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年到了,我们说说与虎有关的诗歌和对联。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写了很多关于虎的诗歌,很有特色,其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时至今日,有许多虎年新春对联,都围绕着“虎”来写,内容精彩纷呈,让人拍手称绝。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年“虎”年,每个中国人倍感虎劲十足、虎虎生威。因为,“虎”作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在汉语文化中,一说起“虎”,中国人自然而然地把它与勇猛、威武、强悍、健壮、气势等褒义形象联想到一起,赞美“虎”的词语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大家好!我是一般过去时,相信大家对我已有所了解,但有些同学在使用过程巾把我弄得“面目全非”,今天我要说说我的“烦恼”,希望大家今后多注意。请看:  相似文献   

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中华虎文化     
虎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之一,至今在我国许多民族的故事传说、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留下一些崇拜虎的遗迹,人们畏虎、敬虎、爱虎,在虎的艺术形象上附会各种含意,虎文化在中化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虎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见之于史书记载颇丰,本文对上古虎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作用、华夏文化整合和古代虎氏族等进行了必要论述,追溯虎文化的源起  相似文献   

7.
社会对中国虎普遍关注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文化背景。从畏虎、崇虎、打虎到护虎四个阶段,便是人类对“虎”态度发展衍变的心灵史。这个过程中,“虎”意象的不同蕴涵历时性存在的同时,亦有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因袭而形成共时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是宋人编撰的小说故事集,以唐代的作品居多。其中,虎类精怪故事占据了八卷的篇幅,本文主要对《太平广记》中的虎类故事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此类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对虎类精怪故事的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花钱的故事     
老师的话: 上回我们说到“假如班费有一万元”,同学们大发感慨,豪情满怀。可惜因为班费没有那么多,大家说的只能是“花钱的设想”。这一次,我们玩真的,请大家说说各自“花钱的故事”。让大家在同学的故事中,想想自己的心思!  相似文献   

10.
我最想念的地球同胞们: 你们好! 我是大家熟悉的“嫦娥奔月”的主角——嫦娥.“每逢佳节倍思亲”,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牵挂和祝福.今天,我想趁中秋节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1.
爱的传递     
《中学生电脑》2008,(7):85-85
A:各位听众,中午好!我和静静又与大家相聚在“爱心传递时间”.今天的故事不多.但我们相信.足以感动大家。让我们从《爱的奉献》中引出今天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许多用“虎”命名的高山大川,有些是因为曾经有老虎出没,有些是因为地形、地貌看起来像猛虎,还有一些是因为有着与虎有关的传说故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虎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虎虎生威”的山山水水,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葫芦瓶     
《今日中学生》2023,(Z2):80-81
<正>大家好,我叫葫芦瓶。你们还记得《西游记》里的紫金红葫芦吗?对了,我就长得和它差不多。今天,小葫芦瓶来向你说说我的故事。咳咳,不瞒大家说,但凡我是个植物或者动物,很可能得被称为“活化石”。因为,早在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人类懂得用黏土制作陶器时,我就从心灵手巧的制陶人手下诞生了。在先民世界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小读者们好哇,还记得我吗?我叫虎座鸟架鼓,之前的“传统文化之旅”栏目里介绍过我!在今年上半年的栏目中,宋老师带大家熟悉了我们的样子,解读了我们的名字。今天,我们想反过来采访一下宋老师!还有我!看到我的样子,你有没有记起我的名字呢?  相似文献   

15.
崇虎,敬虎又惧虎,虎成为某种象征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动物,嫁家送《四方八虎图》至少可以表明这样几点意义:一是告诉子孙别忘了我们是虎的子孙,虎是我们彝族的“族徽”标识;二是祈求虎——祖先驱邪避祸,保佑子孙成长壮大,这又是一种祖先崇拜的的曲折反映。《四方八虎图》是彝族远古先民图腾崇拜,古老朴素阴阳观的反映,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说起我们家,戏称“虎穴”一点儿不假,“虎穴”里有三只虎——奶奶、妈妈和我。我们三代都属虎,你说巧不巧?虽然都属虎,可是,每只虎都有各自的特点:奶奶脾气好,故称“善良虎”;妈妈爱臭美,雅号“美丽虎”;而我呢,活泼调皮,号称“捣蛋虎”。下面让我给大家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同为陇右文化之大宗 ,二者实有较为密切之关系 ,但至今尚未见有人予以明确揭示。找出二者的契合点 ,对于“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 (尤其是后者 )的研究走向深入 ,对于旅游事业的深入开展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二者的契合点在于虎图腾。换言之 ,李氏文化应源出于以虎图腾为中心的伏羲文化。  相似文献   

18.
虎形儿童服饰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以“虎”为装饰意象的儿童服饰。在我国传统儿童服饰当中,虎形服饰当是流行区域最广、最受欢迎的种类,不仅儿童穿着安全舒适,而且是我国传统崇虎敬虎文化的承载系统之一,是驱邪避灾、和谐自然、美感培养等多重意义的整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们班里有一个既“小气”又大方的人,那就是赵丽。你会问:她怎么既“小气”又大方呢?这好像自相矛盾。不过,事实确实如此。你若不信,让我给你说说她的故事。有一个星期天,我们班去野游。大家都背着鼓鼓溜  相似文献   

20.
一 预习汇报—— 说说主要人物和大概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螳螂捕蝉》。(板书:螳螂捕蝉)大家已经做了预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