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氏春秋》中有关葛天氏之乐的记载资料是我国最早的有关文艺起源的宝贵资料,是文艺起源于劳动的文献佐证。葛天乐是劳动人民的创造。那么,“葛天氏”在何处?人们对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大量的翔实资料证明葛天氏就在商丘,这在音乐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天氏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部族首领,当时多水灾,居地潮湿,部人多病,葛天氏为让人们活动筋骨,以疏阴导滞,创造了乐舞,即"葛天氏之乐"。其颇具代表性的"牛尾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许多风俗,表现了古代农业民族的特征。"葛天氏之乐"中的"八阕"各具意义,其中"总万物之极"或曰"总禽兽之机"反映了人们保护大自然的自发意识和对生活的热诚。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的“杭育杭育派”所据便是《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葛天氏”音乐。“葛天氏”便是“葛伯氏”,“葛伯氏”在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葛天氏音乐传承悠远,河南地方音乐,特别是河南商丘地方音乐和“葛天氏”音乐有着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葛天氏乐>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著名的乐舞,其中蕴涵着远古先民关于人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理念:人是天地间自然界之产物;用"敬"、"依"、"达"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民康物阜,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些理念至今仍能向现代人类发出警示:保护生存环境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宁陵县在远古时期发展的葛天氏之乐艺术是造化钟情于此地的幸运儿,它的产生有其偶然性,更具有必然性.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艺术渐趋式微,以民间艺术的形成保留下来.对此进行整理开掘,可以使这种古老的音乐艺术焕发新的活力,使之达到形而上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葛天氏是与伏羲、女娲齐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相传他发明了纺织、乐舞,开启了远古和谐盛世,还是中华葛姓的始祖。他的有关传说,从考古发现中可以找到一些踪迹。  相似文献   

7.
陈亚琴 《陕西教育》2008,(1):99-100
诗歌与音乐自古就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姊妹艺术.且不说那"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阕",里面的歌、舞、诗、乐的元素都是有的,而且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8.
在古中原黄帝、炎帝、太昊氏三大部族的联盟中,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中更替,在黄帝族中,地位只在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而黄帝以后父死子继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表明了帝王家族世袭制的存在,且尧舜禹在生前并没有转让帝位。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9.
玉器时代指距今约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玉器时代包括了仰韶中晚期、大溪中晚期文化 ,以及大汶口、红山、屈家岭、龙山、良渚等相应时期的其它文化并存的共生代。这期间父系氏族公社的瓦解、部族大联盟的形成促使奴隶制社会的提前。我国玉器时代正是有巢氏、太昊氏、神农氏等氏族大联盟从形成走向消亡和三皇五帝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山海经》既是我国玉器时代信史 ,也是三皇五帝王权形成和统治时期信史。  相似文献   

10.
相传在远古时期,我国黄河流域附近有许多部族,其中有三个较大的部族:一个是轩辕氏部族。轩辕氏生长在轩辕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郑西北。一个是炎帝的部族。炎帝姓姜,是神农氏的后裔。还有一个是蚩尤的部族。这三个部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发生过多次纠纷。后来炎帝的部族并入轩辕氏部族,炎帝担任部族的副领袖。当时蚩尤到处为害人民,轩辕氏率部跟蚩尤部族大战于涿鹿,史传这次涿鹿之战打得很激烈。轩辕氏造指南车指明方向,大举进攻,俘获了蚩尤,并  相似文献   

11.
新安理学与徽州宗族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组成。宋元明清时期,新安理学在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安理学所倡导的伦理观,是徽州宗族制订族规和祖训的理论依据;朱熹的《文公家礼》以及新安理学家的有关礼学著作,是徽州宗族活动的指南性经典;绝大部分的新安理学家热心于宗族活动,成为徽州宗族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吴兴沈氏与刘宋皇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兴沈氏的出现是江南士族正式登上南朝政治舞台的标志,在刘宋强化皇权的斗争中,沈氏人物沈演之,沈庆之,沈攸之我不置身其中,而沈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由最初的君主私人亲信的身份向“王朝之臣”转化,南朝四代,沈氏累世贵显的地位由此奠定,沈氏家族的崛起与南朝皇权政治的复归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南朝历史中南方因素的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上古时期有一个古老的氏族大隗氏(鬼族部落),居于中原溱洧流域大隗山一带,炎黄时期曾与轩辕黄帝联姻。大隗氏后因战争等原因向北、向西迁徙,作为“鬼方”成为三代时期的一支重要力量,因长期与商周对抗而名载史册。  相似文献   

14.
上古传说中关于鲧与共工的故事颇多,且二者的读音相同,但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帝系:共工是氏族名,炎帝后裔,鲧是失败的治水英雄,黄帝后裔。因为上古人民常常沿用本氏族的历史名称来传说故事,造成了共工名称在从女娲到禹的上古史中频繁出现,共工氏族历史不断被神话化,以至于与后来的鲧混淆。  相似文献   

15.
《新民乡约》颁布以来,赣南畲族广州受教化,文化教育逐渐汉化。民国时,畲族教育已出现了赶超当地汉族之势,然而,上世纪末畲族教育发展却突现颓变,日益“内卷化”,鉴于此,本文拟人畲族分布地理、族性意识和支教体系以及族群精英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特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宗法制度决定了中国早期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一些特征:重视血亲关系;崇拜天命,“忠君孝亲”;追求道德上的完善;“法古循道”;图安求治。这些思想既有光辉灿烂的一面,又有严重的消极面  相似文献   

17.
爨地在山西省,由战国魏将爨襄的封邑得名。东汉末年,班氏后人因军功而食邑于爨地,以地为氏。食邑即以地为氏的爨姓始祖爨萧。  相似文献   

18.
潘光旦是中国较早运用家谱族谱进行家庭望族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他从优生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宗族社会中的望族群落,注重家族世系、遗传、环境等要素的研究,在其望族研究中集中体现了中西方法理论相结合。其望族研究对中国家族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蜀史是指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以前西蜀地域的历史。在古蜀史料中关于"蜀之为国,肇自人皇"、"蜀王,黄帝后世也"、"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的记载皆出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从有关这些史料的典籍的时代及所述史事的考辨,可以证实近世所建立的古蜀世系观念是由传说而"层累"地造成的,它仍属传说的性质,并非信史。近年学术界在研究巴蜀文化时存在一种以"信古"的倾向出发而将传说与史实混淆,未能对有关史料进行辨伪,以致难以认识古蜀社会性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生活着多个不同的部族,也存在着无数传说中的始祖和部族英雄。夏商周三代的"天帝观"揭开了传说向历史转化的序幕,也为后代五帝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之际的五行文化与五方观念催生了以太暤、炎帝、黄帝、少暤和颛顼为核心的"人神合一"的五帝系统。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选择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作为五帝,明确其"血缘关系",将他们从传说时代的部族始祖和英雄完全转变成人间圣王,最终完成了五帝系统的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