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工作为核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基层服务管理,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积极培育壮大社会组织,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加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预警防控能力;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合力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切实增强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地方的公共利益。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价值科学创设是制度创新重点;以制度创新促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坚持立足本职原则,通过拓宽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来发挥好纽带作用,提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水平。“三项重点工程”坚持以检察职能为依托。以法律监督为根本,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延伸检察职能的有益尝试和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现实情况看,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需要一套务实有效的理论来指导。从长远发展看,社会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高校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源于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就直接方式而言,主要是创新内部管理。其间接方式则主要是:通过发挥人才培养功能,为社会输送大量符合社会管理规范的人才;通过发挥自身科研能力,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通过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软技术支持。高校只有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体制改进、制度更新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及不断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推进路径应是:加快政府转型,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培育和发展各种民间社会组织;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同时为保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还应构建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广东云浮市2011年通过试点探索村民协同共治机制将乡村社会管理引向深处,创新了乡村社会管理新网络。积极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行动引起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学者的广泛关注。课题是在回顾我国乡村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传承和理念创新的基础上,以云浮市探索村民自主、民事民治、共谋发展的乡村自治组织的探索实践与借鉴启示为切入点,探讨其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期为加强和创新广东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国家、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调发展,是一种共同体的治理思路.本文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为分析视角,提出以人口(人的参与和发展)、空间(人的生存场域)、组织(人的生存方式)三要素为基点,国家与市民社会两维度为机制的共同体治理思路.国家与市民社会协同共治,三要素协调发展,以共同体的培育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8.
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根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要求,文章阐述了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联系实际分析了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重点论述了法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障,法治要求在立法方面要建立更加严谨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在司法和执法方面要做到公平严格有序,政府组织与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强化权利监督与救济。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规制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正处在政府规制的改革与转型期,社会性规制理论将会对社会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从社会性规制的角度来看,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强化和完善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大力推动创新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也同步推动了检察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与执法方式的改革。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当着重于自身职能的行使,进行司法监督和职务犯罪监督,通过办案,纠正违法行为,捍卫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不断地寻找创新点。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公民教育,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切入点。这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纲中突出和明确公民教育的目标;在其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并且,要改进和丰富其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对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培养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完善和发展高职党建与思政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勇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对创新精神在高职党建和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出发,归纳和总结出当下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尝试性地提出高职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大学生出现了政治冷漠、法治意识淡薄、伦理道德失范、主导信仰危机等多种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消极性、教育内容的矛盾性、教育功能的错位性以及教育环境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要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从增强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注重协调受教育者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平衡性,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体的知识生产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统一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具有矛盾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视野下深入思考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改进工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高职院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没有完全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思政"、"大平台"、"大教学"的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而提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总体来讲,目前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主流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良好的积极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和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教职工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做好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更要在机制上谋求创新,还要灵活选择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内在的品德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统一起来,这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应找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从教师队伍打造、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创新等三个维度,推进新时代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了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树立新型理念、创新方法模式和建立长效机制三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尽管学界采取了多伸方式来提高其实效性,但似乎收效并不明显。广东本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包括文化资源、革命资源、改革开放务实刨新的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等等。对广东本土资源进行分析并探讨与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具体方式,将其转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课程资源,使教育更接近学生,让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无疑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从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经历了理论探索与经验积累、理论的开拓形成、创新与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期间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和教学的改革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这对学科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我们对其思考,不仅要找到问题所在,还要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目的在于不断完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更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