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HPM研究和发展中数学史"高评价和低应用"这个问题,通过大陆与台湾的比较,发现大陆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台湾地区解决教师认识误区的一些方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一线教师对数学史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数学史的获取方式、数学史的融入方式等方面。走出数学史认识的误区,需要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中新增的选学部分有《数学史》,很多高中的选修课必选《数学史》,这除了《数学史》在教学中好操作之外,还因学生比较乐意学这一门课。《数学史》是选修课程中唯一可以在任何学期开始的课程。本文认为《数学史》不应该仅仅开学时讲几句,再也不管不问,而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断渗透。  相似文献   

3.
对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一章数学史编排模式的比较发现:两版本教材在数学史的设计上各具特色,都力求以多种方式呈现数学史,北师大版比人教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反思发现两版本教材在数学史融入教学中的弱点:数学史的运用过于浅显、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很早就被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成立于1972年的国际 HPM 研究小组标志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我国也成功地开展了两次"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学术会议.可是由于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师数学史知识比较匮乏,如何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案例偏少,再由于升学的压力、课时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HPM在国际国内的发展,数学史在教育中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进而对教材中的数学史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对四个版本必修教材中数学史的总体数量、主题分布、数学史种类、运用方式和使用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一些主要结论,望对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实际,对现行双循环诠释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并结合教科书、数学史、学生实际水平、教学现实条件四个因素,提出了一种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多向循环诠释学模式。这种诠释学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数学教学各环节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更好地探索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恰当角度和方式,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分别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将数学史纳入高中数学课程.在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中,我国比较强调数学史的人文价值,日本更加重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法则的形成过程.我国新数学课程的必修和选修系列中均有渗透,日本高中则集中在<数学基础>中进行学习.我国的新课程要适当削弱数学史与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形式化,应在教材中安排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应加强数学史与人类生活之间关系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苗瑷琳 《考试周刊》2013,(47):82-83
本文以人教版、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数学史的插入年级、侧重点和呈现方式出发对两个版本教科书中的数学史进行比较,得出两版本教科书数学史的编写特点,以期为小学数学教科书相关数学文化内容的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很早就被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成立于1972年的国际HPM研究小组标志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我国也成功地开展了两次“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学术会议.可是由于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师数学史知识比较匮乏,如何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案例偏少,再由于升学的压力、课时的限制等,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目前并不乐观,平时教学中教师较少融入数学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享利·庞加莱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长期以来,数学史在中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材本身反映的比较少,供教师参考的关于渗透数学史教育的文献也比较少,大多数数学老师把有关的数学史知识一带而过,或干脆不讲,这就大大忽视了数学史对中学数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部分学生为研究样本,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大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等因素对大学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对大学数学成绩的影响均显著,但高考数学成绩只能解释大学数学成绩12.6%的变异.结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大学数学成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大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探索、教学组织模式的丰富以及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提高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美、数学知识的运用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科学设计的问卷(量表),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情感体验、课堂及课外学习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了高职学生学习数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想和文化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学生的思想逻辑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大学教学中,数学逻辑和思想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我们需要将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策略等内容渗透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多文化、多角度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感觉数学学习困难的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理清这些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因材施教,是当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导致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三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问题,四是外部环境的影响问题。大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中学内容的衔接,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构建和谐的数学教学文化理念,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力提高大学数学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质量,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telligence, field dependence, sex role,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involved 287 college students. In addition, information was gathered on subjects' mathematics background. Although the number of mathematics courses taken and intelligence were the two best predictors of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other variables were found to have indirect contributions. Path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ield dependence and sex role affecte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by influencing the number of mathematics courses taken by students while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数学文化知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学生数学文化知识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实用主义"功利性"的教育影响下,高职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数学文化知识匮乏。不少人虽然学了多年的数学,但数学的精髓却未能把握,数学素养较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子分析下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有益于对学生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的平均学分绩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在因子分析基础下修正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型:学分绩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显示此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模型更为合理、公平、科学。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最高级别的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激励大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推动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文章结合高等数学学习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功能,对2010年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专科试题的结构与考点进行分析,并对典型试题做出解析,以利今后高等数学的教学和学生参赛的辅导。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coursetaking is critical in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advance through the STEM pathway—from high school to college to career. To invigorate students’ persistence in STEM fields, high schools have been introducing applied STEM courses into the curriculum as a way to reinforce concepts learned in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classes and to 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a long-term pursuit of these areas.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role of taking applied STEM courses early in high school on tak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courses later in high school. The results suggest a positive link between early applied STEM coursetaking and later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coursetaking—one that is delineated by specific type of applied STEM course and by individual-leve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us support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efforts to expand the STEM curriculum beyond traditional subjects. Continuing to do so may be one way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ersisting in 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