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古有言道:千古文章意为高。在中考时,我们可以说满分作文意最高,高分作文意必高。这里的意,就是指主题,又称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所谓立意,就是指确立主题。按照意在笔先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2.
自古有言道,"千古文章意为高",这句话用在中考里,我们可以说是"满分作文意最高"、"高分作文意必高"。这里的"意",就是指主题,又称主旨,即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立意是一篇文章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得多。立意是材料作文写作训练和阅读评判的关键所在。笔者针对立意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对材料的认知写作材料作文,对材料的分析和判断必不可少。目前出现的高中作文材料大略有两种:叙述性的材料和事理性的材料。叙述性的材料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一、明确微课设计的方向和侧重点结合不同的古诗文内容,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采取的方式和实施模式会有所差别。古诗文的教学,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有效弄懂文意,领会作品表达的主题内涵。同时,有些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介绍也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感受文本的情感主题。在微课教学时,要从文本的特点和相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闻材料,可以考察同学们在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方面的水平,考查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评价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语  相似文献   

6.
一、考点举要文意把握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过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和句意认知,把握整个文段的文意,辨证阅读,达到初步归纳阐释和分析评价的较高阅读层面。文意把握是字词理解和句意把握的深化,是文言文语言知识掌握前提下对阅读材料的整体认识和理性观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考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的命题特点,可以发现:该类题型相当稳定,一般是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或题干要求)的选项。这样,解答科技文阅读题可以从排除干扰项(即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入手;而要寻找出干扰项,就必须了解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8.
自古有言道,"千古文章意为高",这句话用在中考里,我们可以说是"满分作文意最高""高分作文意必高".这里的"意",就是指丰题,又称主旨,--即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所谓的"立意",就是指确立主题.按照"意在笔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想要写出好作文、得到高分数,就必须高度重视文章的立意工作,在动笔之前就要确立准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努力让立意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点.  相似文献   

9.
主题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所进行的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过程。即以主题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以材料为圆的扇面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材料,重组信息的学习方式。这些材料与信息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以主题阅读整合的形式存在于孩子的记忆中,以达到研究主题、理解主题、创造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抓住关键,迅速提炼中心一篇文章通常要围绕某个中心而展开,主题句或中心句对全文起着统领概括作用,抓主题句就是迅速领会文意、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通常主  相似文献   

11.
黄琼 《初中生必读》2010,(Z1):74-75
自古有言"千古文章意为高",这句话用在写作文里,我们可以说是"优秀作文意必高"。这里的"意",就是指主题。按照"意在笔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想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高度重视文章的立意工作,在动笔之前就要确立准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2.
对阅读材料整体文意的综合考查,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归纳内容要点”着重考查在理解基础上深化了的分析概括能力。近十年中,此类试题稳定于文言文阅读试题最末一题,出现率为100%。文意归纳题的题型有下列两种。  相似文献   

13.
主题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所进行的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过程.即以主题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以材料为圆的扇面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材料,重组信息的学习方式.这些材料与信息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以主题阅读整合的形式存在于孩子的记忆中,以达到研究主题、理解主题、创造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立意要集中。主题须单一、明确。文章须围绕一个中心加以生发,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描写。文意应简明、单纯,一文一意。主题是统帅,文章的一切都应该围绕中心,不能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5.
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展现给读的第一层面的信息。一个主题往往可以用这样的材料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足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材料陈旧乏味,就不利于主题的表达,甚至会削弱主题的表达;而新颖妥帖的材料常常会使主题不同凡响,让读感到新鲜,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自古有言“千古文章意为高”,这句话用在写作文里.我们可以说是“优秀作文意必高”。这里的“意”,就是指主题。按照“意在笔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想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高度重视文章的立意工作,在动笔之前就要确立准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7.
黄晓琴 《成才之路》2012,(13):92-93
正主题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区域游戏,材料又是幼儿游戏的支撑点。笔者在组织幼儿区域活动中,反复实践、观察,对于区域材料投放与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以下几点看法。一、区域材料投放与主题结合,要激发幼儿兴趣区域游戏材料可以根据主题活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完形填空题是考查利用上下文推断空档未知信息的试题,因此借助文意的层层推进和步步发展可以准确预测文意延伸和情节发展,从而各个击破推断空档未知信息。本文结合2009年高考英语试题湖北卷完形填空题介绍如何利用“预测法”解答完形填空题。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来在写作教学实践中 ,越来越多地发现一部分学生为“新”而新 ,为“奇”而奇 ,脱离文意 ,脱离事理。综合起来 ,存在如下问题。一、多角度思考却不合文意生活中的事物常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复杂性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提倡同学们发散思维 ,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 ,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可能千篇一律 ,人云亦云 ,当然就有了新意 ,但发散思维不能不顾及文题或材料的情感倾向。比如 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玫瑰园里的小姑娘”。其写作要求是“就第…  相似文献   

20.
如何贯彻新的大纲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呢?笔者的做法是“精心设计、合理利用板书,引导学生高效阅读甚至背诵文言文。一、形成板书,初读课本。文言文学习,首先要粗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教师在范读、指名读等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注解初步领会文意,讨论形成板书,同时用它分析课文主题、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