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好的时候,老师往往为节约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呈现给了学生。这样表面看来是节约了时间,效率高,但实际上学生是囫囵吞枣,对结论不知其所以然。其后果是造成学生对语文的茫然,语文失去了它应有的亲和力,给学生一副睦睁恐怖的面孔。这主要是老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做好提示。本文拟就如何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提示的实际操作艺术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把.语文学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关键在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真正懂得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对文学有一种真正的感悟,才能把语文课讲好;而老师讲好语文课,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世界,虽然是一个美的世界,但是语文老师如果不讲究教学艺术,就不能让语文的美放射出光彩,而且会使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就难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由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得到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赞同,并且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偶尔看到一个话题:谈谈假期你会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语文作业?这引起了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兴趣。如何利用好假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4,(2):6-6,12
早就听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总想把语文教活教好,但总不能达到目的。语文教学确实是很难把握的一种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教”,而且教法单一,内容贫乏,以致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对语文渐渐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7.
语文老师经常感叹语文学习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很多。如,学生的阅读不够,老师的水平不够,等等。但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数学课堂中,往往在最后的环节都能出几道题目让学生巩固新课所学,虽然所花时间不多,但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也有个科学性在里面。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从来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更是这块阵地中的制高点,语文教师一般都很重视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吉英素 《教书育人》2001,(21):21-22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学的巨大压力下,语文教师们普遍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字考证课、词语解释课、段落分析课、主题归纳课,零找碎敲,程式僵化,硬是把一篇篇名篇佳作、古今精华切割得支离破碎,还美其名曰:“抓住知识点”。结果老师吃尽千辛万苦,学生学得万苦千辛,而语文素养却不见多大提高。如何抓住语文自身的规律,引导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领悟、鉴赏作品的语言美、艺术美,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赋予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善于教出语文的浪漫,让诗意、幻想和神采飞扬的奇思妙…  相似文献   

10.
一张语文试卷,作文的分数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分数快占到二分之一,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习作,成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老师们绞尽脑汁,大讲作文技法、秘诀,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到修辞标点,以及什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一到落笔,学生还是觉得不得要领,还是“不识文章真面目”,“憋”出来的文章,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去。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为学生的写作做点什么实实在在的工作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值得反思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好写作活动的四种角色,即引领者、示范者、点拨者和举荐者。  相似文献   

12.
语文本来难教.新课程背景下似乎更加难教。语文老师的病症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语文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以为,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巾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的角色.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建立三观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自古以来就起着育人的作用,这个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中学语文也是其他科学理解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为教学模式的单一枯燥,学生无法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本身和教学课堂的兴趣,甚至是对语文老师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教导者是语文老师,这是教学的关键,老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贯彻到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对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乔贵亮 《现代语文》2005,(10):103-103
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是一个令多数学生、老师感到头疼的难题。作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搞好写作教学则更是难上加难:一是学生文化课成绩大都达不到普通中学录取标准,各门功课基础均较差:二是职业中学培养目标多为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对语文等文化课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绝大部分是通过有魅力的语文老师而爱上语文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自身教学技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致;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观念,让学生走出书本;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让语文教学因教师而焕发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12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斯霞老师不幸去世。噩耗传来,编缉部同仁陷入深深的哀思之中。斯霞老师不仅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我们语文报刊的发展始终给予大力支持。为了表达对斯霞老师的深切怀念,本刊特刊出田本娜老师撰写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六年前,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她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不仅语文出众,而且其他各科也从不落后,当时是全年级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任教的老师们都非常欣赏她,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少年天才”,有段时间还一度引起其他班级老师的“妒忌”呢。在学生们心目中,她当然更是无形的榜样,一致看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在生活和考试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各种原因,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教师、家长并不重视,以致家长、老师、学生不知不觉中将其列为“软学科”。如何帮助学生既轻松又认真地完成学业,同时又不增加学生负担,且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这便摆在了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笔者经过七、八年的教学探索、实践,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人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能让学生学会作文,写好作文,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语文独立设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在作文教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老师都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但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笔者看来,教师必须要抓好想写、有写、能写和会写这几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教师最大的冲击就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领会。但是一些老师在上课时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双基”这一概念逐渐从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学生在课堂上动口不动手,学生的语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