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涛是我国当代文坛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其散文集有《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等。周涛从诗人走向散文家,真正寻找到了抒发描写自我生命感悟的表现方式。周涛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蕴含独特的审美理念,本文针对周涛散文的审美意蕴展开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以其短小精悍、浮想联翩、情思缠绵、语言凝炼而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因此,散文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散文“美”的特点,运用巧引、美读,设置情境,唤起联想、想象等手段,引发学生领会蕴涵于其中的哲理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感情上得到升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溢彩流光的现代文学散文,例如《春》、《背影》、《听潮》、《茶花赋》、《济南的冬天》、《小桔灯》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3.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黎明 《学语文》2022,(4):81-83
统编版初高中教材上的经典散文《春》《雨的四季》《桃花源记》《荷塘月色》等篇目,历来被许多研究者称为“诗性散文”。但教材、教参在提到散文“诗性”特点时,表述一般都比较零散和随意,缺乏系统的总结与阐述,因而为了深入理解和高度把握诗性散文,有必要对其特点作进一步分析和归纳,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诗性散文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言情小说,被誉为“哀情巨子”;同时创办并编辑多份通俗文学的重要刊物,有《礼拜六》《紫罗兰》《乐观》等;担任过《申报》等著名报纸的副刊编辑,在报界享有声誉。解放后周瘦鹃回到故乡苏州,一边栽植盆景花卉,一边从事散文创作,二者都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通过解读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和《紫兰花片》两本通俗文学刊物及以《拈花集》为代表的花木散文创作,可以看出周瘦鹃具有闲适清雅的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中,上海学者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相继出版,成为文化圈内外瞩目的焦点。独特的游记体使得它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文本存在,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余秋雨超越时空的文化精神追求、超越传统的自由反思意识。使他的文化散文在关照和审视中华民族文明碎片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超越意蕴,不断凸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气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我国古代极其伟大的一部哲学著作 ,同时也是一部极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文章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庄子散文艺术的审美构成及其核心 ,同时也指出了它作为文学著作和美学著作所存在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8.
学界历来认为张九龄散文大多是文学性不强的公文,所以占《曲江集》四分之三的张九龄散文研究非常薄弱。但笔者认为,张九龄的各类散文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就体制方面考察,其文章顺应时代文风,把散文引入骈文,使其文章含有散文的精神气势,具有骈散相间、典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大大加速了了唐代开元年间文章骈散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  相似文献   

10.
台湾文坛散文批评滞后,60年代余光中的《剪掉散文的辫子》打破沉闷空气,成为散文改革的宣言书,倡导现代散文的新范本: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提倡以“感性”与“知性”相济做为散文审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散文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如何再现散文的美学效果是译者的一大挑战。基于翻译美学理论,本文分析了散文《白马湖之冬》的译文如何在语音、词汇、句段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文化散文的代表,通过将作品本身与市场结合起来分析,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其文学价值和市场价值,对当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和畅销书市场审美品位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彬  张智勇 《考试周刊》2012,(15):29-30
作者以《托起草原》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指出散文教学要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郭鑫 《海外英语》2015,(2):30-31
《英语散文选读》课程是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知识选修课,但往往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本文指出英语散文学习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就现阶段英语散文课程教学中内容和教法存在问题提出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散文选读》课程是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知识选修课,但往往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本文指出英语散文学习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就现阶段英语散文课程教学中内容和教法存在问题提出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文本的一种重要体裁,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成为考量审美散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林同兵的《猫》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由此归纳总结了审美散文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即言语内容层面:“事”与“情”;言语形式层面:“文类”或“文体”;言语智慧层面:叙事抒情的篇性;言语生命层面:趣味、人格与创造。审美散文教学只有触及这些层面的内容,才能实现教学价值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散文。《散步》写家庭生活没有铺开来写,只选了“散步”这生活一角。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也没有铺开来写,只选了几个细节。但读后却使人超脱、愉悦,感觉其情融融,其美多多。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审美”,是指受众在鉴赏包括散文在内的一切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系列审美体验活动——审美认知、审美感悟、情感共鸣等。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等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文中所绘之景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颇具诗情画意般的审美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作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丰富情感等还是熏陶美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睛感体验的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资源。下面,我们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谈谈教学时采用多种鉴赏手法引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庄子》既是一部涵义深邃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自郭象禅解《庄子》以来,人们就为它谜一样的哲理所吸引——为它的虚无的本体论,为它的相对的认识论,为它的循环的宇宙观。同时,人们又为它的美所陶醉。尽管它的审美特征近几十年才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先师们已经发现了这种并非哲理所能囊括的特色。人们赞美它的汪洋恣肆,也正足一种审美感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