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尴尬的父母     
当今的孩子确实是“人精” ,你看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我想 ,如果说年轻的父母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几岁便能烂熟游戏机玩残电脑仍然喜忧参半的话 ;那么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孩子 10岁便开始春心萌动悄悄“恋爱”并开始嫌弃自己时 ,一定是坐立不安、如临大敌的了。可怜的父母们这时才发现自己精心培育的“希望”竟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在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里 ,父母们当然不想使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父母们的良好愿望 ,于是教他们说外语 ,用遥控器 ,玩电脑 ,…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上一节“发现朋友有缺点.该怎么办”的五年级口语交际课。当我让孩子们用一种事物来形容朋友时.孩子们的灵感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朋友像一把伞,当你在风吹雨打,感到无助时,是它给你遮风挡雨。”有的孩子画了一面镜子,说:“朋友就像镜子一样,让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警惕着自己。”有的孩子说:“朋友就像一瓶酒,越陈越香醇,越陈越珍贵。”……看到孩子们智慧火光的闪烁,我立刻顺水推舟,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要是发现朋友有缺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把“老师”说成“老希”,“葡萄干”说成“帕塌干”……3岁半男孩童童说出的话,别人怎么也听不懂。童童的妈妈带孩子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才知道孩子是由于学习外语过早,导致出现了“大舌头”现象。孩子学外语不是越早越好吗,怎么会因此变成“大舌头”呢?  相似文献   

4.
为了“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让不到l岁的孩子开始认字,两岁的孩子背唐诗,3岁的孩子学外语,4岁的孩子学钢琴……不顾孩子年龄待征和能力发展水平,任意实施超前智力开发,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起跑”。这样,就使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十字架”,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没有正式开始就提前结束了。这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也打乱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5.
一家之言     
创造需要宽松的氛围 某小学三年级上“蚯蚓课”。老师拿一盒活蚯蚓分发给学生,蚯蚓到处乱爬,于是学生满教室抓蚯蚓,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蚯蚓并组织讨论。 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能爬。” 老师说:“好。” 一个孩子说:“那不是爬,是蠕动。” 老师说:“你说得更好。” 一个孩子说:“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 老师说:“你观察的很细致。” 一个孩子说;“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 老师说:“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一个孩子说:“我拴一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6.
快乐广场     
我的眼里只有你(外三则)倪学勤四川男孩波波于日老爱在女孩窗前面前高唱“我的眼里只有你”。一日,他又对着前首陶醉地唱道:“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只有你让我无法忘记。”还学着广告词口白了一句:“看来看去,我的眼里只有你!”眼看苗苗怒目圆瞪,作摩拳擦掌状,波波连忙改口──“娃哈哈纯净水!”学好外语的重要外语老师让调皮捣蛋的男生说出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于是男生在教室黑板上即兴画了一幅画:一只狗对着一只猎打招呼:WANGWANG!猫似乎不解其意,掉头就跑。男生在画的右下角小注──瞧!学好外语的重要。父老乡亲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6,(3X):6-6
1 向孩子表明爱心 要经常向孩子表示你很爱他,这样可以使孩子自信地成长,并让他们感到安全,要避免指责性的语言,不要对他们说“你真累人”“我真拿你没办法”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10.
用金钱、糖果、出去玩来笼络孩子,教孩子用不正当的手段行事,会使他们了解到你会妥协,从而他会学会开始说:“如果我……,你会给我什么?”有时候笼络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马上就会看到结果,并且这比用纪律约束不让他们做某种事容易得多。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你的话会失去作用,你所说的话会变得没有力度。贿赂的另一面是威胁:“不这样做,你会遗憾的。”用贿赂和威胁,孩子将会让你向他们妥协。所以,不要这样做,而应给他们一定的强制性的任务和规则,然后只要不遵守规则,就要坚持后果自负。当然,激励孩子最好的办法是表扬…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看到听到他要再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他们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  相似文献   

12.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5,(33):62-62
所有的父母都梦想着有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会对别人说“你好”“谢谢”和“再见”!而你却发现,有时很难让自己的孩子说出这几句礼貌用语。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什么用啊?”“给你吃了那么多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15.
西子姐姐     
妈妈干扰我做作业每次我放学回家开始做作业,妈妈也就开始唠叨了,一会儿说:“笔拿高一点,头抬起来。”一会儿又说:“好好读书,长大一定要有出息。”……没完没了。如果我顶嘴,我们俩就要吵起来。西子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浙江桐乡刘晓晓首先你要理解妈妈,她是为了你好,她想尽她做母亲的职责,但妈妈的教育方法可能不是太好。一个尽职又懂教育方法的妈妈常常会这样做:孩子放学回家,妈妈先关切地询问在学校里的基本情况,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沟通,并让孩子喝点水、吃些点心。完了,妈妈会让孩子专心去做作业,她做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沙晓付 《贵州教育》2010,(10):21-2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这位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周毅 《家教指南》2007,(4):60-61
据说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在育子方面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孩子看动物纪录片,一边欣赏一边和他们聊天,之后还不忘说上一句“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相似文献   

18.
一天午睡时,我和往常一样,督促孩子们赶紧进寝室脱衣服休息。当来到琦琦床前时,我发现他比往日动作快,已经在脱衣服了,我就笑眯眯地边用手拍了拍他的小脸蛋边说:“琦琦今天真乖,好样的。”没等我说完,琦琦就口齿不清地说:“说我乖,还打我。”听到他的话,我心里很生气,就问他:“你说老师打你,那你脸上疼不疼?”他说:“有一点点疼。”我说:“那好,以后老师再也不碰你了。”说完,我气呼呼地离开了他的床边。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觉得自己很委屈。我平常喜欢亲亲、拍拍孩子的小脸蛋,逗着他们玩的举动,竟让一个孩子误以为不…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维护“爸爸”的形象有些当妈妈的喜欢对孩子说:“等爸爸回来收拾你!”“让爸爸回来打你一顿!”“我可以答应你,可你爸爸不同意!”“我悄悄给你,不要让爸爸晓得了”等等。经常这样对孩子讲,无形中使爸爸成了孩子眼中的“恶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老是让孩子怕爸爸,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偏激情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他似乎在告诫我们:只有用心与孩子沟通,才能得到真心的回报。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古语也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因为我们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让孩子走近你、喜欢你、信任你,而喜欢听你的课,并认真配合你,我们就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呵护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