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我们看到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触摸到科技的神奇美丽。接触自然科学,我们深感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精神的伟大;抚摸社会科学,我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品读天文科学,我们沉醉在“神六”的飞天壮举之中……正因为这些,使得一种新颖前瞻的作文题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科技·科幻”类作文试题。它要求同学们紧扣时代的脉搏,走近科学,关注科技跟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用科学眼光来看待不断发展的世界。【权威预测】1“.E话”时尚[创新点拨]信息时代,网络沟通,其乐无穷。“E话通”以极其强大的功能,迷你无极限。同学们可以听…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因而,我校制定了“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通过加强和改进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创新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科技教育指导思想,围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在学生中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1.建立科…  相似文献   

3.
最近两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地质夏令营、水利电力夏令营,气象夏令营和电子夏令营。由于这些夏令营都是科技活动性质的,所以我们称这些活动叫“科技夏令营”。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鼓励他们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和锻炼他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是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夏令营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全面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需要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现代公民意识、现代科技意识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这是面向21世纪,社会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呼唤和提出的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系统的同志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向学生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科技意识,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科技能力、发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科学大师钱学森离我们而去:据他的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人说,他晚年主要关注一件事,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在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多次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6.
上个学期,我们在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月”的推动下,成立了“科学普及教育和学科爱好者协会”。协会是由各教研组领导的各科技小组成员和各科学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它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普及和推广科学技术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协会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团委会、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园一直参与了国鏊家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幼儿科技教育”的实验研究,通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我们认识到幼儿科技教育的内容不但包括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科学方法、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科学行为、科学习惯,培养幼儿的科技素养,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和精神。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技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科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从“读”中学,更要从“做”中学。科技教育要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张超 《广东教育》2010,(4):60-60
钱学森,一代科学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代表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焦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10.
刘莹 《辽宁教育》2023,(22):17-19
小学科技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为目的,以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整合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两股力量,以传授科学学科知识为手段,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为抓手,探索科学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策略,从而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科学意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原国家教委要求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开设了“科技课”,从现实生活、生产中的现代化科技问题里,选取符合少年儿童认识规律的内容及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课堂生活中获取新知识,学习思维方法。更重要一点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增强科技意识。笔者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一些做法。一、让学生用耳听…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的天空翱翔──十一月份少先队活动设计小河11月是少先队的“爱科学月”,我们可以全国少工委组织开展的“启明星科技活动”为主线,组织队员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科技活动,以激发队员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引导队员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培养创造意识。追...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让学生“头脑双挥”,是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一项重要内容。下面仅就中师生物学教学中科技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1科技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在中师生物学教学中,应结合课本知识讲述相关内容。例如,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理论的产生;科学家成长的事例;生物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等,借以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意识,让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又如,在讲述“遗传和变异”一章…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它标志着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全面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 ,根本在于民众的科技素质高低。正如江泽民所说 :“我们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科技素质的培养首先应从青少年抓起 ,对他们进行科技教育 ,引导他们“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① ,从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鉴于科技教育如此重要 ,有必要考查一下目前科技教育状况 ,以期发现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当…  相似文献   

15.
马晓春 《职业技术》2006,(24):30-30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培养大学生科技意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讨论了培养大学生科技意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五大”讲话时指出:“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不断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所以,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初中生物学科在科技教育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造发明志向,向他们传播科学思想,传授科学方法论,为培养造就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一、介绍生物科学成就,增强科技重要意义的认识教师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发展的伟大成就,以及生物学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学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课外科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做”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我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从两大方而淡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妥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中心小学举办“科技假日”活动,同学们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读一本科技书刊、看一部科技影片、绘一幅科学畅想图、完成一项科技小制作、写一篇科学小论文”五项作业,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武杰 《教书育人》2001,(11):21-2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科学教育真正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枣庄十五中从九八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科技一分钟”的做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兰宁 《山东教育》2000,(28):53-54
一、激情导入,培养科技意识   要提高少年儿童的科技意识,首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培养在科技方面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有道是“爱好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在打基础的少儿阶段,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   激发少儿的兴趣,就要鼓励他们在相关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相信科学但不迷信科学,更不会轻信那些毫不科学或是伪科学的宣传。   比如曾有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问我,为什么在人造卫星上只能看到地球上的长城和金字塔 ?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尽管这种说法在有关读物中较为普遍,说者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