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兴海 《武当》2012,(4):25-26
武当顾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顾殿一道长传至河北邯郸,至今已流传了三百多年。期间,该拳未作一丝一毫的改动和删减,完全保留了其初创时的风貌。如能揭示出该拳初创时在套路编排、拳式命名、动作招式等方面所遵循的规律,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顾式太极拳,也就能更好的继承和传播顾式太极拳。笔者师从顾式太极拳第九代掌门人刘登信先生习练顾式太极拳多年,在师傅指导下,试着对顾式太极拳的拳式名称、拳式动作及拳式衔接、套路编排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以期对广大顾式太极拳习练者有些许的启迪和帮助,更好地促进顾式太极拳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龚编辑信箱     
一、来函回复读者发来E-mail请贵刊刊登一下红拳典型套路和红拳的十大盘功法。龚编辑答:上期本刊介绍了红拳的典型招法,下期我们会约请红拳名家介绍红拳的相关套路和功法。请您关注。江西省太极拳协会王慧钦(会员号000620)发来E-mail我有几个要求:1、希望能将2008年奥运会太极拳比赛冠军的套路制成DVD卖给我们;2、2008年奥运会武术(太极拳)比赛的时间及转播的电视台,这些信息能否在《中华武术》杂志上刊登;3、崔仲三老师编的太极操出了光盘吗?在哪儿能买到?  相似文献   

3.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志恩 《武当》2003,(11):15-16
王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末民初,为王其和先生在习练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收杨式太极拳长处,所创编的一套新型拳式。 王其和,字春山,人称老春先生,河北省任县环水村(旧称塔台)人,生于清朝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3月),卒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1932年8月)。一生嗜  相似文献   

5.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6.
《精武》2005,(11):50-50
后慕杨禹廷先生德艺,又入杨先生门墙。上世纪40年代初,李经梧先生带艺拜师,再拜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发科为师,习陈式太极拳械及推手,精研缠丝劲。至50年代,原国家体委提倡太极拳运动,李经梧积极参与普及推广太极拳,又学得杨式太极拳式及其劲路。后与友人交流又研习了孙式太极拳功法。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7,(1):35-35
孙禄堂(1860-1930年)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拳,精通易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书。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美名。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氏太极拳。  相似文献   

8.
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车星辰 《武当》2003,(2):27-27
读完瞿世镜先生《武林》2001年7-10期连载的《杨门弟子素描》一文后,令我感慨万千,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难得《武林》及瞿世镜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鲜为人知、回味无穷的杨式太极内幕。同时,困扰我多年的一个疑问——现行杨式太极为何都是柔软体操?也终被解开。原来,我们所见到的现行杨式太极拳架,几乎都是由顾留馨一手扶植的,由只懂外形拳架的某些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传播的。他们将  相似文献   

10.
太极圆转长寿功法系由我国著名武术家、武当拳学专家沙国政老师传授。1984年,我在河南省武术馆学习陈式太极拳时,有幸得遇沙老师,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散手炮和太极圆转长寿功法,该功集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通过肢体的节节拧转,使全身各部位得到与日常活动方式不同的整体锻炼。这种拧旋扭转,开合吞吐,丹田内转,能使全身穴位在压挤和松舒的交替作用下得到刺激,通筋活络,有助于内气归聚丹田和流注肢体末梢,有融通内气与外气的锻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玉杰 《精武》2007,(9):F0002-F0002,I0001,I0002,64,65
自"悟拳"在《精武》发表后(2005年第10期),在读者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是如何以"悟拳"的内养功法,达到祛病强身,在养生的同时,又生出搏击自卫的能力,筑基功是必经之路。拳经曰:"要把骨髓洗,先从桩功起"武功的筑基功是以桩功为主,以桩功增强内气内力,从而达到精满气足、体质改变。悟拳的筑基功,是以"六球五行庄"和"九龙盘"为主要的筑基功法。  相似文献   

12.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13.
王荣泽 《中华武术》2006,(11):55-56
太极拳功夫由太极拳套路和对抗性练习两部分组成。太极拳套路对技击的贡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4,(8):13-16
本刊曾分别刊发了《张祖意合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张祖意合太极拳述真》等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张祖意合太极拳源流、功理特点等,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应广大读者热切要求,现隆重推出张祖意合太极拳功法系列。  相似文献   

15.
程元江 《精武》2007,(7):13-13
在武术之乡菏泽地区广为传练的少林洪拳功法中,有一种刚猛硬狠的拳功——洪门硬刚拳。习练洪门硬刚拳能使双手力大无比,筋骨强健,出拳虎虎生风,用于实战搏杀凶猛霸道,威力十足。洪门硬刚拳练法简单、实用,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玄奇,现将其功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段陟 《中华武术》2003,(8):26-27
我们是河北省邯郸市武式太极拳爱好者,曾得到当代中国武式太极拳第五代重要代表人物乔松茂先生的指授,受益匪浅,对武式太极拳的源流、技法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从朋友处得知某地方武术刊物2003年5月刊登了一篇林子清先生所写的《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的文章,我们看后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这与我们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今就该文(以下简称“林文”)所述,我们根据掌握的资料,对部分观点进行质疑,以下分述之,敬请广大武术界同仁不吝指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采用了典型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从字门拳与太极拳的文化渊源、技击、拳理、功法等系列的差异性分析,探寻两者的特殊性与相似性。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字门拳动作更小巧紧凑,手法穿插走圆,整体练习快慢相间,招式上比太极拳更具变化性。在技击上,太极拳强调螺旋劲和挥鞭劲,字门拳强调吞、吐劲,字门拳偏向于勇猛进攻,以攻为守,动作短而毒。而太极拳偏向于以守为攻,虚实相生,防守中暗藏杀机。功法养生上太极拳更注重丹田为核心循经络而运行全身,达到周身上下合为一体。而字门拳也强调养气炼丹,调节周身血液循环,但在筋骨、经络的内在修炼上未及太极拳系统全面。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我在《武当》杂志上对张祖意合太极拳的基本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受到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很多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话要求我详细介绍本门太极拳的练法。今仅就其中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一解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舒佑辉 《武当》2006,(4):11-12
人体经络学说,是中国特有的发明,也被公认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千百年来,经络学说早已渗透于古老的太极拳中。传统太极拳每一式的完成,都是意气循行于经络, 每一式都有特定的守窍(穴位),并与人的五脏六腑相通,故能起到气血通畅,阴阳和谐,祛病延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建国 《武当》2010,(8):18-18
武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分别始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桩功更源于之前,之后便义有刀枪剑杆及推手等十多种套路传承至今,各有其功能所应用。现将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所传三种徒手套路功法与桩功的关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