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采的鞭子     
尼采在其著作《查拉图斯特拉》里说:"你要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对此,有两种解读。第一种说法是,"超人"尼采歧视女性,认为女性就像小猫小狗一样低人一等的生物,不听话了就该用鞭子教训,正如中国俗话所说,"打到的女人揉到的面"。第二种是罗素的解释:"尼采带  相似文献   

2.
正名气当然是个好玩意。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很多人只知道《爱丽丝漫游记》里的那个小姑娘"爱丽丝",而自从那之后,大家就都认识了一个叫"爱丽丝"的满头银发的老女人。一个人说的话,真理程度是和他(她)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我尤其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二十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3.
女人如狐     
女人如狐,我不是说所有的女人,也不敢说哪一部分女人,只能说我自己。“女人好麻烦呐,”男人聚在一起无聊穷聊时总是吹出这样的风,我不以为然。如果不是因为男人,女人用得着麻烦吗?麻烦女人是给麻烦男人预备的。女人不麻烦,能够味儿吗?吃女人的男人还说女人麻烦,真是双黄的浑蛋。我是女人,女人很难,要渡过一条河,才能睡在婚姻的房间。爱河就那么容易跳吗?为了花枝招展地跳进去,从小就好好学习,天天向爱,累都累死了。跳河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英雄一个救美的机会,被他捞上来?为了挤进白领行列,费尽千辛万苦,身价高了,  相似文献   

4.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 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那人就问他说:"你四处旅行,找了那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 "有的,我碰到过一个,那是仅有的一个,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那,你为什么不娶她呢?" 老人无奈的说:"可是,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前,在家里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打来电话的那位没寒暄几句,就问我是否看过《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这本书很值得读;接着说起书里一个"上海女人"远赴夹边沟寻找饿死的丈夫的故事,我听得出他讲这故事时有点动情。最后他问我,要不要帮你搞一本书来,我说,不用,我会有办法的。打电话来的人名叫解思忠,时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是国家副  相似文献   

6.
正奥巴马老婆去买花,花店老板说:"你真幸运,嫁给了一位总统!"她微微一笑说:"我嫁给你,你也是总统!"这是怎样的一种自信!不是我嫁给谁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谁,嫁给谁我都幸福!不要把幸福寄托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因为,一旦失去将痛不欲生!女人外表可以柔情似水,但内心一定要强大。一个家庭幸不幸福,80%以上取决于女主人。偶尔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写出来,值得女人去思考:在好友的聚会上,一个35岁的女人,中等姿色,学历也不高,却嫁了个气宇轩昂的好老公,据说是硕士,后来做家具生意发了家,结婚10年,有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儿,好多人特别是女人半妒半羡地感叹,嫁到这么好的男人,这个女人真幸福。我笑着不说话,想来她的故事不会这么简单,这个女人名叫明依。幸福能力1:会做菜,会煲汤,会踏实过日子。明依嫁给老公的时候,他还是大学里  相似文献   

7.
南方某报5月17日刊登文章说,『民国政客兼诗人梁鸿志曾有名言云:世界有两件东西最龌龊,一是政治,一是女人的口。但男人最喜欢搞。——但他真觉龌龊的恐怕只是政治。』文章就此发挥说:『极权主义造成了空前的变态政治,政治就  相似文献   

8.
前些天在美国加州的一个聚会上,一个女人讲述了自己的传奇经历,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她过去在自己的祖国参加了政治运动,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勇敢地斗争,随后被捕遭受迫害.出狱后来到美国,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一个普通美国女人的正常生活.会后,我上前去向她表达敬意,她说,我讲了很多次了,现在已经是一种娱乐了.  相似文献   

9.
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2012,(48):102-103
提名理由她所从事的并非热门赛事,某种意义上讲,因为她,中国观众才知道了这个奥运会项目。她凭借天赋和努力,克服了先天的身体障碍,创造了又一项中国的奥运历史,而她赛场外的"国际范儿"也成为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标志。奥运夺金后,徐莉佳在混合区被外国媒体采访了两个小时,连湿衣服都来不及换下。"我之前就很幻想拿奥运会冠军,但我想全世界只要知道有个中国女孩拿了冠军就可以了,不要知道她是谁。"徐莉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还想过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篮球峰会上大放异彩之后,王哲林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人们在热议他数千万的身价以及他能否成为下一个姚明刚回国,王哲林就接到了父母的"警告"。"我们第一时间提醒他,国内媒体都在说你,你要做好自己,在国家队集训练好基本功,不要关心外面说什么,不要被媒体干扰。"王哲林的父亲王昌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隔一段时间就会提醒他一下。我们讲什么他都能听进去,不叛逆。"4月上旬,王哲林受邀赴美参加篮球峰会,这是集合了美国及全世界优秀青年  相似文献   

11.
期刊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人们以前没意识到,新世纪伊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浪潮会如此强劲.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纽约股市打一个"喷嚏",香港股市就会"感冒".随着中国入世的日益临近,"全球化"浪潮必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中国新闻出版和期刊业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妨从少儿期刊的角度来看期刊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的同事田小米最奇怪的是为何有人会成"剩女"。在她看来,世界上最常见的这种关系——男女关系都不会搞,学习好工作好有啥用?她不无得意地说自己,就这一个特长,还摆不上台面……田小米有一次当着她老公的面给我打电话,提议"带上孩子出去转转"。机关  相似文献   

13.
今天学社会学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大概要听很多课程参加很多考试来学社会学的各种方法。到后来成为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又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很多调查来重新思考这些方法。我记得30年前刚刚开始学社会学的时候,就有老前辈引用不知道哪个"大师"说的话,"啥也不会做的就只好去搞方法了!"老前辈本来是要我们重视方法,不过一上来就警告我们不要不小心弄成了书斋里坐而论法的腐儒。  相似文献   

14.
倪匡 《出版参考》2009,(8):38-39
我是一个生活态度很随便的人,就是广州人讲的“煮来你就吃吧”那种人,什么都无所谓。不喜欢争输赢,人家下棋争个你死我活的,为了一个棋吵得面红耳赤,我觉得自己认输就好了嘛,又有什么关系。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知道奖励我什么东西,买了一支好钢笔给我。我哥哥一看就喜欢,我说你拿去好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特别喜欢:非要不可的。女人也是这样。人家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说最首要的条件是她要喜欢我,她不喜欢我,我喜欢她有啥用?  相似文献   

15.
欲禁故纵     
据说亨利·詹姆斯至死都是一位处男,和男人、女人都不保持密切交往。维特根斯坦的朋友们一度被定期召集到他家中,听他用"高亢清楚的声音诵读自己的罪",其中一项是:多数人以为他是处男,"但他并不是——年轻时他和一个年轻女人发  相似文献   

16.
纸戒指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恋爱了.女人有一次看到人家手上戴的白金戒指很漂亮,就羡慕地说:"要是我也有……"男人看在眼里,可是他实在太穷,买不起好看的白金戒指.  相似文献   

17.
寻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内容,然后按合理的价格买入,而无论什么样的因素都不会影响内容的内在价值。——沃伦·巴菲特严格来说,动漫这个行业是不存在的。这就像小说没有行业,情诗更不是一个行业一样,"动漫"一词甚至连英文名都没有。在中国,动画没有  相似文献   

18.
朴树,在别处     
很少有歌手能像朴树一样,只有两张专辑,20余首歌曲,淡出公众视线9年之后还能被歌迷怀念。他敏感、低调,和身处的圈子格格不入,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他的存在显得愈发迥异"我不讨厌他,我能接受,我过去就是那样的。"朴树把之前的自己称为"他","在一个特别强大的感情驱使下写歌。以前歌里的感情太重了。"《白桦林》《那些花儿》《我爱你,再见》这些歌被广为传唱,朴树倾注了太多情感。如今,"感觉以前是另外一个人,从里到外,现在我都换了一个人。"他剪短了头发,蓄起了小胡子,称过去是"年轻的时候",甚至是"小时候"。  相似文献   

19.
曾探讨过"人生哲学""处世哲学"的王蒙在年近八旬的时候决定谈一谈自己的"政治哲学"。他所写的都与他的经历有关,他说,"如果我不写,也不会有别人写了。""部长马上就过来了。"上午九点半,"创作之家"的工作人员走过来说道。王蒙缓缓地走了进来,他穿着淡绿色的衬衣、浅灰色的西裤,脚上踏一双棕色的皮凉鞋。在"创作之家"的会议室里,王蒙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结核病病人有80%以上是农村人口。耐多药的结核病与不恰当的治疗相关,耐药菌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已经是造成中国耐药结核病流行的重要途径20多年前,一位有"文艺范儿"的女医生在医学院的课堂上说,"假如非要让我得一场病,那我就选肺结核。"正当学生们感到不解时,她说这是因为:一、肺结核是"最像病的一种病";二、结核病是人类最有把握治好的一种病。有一本记述"肺结核文化史"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