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城 《传媒》2003,(4):11-11
《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条新闻,题目叫《开会不录像,方便讲真话》,此后有多家媒体转载。说是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与人大代表座谈时向电视台记者建议,现场不要录像,“一录像人家就不敢说真话了”。理由很简单,不录像就使大家免去了不必要的顾虑,就会省去套话讲真话,讲错了也不要紧,自己就能原汁原味地听到真话。记者评论说,不录像也是一条小措施,有点不记账、不装“袋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3.
4.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5.
6.
7.
向远江 《新闻前哨》2006,(12):46-46
“两会”报道年年搞,如何创新,如何使会议报道兼具指导性和可读性,应该从以下儿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13日至19日,北京市召开了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这次人代会的宣传报道,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市委宣传部早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就把北京市人代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在人代会召开前夕还首次对赴会记者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由于工作布置得早,使本市各主要媒体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制订报道计划和策划重点选题及栏目,做到运筹帷幄。  相似文献   

9.
10.
一年一度的“两会”,即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党报政治报道中的“重头戏”。每年的”两会”,各家党报都要派出强将精兵,拿出最重要的版面,集中突出地进行全面宣传。这既是“两会”本身的要求,也是党报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强化优势地位的要求。新世纪的开局之年,湖北日报成功地对湖北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湖北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进行了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会代表、委员给予充分肯定,省领导称赞报道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超的宣传艺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今年湖北省…  相似文献   

11.
12.
13.
会议新闻是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会议新闻相对于其它报道领域而言,具有政策性强、权威性强、新闻性突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如何作好会议新闻报道,创新会议报道形式,丰富会议报道内容,提高会议报道质量,是提高报纸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17日——21日,山西省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太原隆重召开。这是我省工运事业上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我们作为省总工会主办的《山西工人报》要闻部记者,参与了会议全程报道,有着较之以往更深刻的感受。我们把各自的体会写出来,与同行共勉。 打破沙锅问到底 王毅伟:我曾经抱定一种信念,那就是从做记者的那一天起,永不停止地学习和追问,学习不懂的知识,追问不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17.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19.
提及党报中的会议新闻,由于长期以来此类报道形式“八股化”、报道手段单一枯燥,许多人都认为会议报道尤其是政务报道太多影响版面质量,降低了读者关注度,应当“大量裁减”。事实上,会议报道中包含的党务政务信息,对于党报来说应该是自身的优势,不该少报不报,而应注意报道的活化、细化,大家应该做的是,把会议当作丰富的新闻源,留心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会议报道一向是新闻报道中的难点,会议消息的写作也一向是消息写作中的“硬骨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议报道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重大比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报道方式的呆板和陈旧令读者和作者同样头疼。我认为,要写出新鲜而又有特色的会议消息,首先应该做到两点,即“钻进去”和“跳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