尚需破解的难题、展望以及思考.  相似文献   

5.
田又萌 《出版广角》2016,(16):61-63
“一带一路”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布局,作为文化产业重镇的出版业,理应被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会在增进沿线国家出版文化认同、拓宽出版产品多边市场及加大国家出版扶持力度上为我国出版产品“走出去”提供机遇。基于此,为提升出版产品的“走出去”水平,我们需在宏观层面加大国家的多方位出版扶持、在中观层面合理分析市场格局、在微观层面发挥出版企业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学类图书出版工作的进步推动着法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但立足于和平崛起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法学类图书的出版工作仍然存在着重复率高、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向外输出不足等问题。通过关注小规模、专业化受众群体,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途径,法学界和新闻出版界可以携手并肩,打造一个在法学类图书出版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新闻出版强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部分,首先需要鼓励内容创新,所出版的精品,可以吸引多国多地域读者阅读;其次出售版权仍然是当前图书出版"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主要购买方是当地的出版社,但由于版权分布较散,很难形成中国概念图书产品线品牌和中国文化品牌。解决问题的方向是鼓励更多中国出版企业输出文化资本,落地建立出版社,开发销售渠道,买受中国文化优秀图书版权,翻译制作适合本地读者的图书产品出版发行;最终路径的实现要靠人,译者、编辑、设计、营销必须使用海外本土专业人员,社长和总编辑可以派出,这样既可掌控选题方向又可使产品本土化,达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9.
六何分析法,既是一种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技法。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过程中,什么样的作品适合"走出去"(what)和如何"走出去"(how)是关键,六合分析法作为一个整体为这两大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是我国数字出版新兴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通过版权出海到内容出海再到生态出海的网络文学出海模式创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体系的构建日趋完善。考虑到出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隐忧,文章提出了内容生产精品化、出海队伍专业化、海外传播体系化以及出海推进协同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哈利·波特”系列诞生后,被翻译成70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并在全球创造了销量超过5亿册的佳绩.从2000年到2017年,“哈利·波特”在中国掀起的魔法热潮持续了17年.“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的成功推广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这些经验,对我们打造自己的世界级儿童文学作品,扩大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剖析“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的出版过程,可以反观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对解决这些问题能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4.
15.
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作为学术出版的主力军,大学出版社应主动适应学术出版转型,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实现有品牌、有实力、有地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出版发展目标。合作出版是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借力方式;数字出版是另外一种极佳的可选择的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16.
出版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而“五力”建设正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工程的目标导向与重要抓手。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力是出版走出去的最高诉求,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则是着眼于出版走出去的内涵建设。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出版;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要着眼于增强出版走出去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出版应力破刻板印象;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出版应重构话语逻辑与叙事策略;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则出版要提升舆论场的控场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6,(8S):4-4
龙新民在人教社、外研社调研时强调,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从试点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出版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任务繁重。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出切合出版社实际的改革模式。他还强调,中央十分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工程,出版社要在这方面发挥优势,作出贡献。当前,要抓住外国人学汉语热这一机遇,努力在教材的科研、编辑、出版特别是版权出口方面有所作为。龙新民还指出,当前,读者对出版物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丁遥 《出版参考》2017,(11):32-34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新闻出版业实施外向型出版战略,通过输出优秀的出版产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标准作为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的发布更加成为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推手.本文对标准外文版的编译出版“走出去”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旨在为编译出版高质量的外文版译本提供帮助,从而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