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落点强化练习法对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球技术的训练效果。方法:两个羽毛球专选班的大学生,一个班级为实验组,采用落点强化练习法进行训练,另外一个班级正常训练。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打点准确率和技术动作衔接性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意义:羽毛球应用落点强化练习不仅仅能够提高落点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和动作衔接能力。落点强化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球在羽毛球训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对多球训练的概述体育项目都有针对本项目训练方法、手段,而其方法、手段并不完全一致,在羽毛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手段之一,它对掌握羽毛球技术、战术都起若非常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采用多球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特别是少儿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训练课的密度和强度,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和专项素质,完善技术、战术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2羽毛球多球村。1练的实效性与实用。性2.l多球训练的有效性。羽毛球技术动作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学掌握基础动作阶段;第二阶段为…  相似文献   

3.
羽毛球多球训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羽毛球专项耐力训练常用的多球训练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在不同球数,组数和不同轮换人次的多球训练下,其效果是不同的,提高羽毛球专项耐力素质的多球训练应以少球数、多组数和少人次为宜。  相似文献   

4.
“两球练习法”,是我院排球教研室教师们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练习方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项改革。经几年实践证明,“两球练习法”对提高练习密度、强度,增强比赛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一、什么是两球练习法? 两球练习法指的是在同一技术动作的练习中,每个学生每进行一次练习必须连续完成两次击球动作;在不同技术动作的练习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就多球训练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和身体机能各指标的变化等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对于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技战术水平非常有效果,并且身体素质各指标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6.
羽毛球运动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体育文化、羽毛球竞赛的体育精神、羽毛球的运动史、羽毛球的技战术、比赛形式和过程、比赛结果 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欣赏羽毛球运动的问题,旨在提高我们对现代羽毛球运动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激发我们对羽毛 球运动的参与和学习的激情,从而提高欣赏者和参与者的体育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把羽毛球进攻形技术分为杀球,吊球,高球,平抽,搓球,推球,扑球与勾对角球等八大要素,并确定出相应权数。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定量分析,建立评价技术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与模型,进而对运动员的水平进行量化,为训练,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无球与多球步法移动过程气体代谢及能耗特点,为大学三年级羽毛球专项男生10名,佩戴心率胸带及K4b2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分别在连续2d下午同时间段进行无球挥拍步法移动和多球步法移动测试。结果发现:在步法移动结束时多球组VE、VCO2、VO2、EEm及METs高于无球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2组差异不明显。整个训练过程无球组总能量消耗要比有球组大(P0.05)。得出结论:2种方式羽毛球训练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各有偏重,相互搭配可引起强度负荷及总能耗均较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场地练习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小场地练习方法具有缓解网球场地不足与学生过多的矛盾;具有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球感;迅速熟练、固定动作技术、学习网球战术以及比赛规则等价值.在应用小场地练习法过程中根据学生技术水平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练习,学生的网球技术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国际羽毛球专利技术竞争情报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解国际羽毛球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对从《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库收集的3 985篇国际羽毛球专利文献(1963-2015年)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呈现出羽毛球专利的时间、学科领域、专利权人、发明人、热点技术领域及核心专利领域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63-2015年国际羽毛球专利的申请量一直处于平稳增长趋势;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仪器、体育科学、化学、工程设计、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交通运输、农学、建筑工程学、通信技术、综合内科医学、冶金及冶金工程学、能源与燃料科学、成像科学与摄影技术、光学领域、药物学及制药业领域等17个学科领域;主要专利权人和核心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的一些大型企业中;热点专利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羽毛球的球拍构造、球、球弦、球网的绷紧和调解装置等比赛器材的研发以及比赛照明装置等方面。力争获取羽毛球专利研发的热点领域信息,服务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新赛制下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多球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不同运动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多球训练的方法、供球方试,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问法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对新赛制下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训练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18名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和16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专项情境比赛片段为素材和更能反映羽毛球专项知觉特征的脚反应时为评价指标,对羽毛球专项情境中知觉运动技能训练的绩效问题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显示:1)与低水平运动员相比,高水平者的知觉判断快速而准确;2)专项知觉训练可以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判断准确率,尤其是对于水平较高的专业运动员;3)专项知觉训练没有提高运动员的情境决策速度,说明基于专项情境的知觉技能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判断的准确性上而不是反应速度;4)专项知觉训练使运动员在进行情境决策时出现了明显的速度-准确率权衡现象。  相似文献   

13.
核心区力量是决定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力量指标的主要因素,采用功能筛查方法,研究核心区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专项技能的影响.研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动作测试指标成绩,结果表明,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相比,核心区力量训练能更有效提高人体的关节稳定性,并优化运动员的肌肉收缩发力、旋转发力的技术动作,对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在技术的稳定性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羽毛球教学、训练实践中,探索出13区落点训练法,并进行训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羽毛球13区落点训练法在提高学生羽毛球的基本技术,落点的准确性,实践能力等方面提高显,且该训练方法设计简单,新颖实用。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高校羽毛球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高校羽毛球课程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河北省高校羽毛球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场地建设,完善竞赛制度,提高羽毛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注重对羽毛球专业教师的培养,以促进我省高校羽毛球运动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择羽毛球后场技术为教学研究内容,把学员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照新的训练方案吊球———高球进行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案高球———吊球进行练习。经过系统地训练后,对两组的发力顺畅程度、技术动作掌握程度、回球质量要求进行了技术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创新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2006年羽毛球比赛实行21分制,使强队之间的比赛更加激烈,比赛结果更加不确定。面对新情况,研究主要采用专家访谈、实践设计等方法对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能训练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球项目是以有氧能力为基础,磷酸原和糖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的运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存在功能性动作障碍、运动损伤率较高,腰伤已经成为影响队伍正常训练的最大障碍。通过矫正性练习可以有效预防损伤,并改善身体形态、动作模式、提高运动表现。羽毛球体能训练体系主要由评估、方案、反馈、完善4方面构成。伦敦奥运会备战体能训练划分准备期、赛前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在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衔接方面,功能性训练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奥运会前的程序化参赛演练为运动员的最后备战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专家访谈、指标优化和现场测试,从而得到指标数据,运用 Excel 和 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专项体能各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建立了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评价指标模型。从系统角度阐述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特征及其它对体能的影响和要求、体能的定义和构成因素,为建立科学、系统、规范化的羽毛球专项体能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维运动学测量方法对羽毛球反手击高远球运动技术的分析在国内尚属首例,以北京羽毛球队4名优秀羽毛球男子青少年队员为研究对象,使用2台SONY1080i高清常速摄像机以50帧/s的拍摄频率,采集三维运动影像资料,并采用艾利尔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他们在完成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以此来微调他们的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细节、提高击球的质量,同时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数据参数,增强对青少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北京羽毛球青少年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结论:1)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右肩关节角是依次增大的,而右肘关节呈现不规律变化,其目的是调整击球动作和使其更符合肌肉收缩特性。2)在引拍结束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右手的平均线速度呈现出最大值,右上肢运动在球拍与球触及前是符合鞭打动作原理的。3)在击球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角度达到动作全过程最大值,这样是为了争取高的击球点,各关节点的速度变化呈一定的时序性,表现为离躯干最远的环节右手速度最大,其次为右腕关节速度和右肘关节速度,这样能为击球聚集更多的动能。4)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发力集中部位并不相同,我国的3名运动员主要充分地利用转肩和转髋的力量,而国外的Misha是充分借助右脚的蹬伸和躯干的扭转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