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适的《燕歌行》(以下简称《燕》诗),是“感征戍之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于《燕》诗的主题思想,当前大家在理解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诗中赞颂和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比较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根据高适的自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引用了《旧唐书·张守珪传》:“(开元)二十六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烬于潢水之北,将践其禾稼。知义初犹固  相似文献   

2.
《玉台新咏》所录《燕歌行》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玉台新咏》录曹丕、陆机、萧子显作品,恰恰显示出《燕歌行》“闺怨”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的发展三阶段。明人之所以将萧绎、庾信之作滥增入《玉台新咏》,是因为其作品思妇与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而《燕歌行》又有新意味。唐代《燕歌行》,“闺怨”成为了“士怨”,自我人生感慨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2):30-33,56
石碚大义灭亲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日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叫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砖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泱,所自邪也。  相似文献   

4.
《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或称“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话),这几乎是历来公论。然而关于《燕歌行》的主题,至今还存在理解不一的地方。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评论此诗说:“此述征戍之苦也,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于是鸣金鼓,建旌旆,以临翰海,适值单于之猎,凭陵我军,我军死者过半,主将方且拥美姬歌舞帐  相似文献   

5.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太子)得臣(齐太子名)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卫人作《硕人》赞美她)。又娶于陈(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以东),曰厉妫(guī,姓),生孝伯,早死。其娣(妹妹)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xū),嬖(bì,受宠之人,此指宠妃)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喜欢武事),公弗(不能)禁,庄姜恶(讨厌)之。石(què,卫国大夫)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邪道)。骄奢淫佚(yì,过度放纵),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阶梯,途径)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安于自己地位的…  相似文献   

6.
《梦游天姥吟留别》“唯觉时之枕席”一句,其中“觉”字,课文注为jué,意为“醒时”。笔者以为有必要商榷。查《汉语大字典》,“觉”有睡醒的意思。《说文解字·见部》说:“觉,寤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又进一步解释说:“谓眠后觉也。”并举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辞源》也作如是解,并举例《庄子·齐物论》:“觉而后知其梦也。”“觉”作此解时,其音《广韵》注为古孝切。根据反切变读规则,上字声母今读ɡ,下字今读齐口呼,新拼音节声母则变读为j,因此,这个音应读为jiào。这个读音及反切注音形式,在《…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字诂林》3095页的"ね"释作"聿"字。罗振玉:"《说文解字》聿所以书也,从聿一声,此象手持笔形,非形声字也。"此书的主编于省吾先生按语是:《说文》有聿字,谓,手之走巧也,从又持巾;又有聿字,谓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串一声,亦有笔字,谓秦之笔从聿从竹。  相似文献   

8.
教学第八册看图学文《燕子》一课时 ,有个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一些鸟名字的汉字 ,都带着鸟字旁 ,如天鹅、黄鹂、杜鹃等 ,燕子也属鸟类、‘燕’为什么没有鸟字旁 ?”他的问题一提出 ,有两个同学反驳道 :麻雀和大雁也都是鸟 ,“雀”和“雁”不也没有鸟字旁吗 ?这些问题提得不但新颖别致 ,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动一番脑筋 ,就想解释清楚 ,是不那么容易的。“燕”没有鸟字旁 ,是由燕的古文字以及汉字的演变规律所决定的。“燕”的古文字也是象形字 ,状如头 ,有翼 ,有尾。但隶变以后的今文字燕 ,却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象形的面貌 ,由线…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戚继光》中的“戚继光”(李宗伦饰)在引用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中的两句名诗“战士军前多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时,将这首诗的题目中的“燕”读作了 yàn,听了觉得很别扭。“燕”是个多音多义字,念yàn 时,通常指一种鸟名,如燕子、燕雀,古时还通“宴”字,如燕居,燕乐;念 yān 时,多作地名解,指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北省北部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记载了很多相关的古老仪式,如祭祖的、祈谷的、宴饮的、占卜的、婚丧嫁娶的,等等.其中燕飨仪式是很重要的一类,《小雅·鹿鸣》是燕飨诗的代表作,论述了周代燕飨仪式,并衍射出周代仪礼,同时也浅析了文学起源于仪式.  相似文献   

11.
一、孰为汝多知乎! 语出自《两小儿辩日》。课本注:谁说你多知呢?这是正确的。但又补注:“为,认为、以为”。就前后不一致了。(可能是参照了《辞海》的说法:“为,谓;以为”)实际上,“谓”是“说”义,怎么与“以为”同义呢?文中的“为”,即“谓”,可释作“说”。 “为”当“谓”讲,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早就谈到过。杨树达《词诠》说得更为明白:“为,外动词,谓也”。有例印证。  相似文献   

12.
武健 《现代语文》2011,(6):143-144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选了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是以刘开扬先生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12月1版)为底本的。把两书中《燕歌行》作一对比,就会发现苏教版在版本选择上是用了心思的,有的地方处理得很好,但也有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语)以揭露主将骄逸轻敌,荒淫失职,不恤士卒,致使战争失败为主题,成为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历代诗家大都认为该诗是讽刺当时任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而作的,其根据是该诗前的序文。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后来的文学作品选也基本沿袭这种说法,谨举下例:1.《中国历代诗歌作品选》(林庚·冯沅君)高适《燕歌行》题解云: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六年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这首诗就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的。  相似文献   

14.
周代的婚年,是周代婚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的人口政策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周礼·地宫·媒氏》言周代婚年:“令男三十而娶,二十而嫁”。但是,汉魏以来,历代学者对此提出了颇不相同的看法,各持已见,讼久不决。检校古籍,对于周代的婚年主要有如下诸说: 1.必三十而娶、二十而嫁说。这一说法为礼家和谷梁家所重,汉以后最为流行。《礼记·曲礼》:”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壮,有室;”《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女)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昏义》孔疏引《异义》大戴说:“男三十女二十而有婚娶,……自天子达于庶人同一也;”综上所  相似文献   

15.
看完《梅兰芳》,最惦记的是十三燕。他的死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硌得我心头不舒服。我不得不拿出来好好打磨一番。十三燕在给梅兰芳的信中说:记住,唱戏的再红,还是让人瞧不起。一个薄薄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撕开的纸枷锁,十三燕自从被官  相似文献   

16.
《平山冷燕》作为明清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承载儒家思想的典范之作。明末清初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斗争激烈,但《平山冷燕》中的思想既不是程朱理学倡导的新儒学,也不完全是对李贽思想的全盘吸收,它实际上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回归。整部作品首先将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规范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次,儒家严谨的等级观念也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出来。因此,《平山冷燕》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7.
猜燕·观鱼     
吴冠中画江南小景,带着记忆的乡愁,构图常常点缀以燕子。他标明是墨彩画而带了燕子的作品,典型的有《双燕》《秋瑾故居》《高空谱曲》等。他说:“燕子来自我的故乡江南。我与燕子是乡亲,她们经常出现在我的画面中:双燕、群燕……是画中线、面间的联络员,是占领空间的哨兵。”  相似文献   

18.
春来说燕     
福娃妮妮是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之一,造型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代表着好运,由此可看出人类对燕子的喜爱程度.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咏燕的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对燕子轻盈飞翔的姿态和悦耳的鸣声,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罢戏下”,近人或谓戏为戏水,戏下是戏水之下。这个解释,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戏在这里应该是军旗。《说文·十二卷下·戈部》:“戏,三军之偏也。”偏就是《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的偏,是战车的编制,杜预注引《司马法》曰:“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春秋时代是以车战为主的,所以偏是作战的主力。元帅将中军,车上有旗有鼓,是指挥作战的号令。如《左传·桓公五年》记郑庄公对抗周桓王的战役中,郑庄公将中军,在临战时,“命二拒(左军右军摆成的两个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的主语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主动者,即通常所说的主动句(或者叫主动式);也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即通常称之谓被动句(或叫作被动式).所谓被动,就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种被动式的叙述句,我们称之谓被动句.例如:(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例(1)“兵”是被“挫”的,“地”是被“削”的,主语都是后面动词所表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便是被动句.例(2)有“为”作被动的标志,“父母宗族”成为被戮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也是被动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