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 序言 混凝土是土建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却很低。由于混凝土受力性能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强度理论,有关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量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的经验关系。钢筋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力学性能比较单一。目前人们对钢筋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强度理论。而由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力学性能全然不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凝理一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所组成.混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却很弱.钢材的抗拉和抗压能力都很强.为了充分利用材料的件能,把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上要承受拉力,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各种强度等级下各龄期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扭性能进行分析。各龄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受拉指标采用断裂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各龄期混凝土的抗扭承载力随龄期的增长而增长,开裂前早龄期混凝土梁的抗扭承载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钢筋的贡献很小;前3d是混凝土扭矩增长最快的主要时间段,开裂扭矩和极限扭矩达到28 d的60%左右。最后,根据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早龄期混凝土梁开裂扭矩和极限扭矩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华南地区的原材料研发一种LC~3水泥胶凝材料,并研究其水化反应、微观结构的发展、工作性能、强度性能的发展以及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行为,为推广LC~3水泥胶凝材料应用于滨海结构混凝土提供基础信息和参考。创新点:1.鉴于目前对LC~3水泥胶凝材料在混凝土技术和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对采用华南地区原材料制备的LC~3混凝土进行了技术研究和应用分析;2.试验结果发现,LC~3混凝土的抗折和劈裂性能优于相同抗压强度的普通混凝土;3.采用拔出试验研究LC~3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界面粘结-滑移行为,证明了新型LC~3水泥胶凝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适用性。方法:1.开展一系列基于LC~3水泥的净浆、砂浆和混凝土的实验研究,并使用原始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水化产物表征和孔结构分析)和宏观测试(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2.研究LC~3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行为。结论:1.与普通混凝土(OPC)相比,钙矾石、单碳铝酸盐(MC)和半碳铝酸盐(HC)是LC~3样品中的主要晶体水合产物;由于熟料减少50%,且LC~3中发生的二次水化反应消耗了大量OPC熟料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CH),因此在LC~3的水合产物中几乎没有残留六角形薄片CH。2.与OPC砂浆和混凝土相比,LC~3砂浆和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由于在煅烧粘土中无定形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与石灰石结合)二次反应形成了更多的水化硅酸钙和碳铝酸钙水合物,LC~3砂浆和混凝土的后期强度(7天后)迅速增加至与OPC砂浆和混凝土相当的强度水平。3.在与OPC同类材料具有相同抗压强度的情况下,LC~3水泥胶凝材料具有更高的抗折和劈裂强度,因此更有韧性。4.对于LC~3水泥胶凝材料,颗粒更细的石灰石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力学性能。5.对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界面粘结-滑移行为,LC~3的破坏模式与OPC大致相同,且通常有两种破坏模式,即钢筋从混凝土中拔出和混凝土劈裂破坏;在具有相同等级的抗压强度时,LC~3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与OPC混凝土相当,但其粘结-滑移刚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单调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受力全过程非线性计算,对超筋梁和适筋梁,提出分别以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达到εcu和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达到0.01作为达到极限承载力的判别标准;分析钢筋混凝土梁完整的破坏过程、力学特征,研究受压钢筋、配筋率和材料强度对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数值分析得出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即截面承载力显著提高的同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并未降低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可以进行钢筋代换。钢筋代换有两种方法:其一: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限制时,可按钢筋的抗拉、抗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是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板很厚时,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一般都不考虑它的抗拉作用,受拉主要要靠下部钢筋承担.因此,在双向板的跨度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几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作用.这样双向板就变成为在两个力向形成井字式的网格梁,一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  相似文献   

8.
本课程自九四级始采用滕智明、张惠英编写,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电视课时72学时,分两学期播出。本学期完成上册的教学内容。 上册的内容主要有:1.基本理论: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方法。2.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3.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次重点内容为: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方法,受拉构件与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一般了解内容为:钢筋混凝土的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9.
活性粉末混凝土属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范畴,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对其受力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以钢纤维掺入量为参数,对4批7组标准立方体和标准棱柱体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不同钢纤维掺入量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弹性模量、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钢纤维掺入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每立方制作成本和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得到合理钢纤维掺入量,为实际工程需要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拟以聚丙烯混凝土为基体,采用钢纤维不同分布形式配制钢-聚丙烯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分析钢-聚丙烯纤维混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破坏形式。结果表明,双层层布式施工工艺钢-聚丙烯混凝土强度优于单层层布式和混杂分布钢-聚丙烯混凝土;当双层钢纤维掺量在1. 2kg/m2层时,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比聚丙烯混凝土分别提高了5. 8%、15. 3%和16. 7%。根据混凝土试件的破坏特征和纤维不同取向的效率系数,在考虑同条件经济用量前提下,层布式对混凝土抗折和抗拉强度有所增强,尤其是受载破坏后保持混凝土基体的整体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纸筒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运输方便等优点,在临建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力学试验,研究了在受压和受拉荷载下不同几何参数对纸筒构件关键力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纸筒构件的抗压、抗拉破坏形态,给出了极限强度及峰值应变的数值区间;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试验进行了补充验证,进一步明确纸筒构件的受力机理,并分析了参数对纸筒构件关键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一种可实现绿色生产的空间桁架纸筒结构,这种结构应用了3D节点打印技术。研究结果可为纸筒结构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学期学习《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与结构的设计方法。介绍了与构件设计有关的材料性能及设计方法。 (2) 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弯、受压、受拉及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这部分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箱粱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破坏性试验,提出一种有限元损伤分析方法模拟箱梁结构行为.基于实体退化壳单元对箱梁进行模拟,并考虑了结构材料的非线性效应.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通常存在大量曲线预应力钢筋,提出一种组合单元,并用该单元模拟箱梁中的预应力钢筋,该方法可使结构分析时单元数量大大降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对比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破坏性试验计算分析中;研究的旧桥依然存在较大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跨海桥梁的环境效应有别于一般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对应的目标可靠度也必然不同,因此,基于JCSS模式规范建议了目标可靠度指标分别为1.5,2.0和2.3的跨海桥梁基础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三级可靠度水平,并提出了一种可变荷载系数的标定新方法,即通过各类荷载引起的钢筋拉应力对于混凝土裂缝宽度的贡献率不同建立基于钢筋拉应力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方程.最后,依据可靠度计算的校准法,结合具体工程进行了基于目标可靠度的可变荷载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的标定,通过设计实践证明所建议的目标可靠度指标值是合理的,采用的标定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课程自九四级始采用滕智明、张惠英编写,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电棍课时72学时,分两学期播出。本学期完成上册的教学内容。上册的内容主要有:1.基本理论: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方法。2,基本构件的承裁力计算: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配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将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放置于腐蚀介质(PH=4~5弱酸性溶液)环境中,对不同腐蚀程度的钢筋进行强度和伸长率等力学性能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未经腐蚀的钢筋对比,探讨腐蚀对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将具有良好弹性和柔韧性的废旧轮胎橡胶作为粗、细骨料,掺入混凝土进行材料改性、以及利用硅灰进行材料性能提升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轮胎橡胶颗粒替代砂石骨料掺入混凝土后,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随着轮胎橡胶骨料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粗橡胶颗粒对于强度的削弱要明显大于细橡胶粉。但是,当粗橡胶颗粒掺量不超过10%,细橡胶粉掺量不超过25%时,改性后混凝土力学性能没有太大的降低。而且在此掺量下,掺入少量的硅灰,就可以大大提升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使其强度接近或超过普通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橡胶混凝土破坏过程柔和缓慢,特别是细橡胶集料混凝土具有更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预测保护层开裂的时间以及分析锈胀参数 研究方法:基于混凝十的各向异性损伤,建立考虑钢筋腐蚀产物混凝十三者不同力学性能的钢筋锈胀导致保护层开裂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腐蚀产物对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混凝十开裂裂缝的填充效应,采用了非线性分析算法,预测了开裂过程中每一时刻混凝土构件的应变与位移场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间,最后将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 1.当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随着腐蚀产物对裂缝的填充,混凝土的环向拉应变的增长速率减缓;2.选定钢筋的型号、直径以及混凝土的强度之后,可通过增大保护层的厚度来减小钢筋锈胀开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纤维掺量、不同养护龄期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明显增强作用,掺量为1.6%时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抗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性能,在传统PBL开孔钢板端部焊接一块平行钢板,形成类似T字的新型T-P抗剪连接件。考虑贯穿钢筋、孔洞数量、混凝土强度、添加钢板长度4种变量控制下的影响,并与传统PBL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P抗剪连接件比PBL连接件具有更好的抗剪刚度和抗剪承载力,添加钢板距离加载点较近的T-P连接件的抗剪承载性能更优,T-P连接件的变形能力较PBL连接件要弱。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增加贯穿钢筋、加长端部钢板长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可明显提高T-P抗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增加孔洞数量可提高其抗剪承载力但提高幅度不大;添加钢板距离加载点近的T-P连接件的应力分布更分散均匀,变形程度更小;布置贯穿钢筋、增强混凝土强度、加长钢板长度能够提升T-P连接件的抗剪刚度,其中混凝土强度及贯穿钢筋提升效果明显,可提高T-P连接件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