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紧迫性入手,对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路径进行探究,为全面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其创造性教育思想,以创造力培养为主旨,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阐述了教育需要创新,并从"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参加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介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初中的语文教学,是可以让学生获取生活和学习的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途径,初中的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切身的生活体验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发现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的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自己以及对其他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等。由于多种原因,初中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培智教育课程改革掀起了培智学校生活教育的浪潮,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成为培智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出台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要求,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1]。如何落实好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并促进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培智教育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的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一、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感到作文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周围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崇高目标,提高生活情趣.所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不具有音乐、美术的直观感染性,它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通过二度创造来展示崇高的美的境界,诱发学生驰骋于广阔、丰富的想象天地,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要加强初中数学教学,切实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同样来源于生活,教学中应以课标为基础立足教材,将教材融入生活,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今后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进入社会,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与人交流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慎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生活层次,有助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完善和健康情趣的培养,尤其有助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丰富其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很难达到学生对寄宿生活文化的预期要求。要加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它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来处理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感受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生活;培养学质变受生活的丰富感情;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归生活,为生活所用,应充分发挥作文的交际功能。真正体现它的实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这样的定位,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习作的主动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使习作课堂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8.
生活德育理念意味着坚持关注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生活。为成就理想课堂,作为教师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生活德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提高课堂效率,让师生共同进步,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9.
雷晨春 《天津教育》2020,(9):131-13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在情感需求上表达美;为更好的生活创造美,在美的氛围中繁衍生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追求美好学习生活的同时创造美。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纯正的感情、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美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思维的培养。引入生活之水,能够为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