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2.
100分泡汤了     
老师开始发作业本了,我那得意劲儿就甭提了,我肯定是100分!昨晚作业做完后,我特意让当老师的叔叔帮我检查过。老师刚发下作业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它。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心中早已向住的100分泡汤了!望着作业本上的一个个“红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哪来那么多“红灯”?大概是老师批改错了吧?我连忙去找老师“算账”。老师建议我把带有“红灯”的题目细细地看看,重新做一遍。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原来都是我的错!当我将自己独立订正后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时,老师连一个“红灯”也没有送给我。手捧作业本,我思绪万千。原来,…  相似文献   

3.
课余,在报上看到一幅漫画——一个学生将一张试卷交给老师,老师看后问道:“家长盖的章呢?”学生痛苦地转过头,指着脸上的五个手指印说:“在这。”老师惊愕了,试卷从手中滑落。我也不禁哑然,仿佛画上画的老师就是我。那是前几年,我刚当班主任,当得知让家长在试卷或作业本上签名盖章,对管束学生很有“威  相似文献   

4.
学生甲:买作业本,谁不会?老师:是呀,谁都能买到作业本,可你真的“会”买吗?学生乙:怎么不会呢?李老师,你且听我们说一说吧。李小康说:中午放学后,组长把英语作业本发了下来,我发现作业本已经用完了。回到家里吃过午饭,我便对妈妈说:“妈妈,给五毛钱,我要买英语作业本。”妈妈问了声:“是真的吗?”便把钱给了我。我拿着5毛钱,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商店,把钱递进去买了一个英语作业本。我拿着英语作业本,回到教室里开始写起作业来。李老师说:没有想过要挑选作业本,更没有留心买作业本的过程,这算是“会”买作业本吗?杨慧宇说:数学作业本写完了,我…  相似文献   

5.
向儿童学习     
记得一位老师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写道:“向儿童学习。”我当时很是不解,而且颇不以为然,问老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寓意,老师神秘地笑了笑说:“以后在教学实践中你会慢慢体会其中的奥秘的。”时隔两年,在教学第一线,我一直思考着老师留给我的这句话,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几天前发生在我与孩子之间的一件事,终于让我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不久前,我园准备选送一批幼儿画参加省绘画比赛,因此,我集中精力对幼儿进行指导,小朋友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绘画活动,有的画“夺金牌”,有的画“2008———北京”,有的画“春天”。在我…  相似文献   

6.
一次到二年级听课,课上老师让学生用“已经”造句。学生有的说:“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有的说:“小红已经上学了。”课后翻开学生语文作业本,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之类虚拟的人名。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难道我们的身边就没有发生过“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连人名都要捏造呢?  相似文献   

7.
一块小黑板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间有早有晚,晚到的小朋友总要问:“老师,今天我们练习什么呀?”我只好一个一个地去回答他们,也顾不上指导孩子们活动了。一天下午,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怎么样让每个小朋友不用问老师,就能知道早上锻炼什么内容?有的小朋友说:“早上老师告诉我,我再告诉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说:“我们下午就想好明天干什么。”黄迪说:“把活动画在黑板上,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我一听赶紧说:“这个主意好。教师找一块小黑板,如果明天要拍球,我就画一个娃娃拍球,再写上数字,就表示练习几次。练好后再选别的活动。”全班小朋友都拍手赞成。第二天早上,他们一来都跑到小黑板面前看看,然后认真地锻炼去了。小小黑板“解放”了我,使得我有时间专心观察指导孩子们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8.
一次到二年级听课,课上老师让学生用“已经”造句。学生有的说:“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有的说:小红已经上学了。”课后翻开学生语文作业本,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之类虚拟的人名。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难道我们的身边就没有发生过“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扭腰的豆芽     
“啪哒”,老师点击了鼠标,“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几个字便应声出现在屏幕上,“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一声叹息。这是老师在教我们体验作文,居然要用左手写出这几个字,我连用右手都不娴熟,还用左手……这不是比登天还难吗?“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动起手来,我环视四周,有的同学正在作业本上一笔一划地雕刻;有的紧锁眉头,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大笔一挥,颇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势,不过,那也是在练“甲骨文”吧。好,我也开始动手!拿起笔,平时在右手上温顺地听我摆布的钢笔这时却不听使唤,轻飘飘的,没有一点重心,手也不住地发…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都买过作业本,那么,在你的日记或作文中,你写过这件事吗?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一次作文课,李老师让他的学生把买作业本的过程写下来。下面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样“买”作业本的吧!中午放学后,组长把英语作业本发了下来,我发现作业本已经用完了。回到家里吃过午饭,我便对妈妈说:“您给五毛钱,我要买英语作业本。”妈妈问了声:“是真的吗?”便把钱给了我。我拿着五毛钱,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商店,把钱递进去买了一本英语作业本。我拿着英语作业本,回到教室里开始写作业。(李小康《买英语作业本》)数学作业本写完了,我飞快地跑到商店,递上五毛钱…  相似文献   

11.
一天数学课,我讲完课准备让学生做作业时,打乱了发作业本的常规,把作业本的面朝下,随意发给学生。这时,有的学生在下而小声嘀咕:“这本不是我的。”有的便大声说:“老师,本发错了!”我清了一下嗓子:“同学们别急,今天的数学作业请大家做在拿到的作业本上。”大家便“啊”的一声!“老师今天怎么搞的?”我发现大家有疑问,就接着说:“请你们看看别人作业写的字、做的步骤、排的格式如何?好的就向其学习,不好的请你给其做个样子。总之,在别人的作业本上做一次你最满意、最理想的作业,好不  相似文献   

12.
去年安徽省中考“课改”区的一篇作文,引起了阅卷老师的争议,初评12分,最后改评46分,相差30多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篇考场作文呢?请看:[文题(]5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的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公开课,老师教授《一朵云》。小组读文之后,老师让孩子们向云提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有意义。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是一团团的呢?”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老飘来飘去的呀?”这时,一个小女孩问“:可怜的云,你是因为寂寞经常流眼泪吗?”这孩子的语言多么有诗意,多么有想像力!我不禁暗自赞叹。此后,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评议,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读了《一朵云》这首儿歌,我们都知道云就是水变的,雨是许多云堆积在一起形成的。怎么可能是眼泪呢?这个问题好像没什么意义!”老师微笑示意男孩坐下,显然很满意他的发言!我的心里却很不平静:把雨比作云的眼泪是多么生动的比喻,老师怎么也会赞同“没意义”呢?第二天我在自己的班级教授《一朵云》。我把这个问题展示在孩子面前“:我曾经听过一个同学问云‘可怜的云,你们是因为寂寞经常流泪吗?’孩子们,如果你是云,会怎么回答呢?”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我是太寂寞了。大江大河的水资源都在枯竭,更别说山涧溪流,我的伙伴越来越少,我当然寂寞,我当然哭泣!”“不单单是这样,世界上的绿化带也在逐年锐减。在漫漫黄沙的上空,我的伙伴更是少得可怜,我都欲哭无泪了!”“我不但为‘自己伤心’,我也为禾苗伤心...  相似文献   

14.
贾怡 《师道》2010,(1):41-41
学校高校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台下的老师忍不住一阵大笑,呵呵,我也是。 教数学的高老师让她的学生在作业本上作关于“三角形”的一个草图,有一位孩子的作品非常有意思:他首先画了一个三角形,再在三角形的底部上画了三根草,所谓的“草”图就是如此诠释且诞生来的。  相似文献   

15.
快乐的游戏     
今天的晚自习,郑老师带领我们玩了有趣的“画嘴巴”游戏。只见郑老师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画了一个圆,之后又在圆里画了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三角鼻和“3”字形耳朵,完了又添了几根头发。一画完,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娃娃是不是没画完呀,嘴呢?”有的说:“咱们不会要给它画嘴吧?”谁也不知道郑  相似文献   

16.
上小班美术课常有幼儿喊“我不会画”。尽管我忙前忙后巡回指导,但还是常常顾不过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采取了分解作业的方法,就是将作业内容有步骤地分解开,然后用游戏或故事等形式富有情趣地把每一步串起来,让全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一步一步进行作业。如教绘画《小鸡》这节课,具体作业步骤是这样的:一、画鸡1.“一只小皮球跳进了小朋友的本子里。”让幼儿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圆。2.“皮球要小朋友把它变成小鸡,大家  相似文献   

17.
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枣庄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质课评选活动,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授课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禁连声赞叹.尤其是孙景权老师讲述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到课堂是快乐的、轻松的,也是成功的. 一、导入新颖,故事激趣 教师讲述数学小笑话《乘法分配律》引入新课.一个学生的作业本在“姓名”栏里写着:木(1+2+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是我的.”老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这样写呢?”“老师,您不是说要学以致用吗?”“嗯,是呀……那你这是用的什么?”“乘法分配律.”老师恍然大悟.在这个环节,孙老师通过数学小笑话引入新课——乘法分配律,对初步预习过的学生来说一定会哈哈大笑,对没预习过的学生也会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刚出示课题,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吴老师,我想问一下,蜜蜂真的会引路吗?”这一问,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因为我预先设计的是先教学课题中的“蜜”、“蜂”两个生字,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没想到这小家伙先行一步了。我灵机一动,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问题,并兴奋地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把老师的提问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蜜蜂会引路的,有的说蜜蜂不会引路,各抒己见。我示意大家停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认…  相似文献   

19.
左手·右手     
每当老师提问,她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然而每次老师让她回答,她都沉默地站在那儿,低着头,自始至终。老师困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类似的情形接连上演着。终于,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提问时,你很积极。可为何每次让你回答,你都沉默不语呢?”她不说话,低着头。“老师提的问,你都会吗?”她仍然低着头,仍然不说话。“你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帮助吗?”依然低着头,依然不说话。老师也沉默了。她在等待。终于,她说话了,轻轻地,怯怯地:“我刚刚转学过来,我想让老师和同学注意我。所以您每次提问,我都举手……”“那些问题,有的我知道如何解答,有的…  相似文献   

20.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姓名是:木(1 2 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