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歌棒记载了苗族的婚俗,歌棒以木为质,形态方圆不限,所刻文字符号以横、竖、叉、框为主要特征,是一些象形符号;歌棒的音乐形态以盘歌的形式唱述,它的旋律单一,曲调为单乐句结构,演唱时可做任意的变化重复;歌棒的内涵和符号都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描述音乐美的一般意义、音乐美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些关系;论述音乐实践中如何处理对待音乐美、审视音乐美。就音乐审美的过程、音乐实践的过程对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对人的心理影响、促进社会等,以及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奥娜 《美育学刊》2020,11(2):102-107
阿多诺其人一生都在音乐和哲学之间徘徊往返,这不仅体现在其思想逻辑里,更显现在其著作中,然而相较于阿多诺的哲学思想研究,对其音乐理论研究却是少数。从《启蒙辩证法》的文本入手,深入挖掘“启蒙”的内涵,明确“启蒙辩证法”自身的逻辑线条以及其中的启蒙精神与批判逻辑在《新音乐的哲学》中的自觉贯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阿多诺的哲学、美学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初中音乐教学,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到全面提高我们初中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这个提高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等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课例,重点探讨以音乐为本的和识与技能教学。从《七子之歌》谈起“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七子之歌》这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单元教学目标是: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聆听四首音乐作品,用歌声,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爱国之情;说出音乐表现方法,判断音乐表现手段。有的老师在上此…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变革是一个复杂过程,而不是简单事件,不是按计划———实施这一线性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的。音乐课程变革是一个非线性的发展过程。音乐课程变革还是一个多主体的互动过程。在众多主体参与下的音乐课程变革不是某一方面或少数几方面主宰下的变革,而是一个多主体参与互动过程。由于参与音乐课程变革的诸多方面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丰富性,使得音乐课程变革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因此,音乐课程变革又是一个动态生成和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学音乐教师具有“传授技艺,解惑授道”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除具备规范的演唱演奏技巧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理论与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多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紧密相联,相互结合组织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运用到教学中去,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音乐分析是人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以及进行音乐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我们理性地深入音乐作品内涵的金钥匙。无论从音乐作品的结构、乐谱、听觉、音乐风格,还是音乐比较及音乐体裁诸方面,都可以体现出音乐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转变音乐教学思维方式,认真审视音乐教学改革的转型,将音乐教学理念与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融合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思维中,对于我国音乐教学改革步入合理化、科学化的轨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音乐学界最大的争论话题仍是“中西方音乐关系问题”,而其中心论点又归属到“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得失”的争论上,一种观点是肯定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另一种观点是中国应如何完整保留其本土音乐文化;就此话题,表述自己对中国音乐一百年来的发展的看法,并展望21世纪中国音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庙会”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集佛事、娱乐和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宗教节庆活动。庙会音乐包含了佛教音乐、民俗传统戏剧和音乐等丰富内容,均是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的广泛传播,梵呗和佛曲逐渐兴盛,寺院客观上成为了容纳、保存、培养、传播音乐的场所。每年定期举办的九华山庙会,大量优秀的佛教音乐汇聚于此,地方民俗传统戏剧和音乐也集中进行文艺献演。本文对于九华山庙会进行概述,通过对庙会进行田野调查,对庙会音乐进行梳理探析,总结庙会音乐特点,对九华山庙会音乐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当今世界广为流传,其“原本性”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被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中.这种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对舞蹈教学也有着非常好的借鉴价值,它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舞蹈的感悟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我们思考与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以及重新审视舞蹈教育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不仅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 用。审美原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由此对音乐的审美教育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音乐的美,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问 题,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来对我校除高三外的各年级学生就音乐这个学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关键。音乐教育属于“五育”中的美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项,但往往也是被学生忽视的一个角落。我们在这次问卷调查中一共汇集了10个问题,下面就对“喜欢哪种类型的音乐?”和“对哪种音乐形式感兴趣”这两个问题来讨论一下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与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音乐艺术方面不但有着高深的修养,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白居易的音乐才能非常广泛,不仅擅长抚琴,还能弹筝、唱歌。在他蓄养的家庭乐班里,他本人既是教练,又兼任指挥,可算是一个音乐全才。他总结出的音乐理论和美学观点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创作的音乐文学光彩夺目,千古流传,为世人所赞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远古夏商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的音乐与生活、乐器、音乐形式、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短长与优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地审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取长补短,相互融通和借鉴,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一、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大致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大功能艺术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往往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一个时代和民族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以及鲜明多样的性格特征,从而扩大欣赏者的生活视野。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当听到欢快的笛声时,听众的脑海中即刻就会浮现出绿叶如茵,江山如画的一幅江南山野图,同时也体验到牧童的快乐心情。其实,人们正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在自己的想象中"画出"音乐形象,产生相应的视觉效果,从而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文化素质、独特的艺术修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造性的表演方法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是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需要音乐表演专业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特色的职业教学方法。要建立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训基地,让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到演艺公司去,成为节目创作和表演节目过程中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后复辟与反复辟较量的特定历史时期。他们的音乐充满着梦想与激情,浪漫主义音乐努力刻画着人物的性格品质,赋予一切事物以独特性与情感性。然而浪漫主义的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又诱发了悲观主义情绪的泛滥,因此愤世嫉俗、逃避现实的残酷。因此,极端的心理也是浪漫主义者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类建立自由、和谐、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作为情感的符号,音乐以其特殊的语言和特有的魅力,丰富人的感觉,培养人的审美敏感,塑造人的高雅气质,传达着人们的心绪、思索与激情。李岚清同志以其独特的方式说音乐、论音乐,以理论的形式丰富了音乐的内涵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