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和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把生活融入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汲取生活教育理论中丰富的营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深入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笔者认为一要"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即语文讲读要"生活化",语文训练要"生活化",语文教育要"生活化"。二要"给生活以教育",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即日常生活"语文化",校园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处处充满"美"的教学。那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呢?重要的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研究和探索,让他们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收集大量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处理,从而真正去感受美:一、"探究"中感受"内容美",二、"探究"中体验"意境美",三、"探究"中领悟"思想美"。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进一步说明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框架,让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这一良性方向发展,让学生跳出"为考试而学习"的怪圈,立足于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完善的思维训练,形成大"语文"概念,把教书与育人视为缺一不可的神圣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真正有能力的人。同时结合个人从教经验,浅谈如何将语文教学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其小学语文教学这一过程中让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让我感受到很多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我们知道新课改其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让人深思的,如"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其次伴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师生的课题研究中,从而构建教育的互动系统,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促进体系,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状态,因此笔者有如下感受,现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些课堂的细微之处,提问要问到关键处,有用处,问到学生心里去,要问得有水平,更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产生内心独特感受,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素养.这个环节还要注意对遣词造句、语感的训练,适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相似文献   

8.
改变语文课堂教师"一言堂"的现状,抓住"读"这一根本.摆正"讲"与"读"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多种"读法",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感受文章.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读中走近作者,在读中走进作品,在读中感受生活,在读中收获成绩!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应具有语文味,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受到熏陶,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何来呢?一是教师从自身入手,爱教育,爱语文,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专业素养,以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二是巧用多媒体,注重诵读,亲自示范,品味文本,以突出语文味;三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从而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上师生心与心交流,文与文碰撞,让语文味溢满课堂。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1.
也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孝成 《科教文汇》2009,(14):119-119
语文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做到这样几点:观察发现生活中潜藏的美、在文学作品中领略感受美、在作文训练中创造表达美。  相似文献   

12.
习作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自主习作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生命之根,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承载着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主体部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以及他人的一种真切、独特感受。因此,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对孩子们引入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最主要的还可以让孩子们的在快乐的课堂中来进行真实的写作。对此,文章浅析了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刘贤週 《知识窗》2013,(8):64-64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就有多丰富。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悟生命.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它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与能力都能够带来很大的作用。然而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发现很多教师都是过分关注于课程要求、进度,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从而忽略了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意义,真正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参与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探究,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经验,下面,我将简要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让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悟去得.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训练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形式随意、目的不明、指导机械等问题,课堂朗读不应只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是一种理解,一种体验,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语言,从而获得思想的顿悟,情感的熏陶、语感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地进行朗读训练,朗读的目的应明确,朗读的指导要到位,朗读的技巧要灵活,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应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掘主题,从学科融合中寻找主题,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提炼主题,引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超越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幸福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吴雪萍 《科教文汇》2009,(18):104-104,139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应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掘主题,从学科融合中寻找主题,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提炼主题,引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超越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幸福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余万秀 《科教文汇》2007,(3X):61-6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其小学语文教学这一过程中让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让我感受到很多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我们知道新课改其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让人深思的,如“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其次伴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师生的课题研究中,从而构建教育的互动系统,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促进体系,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状态,因此笔者有如下感受,现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